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闲话11 - 《铁嘴说书》

作者:巴郎  于 2022-12-26 17:5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巴郎|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巴郎闲话11  -  《铁嘴说书》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我那时还小,上小学低年级,7 - 8岁吧?那时四点钟放学,放学后时间还早,父母还在上班,家里没人。于是,在路边大石旁,拿出书本,三两下做完作业,收进书包,就蹭到茶馆跟前。趁堂倌没注意,呲溜一下,就钻进了茶馆。进了茶馆,当然是没有茶水小吃侍候,也没有椅子安坐。那时人小,并不在乎这些,在人丛中,一门心思往前钻,直到小舞台前,才稳住脚步,站着不再动弹。
茶馆每天下午四点钟起,请得艺人说书,这是茶馆娱乐的重头戏。舞台正中放一张长条案桌,四尺长两尺宽,一块紫红色厚重平绒布幔复盖着桌面,直垂到舞台地板。桌面上置青花杯盏的盖碗茶。说书人中年老年都有,时有变换,通常以说本而定。一本书,一两天是说不完的。说书人把书先分成章,再分章成节,即是我们常说的回合。再按照自己的理解,写成通俗易讲的脚稿,即说本。同本书,可以有不同的说本,由说书人的师承而定。要说书,先要拜师,学说本门前辈相传,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一定增删加减,再传下去。一本书,短则几十,多则几百回合,一天通常说两个回合,加上中途的停顿休息,约莫2个小时,在6点钟结束,又继之以曲艺表演。
我最念念不忘的说书人是张铁嘴,他是五梁桥那边的人,属沙河子四段。他虽份属曲艺社,但只是挂名点卯,平时多是单干,各处跑穴。他五十来岁,国字脸,不苛言笑,穿着灰布直袍,戴暗色瓜皮帽,一条长幅灰色围巾绕颈而过,再搭拉在胸前,配上圆片黄铜眼镜,颏下三绺两寸长须。他拿着折扇,缓步走上台来,身后跟着一个不到20岁的苗条清秀女徒弟。他坐在桌后高背硬木太师椅上,徒弟走上前来,从手提的书袋中拿出说本平放桌上,翻到要说的回合,在书角压上一方镇纸,再将一条长方形乌木即惊堂木,放在师傅右手侧桌上。待徒弟安顿妥贴,坐回到椅侧后的矮椅上后,师傅方将茶杯端起,揭开盖碗,轻轻地浅啜几口,品品唇齿间茶香余味。放下茶杯,静默片刻。左手打开折扇摇上几摇,右手按压在惊堂木上,再收拢折扇,清清喉咙,轻拍一下惊堂木,面对茶客听众,张嘴开讲起来。
张铁嘴算是茶馆常驻说书人,他说书风格婉约细腻,起伏跌宕,暗埋伏笔,前后呼应。说一部书,从开始的开宗明题,到具体的谋篇布局,将人物事情,一件件,一场场,曲折离奇,抽丝剥茧,道来清清楚楚,说得明明白白。说书过程,先简略概括昨日故事,顺次讲说新章,即有平叙倒叙,也有夹叙夹议。特别是古文诗词,念诵一段,再用白话文讲解一番,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市井听众,也能记住诵出。
张铁嘴说书,语气如同与朋友交谈,招人爱听。另外,他说书还有另外的特点:
一是风趣幽默,能调动听众情绪,激起共鸣,引来满堂笑声和喝彩;
二是啣接紧密,层层推进,每个回合即有连属又显独立,使半路加入的听众也能很快入戏;
三是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紧扣心弦,使听众往往出乎意料,但又有“原来如此”的感慨,暗合相声的“抖包袱”技巧;
四是贯通全书,善于迎合听众心理,制造不同类型的高潮,逐步酝酿,鼓荡洪波巨浪,掀起最大的高潮,终结全书。
常听说书,到细腻处,总感曲折迂回,别有洞天;到激烈处,总觉豪义侠情,血脉贲张;到精彩处,总能引人入胜,欲罢不能;到高潮处,总会余韵不断,回味无穷。听书,潜移默化,跟随着说书先生,见识了不同的人生,开拓了自己的眼界,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底蕴,今日回顾起来,终己一生,更觉着受益极大。
巴郎  记于20191218
========================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8-10 02:2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