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郎《行为随谈》16 任侠决斗 [2023/06]
-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25《同学夙缘》 [2024/05]
- 奥运。一。起源 [2016/08]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9。在云之阳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8。六三事件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3。攻守相持 [2023/09]
- 七古长诗 计划生育 [2016/03]
- 巴郎。《拾旧沙河梦》091。二刘争川 [2023/05]
- 情感113\114。自豪\真诚 [2017/02]
- 行为百态27-28。和平-豪迈 [2017/10]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2。暗夜突袭 [2023/09]
- 巴郎闲话18 - 《武术散打》 [2023/08]
- 巴郎《行为随谈》27 风雅同心 [2023/09]
- 鸡汤 对联 [2023/09]
- 巴郎闲话197 - 《资本与权力》 [2023/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1。序。男儿的梦想 [2019/03]
- 众生百相23。儿女 [2019/03]
- 巴山风情。三月 [2016/03]
- 情感百则21\22。愤怒\复仇 [2016/04]
- 巴郎长诗。童年残影。一 [2016/04]
- 巴郎长诗。《沙场行》3。点兵拜将 [2019/03]
- 情感百则13\14。惭愧\顺从 [2016/03]
- 众生百相28。房客 [2019/03]
- 情感百则27\28。孤寂\感慨 [2016/04]
- 情感百形67\68。热情\失意 [2016/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2。烽火狼烟 [2019/03]
- 众生百相26。发师 [2019/03]
- 众生百相25。发妻 [2019/03]
- 《自寿诗》巴郎 [2023/07]
巴郎。《拾旧沙河梦》053。血统胎记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五三。血统胎记
在人体基因内,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信息密码。这些特殊信息密码,是控制生物性状、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决定着人体的结构、性格、和体征。并能与环境依存互动,演绎着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基因的存在,是先天性的,来自于祖辈和父母基因的遗传。虽然父母的肽链上的DNA,也就是俗语所谓“父精母血”,在结合时,受若干内在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定的改变,甚至于突变,但是,一旦结合后,就固定下来,在个体出生时,就不再改变了。当然,出生之后直至衰亡,其间,个体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事件,也受着生长环境的深刻影响。这些后天因素,将不断地作用于个体,引起个体的生理内分泌机制的变异。如果机缘凑巧,这些变异就会留存下来,为基因密码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使其优异于前辈先人。这也就象去涉过同一条河,不会留下完全相同的足迹,或称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是,虽然后天影响有着巨大的多样性,但个体的结构、性格、体征取决于先天的基因,因此个体亦具有唯一性,或称“血统”,是一个个体与其它个体相联系相区别的独特依据。
“血统”一说,并不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后的发现,而是古已有之。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为了维持其统治的长治久安,总是不遗余力地宣扬血统论,尊卑上下,富贵贫穷,都是自身前世苦修,加上今世父母积德扬善的结果,先天形成,自应各安天命,不得违拗。这种主张以祖先长辈的血统和身份决定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发展方向的政治思想,在封建社会和集权社会都存在过,表象之一就是官员贵族世袭制。而明显的外在表现之一,是封建家族长辈去世,常礼请风水大师选择丧葬墓地,讲究祖坟龙脉,寄望于后人能得到祖上余荫。
按说社会发展,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处于无产阶级专政之下,血统论这些封建糟粕,应该是扫地出门,丢进历史的垃圾堆,永无翻身复辟的可能。其实不然,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封建的胎记,即使无产阶级革命者,共产党人革命干部,都不能免俗。例如,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中,坚定的共产党人李玉和,夸赞女儿铁梅懂事,就有如下唱段:
“提蓝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孩子早当家。
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
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他不是将铁梅的懂事,看作是铁梅目睹父亲奶奶的艰辛和刚强,願意以父辈为榜样,做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是归纳为继承了父辈的优良基因或血统,其所作所为,乃先天决定,生来就应如此,把偶然当成了必然。
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封建思想的残余,依然是根深蒂固,很有市场的。这是因为奉行以儒家为尊,以孔孟之道为修身养性的根本,而孔孟之道产生在封建主义的土壤中,社会主义的大树,是吸收其营养而成长的。
文革初期,血统论盛行,北京航空学院红卫兵谭力夫就提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一时得到全国各阶层革命群众的呼应,风头无两。进而衍化为“出身论”,凡是工农兵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的子女,都是“红五类”,从娘胎里生出来,就是根正苗红,忠于党忠于毛主席忠于社会主义祖国,是祖国的花朵,革命的接班人,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凡是地富反坏右资本家的子女,都是“黑五类”,从娘胎里生出来,就是根歪苗黄,受封建主义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思想的熏陶,成长起来也必然会成为封资修的代言人,为资本主义复辟摇旗呐喊,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最终成为党和人民的阶级敌人,直至肉身被消灭。
红与黑,以血统来划线。以血统论出身论为理论基础,在“破四旧”以及后续运动中,黑五类在政治上打入异类牛鬼蛇神,在身心上受尽凌辱尊严尽失,在生活上境遇悽惨生不如死。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将本应生而平等的人们,硬性划分出等级,加以歧视打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至今想来,尚扼腕而叹。
黑五类子女的境况,与其父辈相比,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虽然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但他们的命运,早在娘胎里就注定了。生下来就是歪瓜裂枣,政治上打入另册,而且还要承袭父辈的孽债,父债子还。
文革中,黑五类经常被游街批斗,有的黑五类年事已高,七老八十,步履艰难,常见其子女搀扶背负,勉力而行。如果黑五类重病卧床,则由子女代替,去游街或接受批斗。小小身影,夹在一大批黑帮之中,蹒跚而行,承受革命群众无来由的怒火唁骂吐唾沫扔石头,摧残着无辜的小小心灵。
究其实,生在黑五类家庭,一定不是子女的本意,只能说是天意使然,受了池鱼之灾。因此,黑五类子女,为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人强力反抗,最终被专政制裁;有人大义灭亲,脱离父子关系,甚至对父老大打出手致其伤残,有失人伦;有人逆来顺受,如行尸走肉,浑浑畺畺;等等。但不管怎样努力,命运已定,咸鱼岂能翻身?
当时的高层领导人,细数起来,绝大多数都不是真正的红五类,他们出身在封建地主官僚资本家富裕家庭,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靠父辈吸食穷人的血汗而成长的。只不过后来接受了教育,开拓了眼界,与家庭决裂,站到了人民一边,为革命贡献一生。但他们的子女,却从此脱离了黑五类子女面临的困境,而以红五类自居,其实若与黑五类子女比较根底,也不过五十步与百步的差距而已。而且,按血统论的纯粹标准,有相当大比例的人民群众,或与黑五类沾亲带故,或在某方面与黑五类有交集,也就是说,屁股眼里也有屎,擦不干净,难以真正划清界线。
所以,为了减少对立面,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协力,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中央很快就下文批判血统论,将以家庭出身决定前途命运的歧视行径进行了改良。
于是,舆论宣传:“出身不能选择,但道路可以选择”: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一切革命青年,不管你是什么出身,都应受到同等的政治待遇。鼓励黑五类子女与其剥削阶级父辈划清界线,加深思想认识,提高政治觉悟,革心洗面,做“可教育好的子女”,站到人民这边来。也确实有这类子女认真学习改造思想,向党和人民靠拢,努力证明自己。党和政府也制定优待改策,在上学就业参军入党等方面予以“可教育好的子女”放宽录用线,优加照顾。但这些幸运儿,只是少数,或许是祖坟冒了青烟,苦尽甘来。大多数的黑五类子女,挣扎在社会底层,则是如路边小草,任人踏践,被整个社会抛弃,或视而不见的。
血统论除了个体性,还有针对宗派甚或种族的群体性。例如,中国古代有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异族,是养不熟的白眼狼,翻脸比翻书还快,常把你的善良慈悲当作软弱可欺,不可信任。虽然这是事实,但其中已经隐含着一丝种族的歧视,或者说是一个群体对其它群体存在着一定的固有偏见。
这种种族间的歧视,不仅中国有,世界上许多地方也都存在。例如,将黑人从非洲拐卖到美洲的种植园里当牛做马的贩奴行动;为开发美国西部而将土著印地安人赶尽杀绝;在殖民时期上海租界外滩公园门口,挂着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招牌;旧南非白人政府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在埃塞俄比亚、乌干达、伊拉克、叙利亚、科索沃等地发生的种族灭绝战争,等等。
最出名的自然是纳粹元首希特勒了,据说他是奥地利人,一战时在德军中任下士,曾受到犹太人的侮辱,一直含恨在心。后来时来运转,希特勒步入政界,其创立的纳粹党受到人民拥护,取得政权。他滥用手中权力,宣扬亚利安人至上,要主宰世界,而丑化犹太民族为低劣民族,必欲除之而后快。以此思想为主导,纳粹德国不仅在国内迫害犹太人,赶尽杀绝,而且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多处集中营,有组织有计划地屠杀犹太人,甚至老弱妇儿均不放过,光是奥斯威辛集中营,就毒杀火化了4百多万犹太人,罪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
血统论局囿了人们的视野,造成了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冠冕堂皇地维护着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巧取豪夺,而且即得利益者对于自己高人一等,凌架在他人之上,认为理所当然,心安理得。
千百年来,有识之士都呼吁要破除血统论,或消除其影响。陈胜吳广揭杆而起反抗暴秦时,就对天呐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建国宣言》中,就倡导众生平等,天赋人权;林肯推行的废奴方案;为保护印地安人生存而设立的“居留地”;奥运会力行“不同种族,同场参赛”;以及现在联合国在世界各地布置维和部队,保护弱小种族,免遭种族屠戮和灭绝的惨祸;都是世界各国各族人民捍卫自身权利,消除血统偏见所做出的尝试。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巴郎 记于202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