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郎《行为随谈》16 任侠决斗 [2023/06]
-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25《同学夙缘》 [2024/05]
- 奥运。一。起源 [2016/08]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9。在云之阳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8。六三事件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3。攻守相持 [2023/09]
- 七古长诗 计划生育 [2016/03]
- 巴郎。《拾旧沙河梦》091。二刘争川 [2023/05]
- 情感113\114。自豪\真诚 [2017/02]
- 行为百态27-28。和平-豪迈 [2017/10]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2。暗夜突袭 [2023/09]
- 巴郎闲话18 - 《武术散打》 [2023/08]
- 巴郎《行为随谈》27 风雅同心 [2023/09]
- 鸡汤 对联 [2023/09]
- 巴郎闲话197 - 《资本与权力》 [2023/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1。序。男儿的梦想 [2019/03]
- 众生百相23。儿女 [2019/03]
- 巴山风情。三月 [2016/03]
- 情感百则21\22。愤怒\复仇 [2016/04]
- 巴郎长诗。童年残影。一 [2016/04]
- 巴郎长诗。《沙场行》3。点兵拜将 [2019/03]
- 情感百则13\14。惭愧\顺从 [2016/03]
- 众生百相28。房客 [2019/03]
- 情感百则27\28。孤寂\感慨 [2016/04]
- 情感百形67\68。热情\失意 [2016/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2。烽火狼烟 [2019/03]
- 众生百相26。发师 [2019/03]
- 众生百相25。发妻 [2019/03]
- 《自寿诗》巴郎 [2023/07]
巴郎。《拾旧沙河梦》059。砸破坚冰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五九。砸破坚冰
批判“三家村”的热潮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全国各地的传媒纷纷而动,从全国性的报刊杂志,到省地市县的区域性大报小报,都紧跟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红旗杂志定下的基调,参照下发的《批判汇编》,不遗余力地,连篇累牍地,对《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进行笔伐,火力全开,势头凶猛。连万县广抪站,也延长了抪放时间,大白天上班时侯,也通过散布于沙河镇上的高音嗽叭,不停地宣讲中央省地市下传的各种文件,及各大报的批判范文,一时间舌灿莲花,众口而诛。
虽然表面上批判得暴雨雷霆,沸沸扬扬,但实际上却象大海一样,明面上波涛汹涌,惊心动魄,其海下深处却似古井无波,略起涟漪。这是因为原因有三。
其一,建国以来运动多,三天两晌事儿杂。各级基层单位的领导,都是经历过建国以来各种运动的“老运动员”,对各种运动的发展过程了如指掌,总觉得雷声大雨点小,闹腾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声没踪,云开雾散,不值得为此大动干戈,淘尽心力。
其二,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由国家下拨指标给工矿企业,商贸事业,农村社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定额,各级领导将“抓革命”与“搞生产”割裂开来,业务挂帅,生产第一,不愿为虚无飘渺的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的是与非论争,浪费时间,躭误生产。所以,不赞成上班时间写文章搞批判,只鼓励在完成生产定额的前提下,利用晚上周末业余时间抓革命。
其三,是绝大多数干部群众,芸芸众生,刚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艰辛缓过劲来,衣丰食足,正尝试着小日子的滋润。再加上文化素养低下,理解能力有限,思想觉悟不高,弄不明白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依存关系,总觉得那是文化人,吃饱饭后闲极无聊闹出的事儿,于是听任上级领导和工作组的百般动员,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漠然处之。红头文件发下来,只是在政治学习时照本宣科,上情下达人云亦云,茶余饭后摆讲议论嘻嘻哈哈,真正投身其中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眼见前行的航船遭遇坚冰可能搁浅,这场文化批判就要虎头蛇尾,趋于夭折,而运动的目的尚未达到,心有不甘。领袖高瞻远瞩,从战略层面从容布局,决定自上而下,砸开盖子,破碎坚冰,解除人民群众身上的枷锁桎梏,从而焕发人民群众的斗志。那么,整块坚冰,从何入手呢?真是瞌睡送来了枕头,北大工作组与师生之间的矛盾对立,被有心人加以利用,成为了启动文革的突破口。
北京大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精英大学,素来为人们推重景仰。这样一所大学,却在批判“三家村”运动中,行动迟缓,动作不力,期期艾艾,顾而言它。究其原因,是因为北大党委领导陆平彭珮云,以及北京市委直管领导宋硕,沒有理解或说是曲解了中央意图,不从政治立埸出发只从学术角度考虑,来对待批判“三家村”运动。他们认为,学术上的见解不同,本是历史文化领域应有的现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完全可以通过切蹉辩讨来澄清解决,不必要把自己的见解和意志强加于人,更不必要上纲上线,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所以,北大领导对此运动敷衍搪塞,虚应故事,使劲捂住盖子,使北大形如一潭死水。
这种表里不一明顺暗抗的态度,难蔽有心人的敏锐双眼。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过了《五一六通知》,这是一个转折点,正式宣布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吹响了文革的冲锋号。破开盖子须利刃,北大闯将开首发。理论权威领袖心腹康生,急迫地在北大内部寻觅代言人,经过耐心鼓动精心策划,紧接着于5月25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党总支书记聂元梓等人,秉承上意,贴出一张大字报,题为《宋硕、陆平、彭珮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明确敌我路线划,矛头直指中共北大党委和中共北京市委。号召:
“一切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战斗的時候了!让我們团结起來,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紅旗,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周围,打破修正主义的种种控制和一切阴谋诡计,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牛鬼蛇神、一切赫魯晓夫式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马列主义大字报,全国当先破坚甲。一石激起千重浪,污垢尘埃尽冲刷。大字报一贴出,便引起全校师生的思想混乱和激烈争论,并引起社会上的震动。可叹即得利益者,仍图把持旧北大。上窜下跳工作组,欲捂盖子将火压。而今猖狂来反扑,原形毕露现毒牙。北京市委驻北大工作组揪斗造反师生,试图压制群众,组织群众斗群众,打击异己大权抓。颠倒是非淆黑白,围剿专政肆关押。无数群众受蒙蔽,多少忠良遭棒打。针插不进水难泼,养虎遗患已坐大。
不识时务犹孤行,夜半临渊尚自夸。面对如此顽固不化的花岗石脑袋,却被新成立的中央文革小组大佬们陈伯达康生江青,重拳出击,打得粉碎,下令将北大工作组趕走撤消。对此,《人民日报》评论员立即予以肯定,赞扬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揭穿了三家村黑帮分子的一个大阴谋”,北大则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顽同堡垒”,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康生则将其媲美为“20世纪巴黎公社宣言”。该事件直接后果是导致北大党委的垮台,进而导致了北京市委的崩盘。
间接后果则是作为导火线,引燃起长达十年的文革烈火。8月,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领袖挺身来讲话,公开表示支持,发表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评论,写得何等好呵!请同志们重读这一张大字报和这个评论。可是在50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联想到1962年的右倾和1964年形“左”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发人深醒的吗?”
伟大领袖的这份大字报,不点名地批评了刘少奇等“某些领导同志”,提出中央存在着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在1962年虽然将国家从自然灾害中拯救出来,但它推行的“三自一包”右倾路线,却是与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背道而驰的。特别是在1964年社教四清中,搞出“桃园经验”,看似打击了四不清干部和地富反坏资本家分子,但这只是形左实右,并没有涉及党内的腐败分子,更没有触动党内高层修正主义资本主义代表人物,走资派还在走。阶级斗争搏生死,党内劲敌要炮打。大字报实际宣告,领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就是要“炮打”刘少奇、邓小平这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夺回权力好应用,揪出党内走资派,肃清流毒除病邪。这张大字报的贴出,标志着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国家主席刘少奇之间矛盾和冲突的尖锐化和公开化,矛盾公开擂台打,已经列出阵势,只待亮剑了。
巴郎 记于20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