- 巴郎《行为随谈》16 任侠决斗 [2023/06]
-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25《同学夙缘》 [2024/05]
- 奥运。一。起源 [2016/08]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9。在云之阳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8。六三事件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3。攻守相持 [2023/09]
- 七古长诗 计划生育 [2016/03]
- 巴郎。《拾旧沙河梦》091。二刘争川 [2023/05]
- 情感113\114。自豪\真诚 [2017/02]
- 行为百态27-28。和平-豪迈 [2017/10]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2。暗夜突袭 [2023/09]
- 巴郎闲话18 - 《武术散打》 [2023/08]
- 巴郎《行为随谈》27 风雅同心 [2023/09]
- 鸡汤 对联 [2023/09]
- 巴郎闲话197 - 《资本与权力》 [2023/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1。序。男儿的梦想 [2019/03]
- 众生百相23。儿女 [2019/03]
- 巴山风情。三月 [2016/03]
- 情感百则21\22。愤怒\复仇 [2016/04]
- 巴郎长诗。童年残影。一 [2016/04]
- 巴郎长诗。《沙场行》3。点兵拜将 [2019/03]
- 情感百则13\14。惭愧\顺从 [2016/03]
- 众生百相28。房客 [2019/03]
- 情感百则27\28。孤寂\感慨 [2016/04]
- 情感百形67\68。热情\失意 [2016/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2。烽火狼烟 [2019/03]
- 众生百相26。发师 [2019/03]
- 众生百相25。发妻 [2019/03]
- 《自寿诗》巴郎 [2023/07]
巴郎。《拾旧沙河梦》047。裕祿书记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四七。裕祿书记
河南省兰考县,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乡,位于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1100平方公里面积 ,85万人口。它地处昔日的黄泛区,常年日照强,降雨量少,风沙大,盐碱地多,农业生产落后,产值低,一直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县,靠国家救济过活。
屋漏偏逢连阴雨,1958年,兰考县在农业“大跃进”中,大刮浮夸风,连放卫星,瞒产谎报,因而在随后的天灾中成为最为困难的地区之一,大批群众饿死,大批饥饿的农民在干部和党员的率领下外出逃荒,农村形势不稳,农业生产低落。为了改善这种严峻形势,1962年底,兰考县来了一位新的县委书记,焦裕禄。
焦裕禄,山东省博山县人,1922年8月生于贫苦家庭。长大后投身革命,参军入党,曾任职于地方乡区县,后又调至工厂矿山工作,并经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具有丰富的工农业生产经验和管理能力。
干部是一切工作的关键。焦裕禄来到兰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善当前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兰考是贫穷县,县里主要领导开展工作困难重重,能力欠缺,近几年来,因工作不力,已换过几任县委书记。所以,县里干部分门别派,拉山头,争权夺利,拥有不同的圈子,派系斗争很是激烈。有的干部,私心泛滥,将集体财产视为己有,只顾自己生活舒适,不顾及群众生活的疾苦。有的干部,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坐在办公室指挥,不願意下乡,战斗在生产第一线。还有的干部,工作能力低下,作风粗暴,强迫命令,处理事情简单化,好心办了不少错误的事。上行下效,领导如此,下面的干部也无所适从,人心泘动,得过且过,没有工作积极性。
在查清干部的基本情况之后,焦裕禄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努力减少内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统一思想,制定规划,深入抗灾最前线。
焦裕禄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激励群众,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给干部职工做出表率。他说:“新干部不参加劳动,就不能明确树立阶级观点、群众观点;老干部长期不参加劳动,思想就要起变化,要变颜色”。
他无论工作多忙,总是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经常开襟解怀,卷起裤腿和群众一起翻地、封沙丘、种泡桐、挖河渠等,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专门起草了《干部十不准》的文件,规定任何干部不准特殊化,经常要求下乡的干部一要带毛主席著作,二要带劳动工具和行李。在他的带动下,兰考的干部逐渐摈弃自我,团结起来,深入实际,勤奋工作,焕发了强劲的战斗力。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秋冬,正是兰考县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连下13天雨,全县22万亩秋粮歉收,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该县火车站每天挤满外出逃荒乞讨的灾民。他组织全县干部群众救灾,还率领干部进村查访,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每逢冰雪铺天盖地,暴雨倾盆狂风肆虐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焦裕禄调查总结了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兰考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村的道路”,号召全县人民,自力更生不依赖,学艺自救劲无穷,团结起来力量大,移山倒海新愚公。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三害之患的老灾区,贫困落后人民穷。县委书记焦裕祿,奔波兰考风雨中。临危受命不退缩,深入实际访群众。调查研究寻规律,制定计划巧用功。
为改变兰考县的面貌,他来到的第二天,就抽调20名干部、老农、技术员,组成了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兰考县展开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访贫问苦同吃住,跋山涉水四乡中。为了了解“三害”,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焦裕禄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下大雨时,他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发动群众挖潜力,出谋献策心意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行走五千多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查清了全县风口84个,逐一编号并绘图。
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不顾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总结出治理风沙的具体策略:“贴膏药”、“扎针”,修田开沟洗盐碱,植树固沙防狂风。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贴膏药”,就是把淤泥翻上来压住沙丘。先进行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整治三害。
治沙: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这是基本情况;有林就有粮,没林饿断肠,这是重要性;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这是方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三管齐下,效果良好,这是方法。
治水:兰考地形复杂、坡洼相连,河系紊乱,这是客观情况;以排为主,灌、滞、涝、改兼施,这是方针;舍少救多,舍坏救好,充分协商,互为有利,上下游兼顾,不使水害搬家,这是政策;夏秋两季观察,冬春干燥治理,再观察再治理,观察治理相结合,这是方法。
治碱:分清轻重,区别对待,这是方针;翻淤压碱,开沟淋碱,打埂躲碱,台田试种,引进耐碱作物,这是方法。
另一措施“扎针”,就是大规模推广种植抗盐碱抗风沙的泡桐。这种树能在沙窝生长,长得又快,五六年就能长成大树,即能挡风又能压沙。并且泡桐年年生根发新苗,可以陆续移栽,不用多投资。成林之后,旱天能散发水分,涝天又能吸收水分,可以林粮间作,以林保粮。
焦裕禄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制度:确定林权,设立奖罚制度,专人检查,建立育苗场。他大力宣传,描述希望,提振士气,凝聚人心,全兰考总动员,人人种树,泡桐遂蔚然成林。
焦裕禄率领全县人民开创的水利工程,疏浚河渠自流灌,探索水源明去踪。领导带头群众跟,改山引水初奏功。盐碱地上庄稼绿,沙丘成田涟漪动。粮食增产温饱足,新建房舍可避风。乡民笑意写脸上,一股暖流涌心中。
百尺杆头再进步,征尘未洗又冲锋。自家蒸馍口味好,经验教训相与共。培养干部技术员,星火燎原映长空。二期工程铺展开,宏伟壮观全县动。经后来引黄淤灌,最终让二十多万亩盐碱地变为良田,万众一心穷变富,看在眼里喜心中。
焦裕禄夫妇要赡养双方的母亲,以及6个子女,有时还接济困难群众,所以家里经济很紧张,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救济。他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应该首先想到他们。要把这些钱用到改变兰考面貌上去,用到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上去”。
焦裕禄经常教育子女不要搞特殊化,干活不要怕脏累,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穿衣要朴素,生活要节俭。他告诫子女不要以他的名义地位去谋求好处,占公家便宜。焦裕禄有两个侄子,高中毕业后在山东家乡务农,多次写信请焦裕禄帮助找工作,都被焦裕禄拒绝。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在家待业,焦裕禄不让女儿靠自己权力获得工作,后来焦守凤到兰考县食品加工厂当临时工,焦裕禄还专门找到厂长要求把她安排到工作辛苦的酱菜组,不要特殊照顾。
焦裕禄出身贫苦,只上过几年学,为了搞好本职工作,他十分重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1954年在厂矿工作时,厂党委决定焦裕禄和部分转业干部,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他刻苦努力,克服文化水平低,业务基础差,见缝插针,挤出时间,钻研工业管理知识,为由外行变为内行奠定了理论知识的基础。
焦裕禄任县委书记后,县里有秘书、通讯干事,但焦裕禄尽量自己写工作总结、讲话、调查报告等。他主持并起草了《关于治沙、治碱、治水三五年的初步设想》、《造林防沙方案》、《排涝治碱方案》等治理“三害”的文件,并亲自写出了《关于盐碱地的普查报告》、《一个七季受灾的特重灾队,今年生产一片繁荣景象的调查报告》等调研文章。临终前在病床上他还在撰写《兰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一文。他写的文章文风朴实,注重事实,善于发掘,常被报纸、电台采用。
1964年春,焦裕禄持久操劳,宿疾发作,肝癌后期来势猛。他仍坚持视察山川绘新图,不暇休息強止痛。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终因病情恶化,被领导和群众强自送进医院。医生们开出最后诊断书,上面写道:“肝癌后期,皮下扩散”。县里的同志和兰考的群众代表前来看他,他不谈自己的病,首先问县里的工作、生产情况。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咋样?老韩陵的泡桐树栽了多少?他还嘱咐同志们:“回去后,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
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病逝,年仅42岁。瘁死遗願葬沙丘,好为兰考挡狂风,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焦书记下葬那天,四面八方上万的乡亲们都自发前来,披麻带孝为他送行。随后,兰考人民在坟前为焦裕禄同志树立了青铜雕像,将他立足实际,联系群众,以身作则,严于律己,鞠躬尽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生命不止,革命不息,做人民忠仆,亲民爱民,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熔铸在青铜雕像当中,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
毛主席高度赞扬焦裕禄同志:“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焦裕禄同志,是未来所有为官参政者学习的优秀楷模。焦裕禄精神,成为了我国为官参政者最基本的道德操守。
干部楷模焦裕祿,光辉榜样励大众。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父老姐弟兄。鞠躬尽瘁一黄牛,清正廉洁两袖风。实事求是不浮华,群众路线好作风。千钧重担铁脊梁,坚韧挺拔一青松。品德高尚世世敬,精神不灭代代颂。敢为万民下地狱,与天奋斗乐其中。日新月异美兰考,人心是碑悼丰功。
兰考人民继承焦裕禄同志的遗志,发扬焦裕禄精神,经几十年数代人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有效治理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使兰考终于旧貌换新颜。2017年3月27日,兰考县脱贫。
巴郎 记于20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