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拾旧沙河梦》064。大字报贴

作者:巴郎  于 2023-2-17 17:4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巴郎|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巴郎。《拾旧沙河梦》064。大字报贴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六四。大字报贴

文革初期,紧接着破“四旧”,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四大运动。其实“四大”并不是文革中才出现的新生事物,而是早就见于1957年的整风反右运动中的政治术语。
当时为了整顿党的作风,特别是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不正之风,党中央毛主席发出号召,要求党内党外各界人士,针对党内和社会上的时弊,大胆批评,苦口良药,挑破党的肌体上的脓疮,根除潜藏病患。同时,也对党的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恳切建言,发表不同意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于是,有那些忠正耿直之辈,忧国忧民之士,信以为真,不识进退,果真火力全开,言语无忌,言词犀利,大肆口诛笔伐,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要求政府採取措施,积极改进。也不乏前朝遗老遗少,心怀叵测之徒,浑水摸鱼,煽风点火,在全国卷起阵阵阴霾,攻击党的方针政策,不遗余力。有仰慕西方民主自由者,甚至叫嚣要效法西方,走议会道路,实现轮流执政。
中央本意在于改良,认为党的领导作用,总的来说是很好的,只须听取善良建议,修补粉饰一下即可,也即是来个锦上添花。未料运动开展起来,事与願违,批评指责如波涛汹涌,其中不乏恶意攻击,攻其一点,波及其余。这明显是旧社会的残渣余孽,四旧的卫道士,明目张胆地向党发出的挑战,“是可忍,孰不可忍”?对于挑战,无产阶级从不畏惧,如今即然已引蛇出洞,那么,就要用权力这正大阳谋,打你蛇头的七寸。
于是重拳出击,将善意建言者和恶毒攻击者,一刀切,打为“右派”。这也是事出有因,“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难说你不是面上一套,心里一套?“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于是,50万右派被撤职查办,监督改造,严重者或锒铛入狱铁窗余生,或背井离乡充配边鄙,一场政治风暴,烟消云散,又是朗朗乾坤。从此,“四大”作为利器,针对持不同意见者,在各次运动中反复祭起,胡萝卜诱之,再用大棒打杀,百用百灵。

为了将运动推向高潮,“四大”在文革初期极为盛行,随后还被写入宪法,赋予合法地位。
1966年5月25日,北京大学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张大字报,由聂元梓执笔,内容为攻击学校党政领导。随后,伟大领袖毛主席发表《我的一张大字报》,盛赞聂所写大字报,为“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写得何等好也”。中央文革闻风而动,提出文革目的是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主要手段是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从而促进以“四大”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运动急剧蔓延,逐步扩展遍及全国城乡。
大字报指以大字来书写的墙报,粘贴于公共场所、用于表达写作者对社会的看法见解。大字纸报历史悠长,远溯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由郑国文人首先开发。值此文化兴盛年代,各种学说各别学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环境宽松,思想活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处游学,吸引信众,可肆意表达倡扬自家学派的底蕴精髓。他们热衷于汇总思想一家言,写出揭贴墙上挂,五颜六色吸眼球,五花八门赛杂耍,喜闻乐见助鸣放,百无禁忌多闲话。按说,大字报也应归于旧文化旧风俗,应该予以扫荡和取缔。而今再次提倡大字报,将这破“四旧”风潮中的漏网之鱼,发扬光大,在文革的顺昌逆亡中,也算是一种幸存的文化传承吧。

忽如一夜北风劲吹,铺天盖地飘洒雪花,大字报贴新鲜事物,遍及街道里弄城镇乡村。大字报形状各异,纸质多为劣等白纸,也有用擦屁股草纸,甚或绘画用宣纸,视个人或单位钱囊鼓瘪而定。纸张大小不一,从小学生练习本大小,到2 X 3米的丈幅尺寸,应有尽有。用墨多用书法绘画所用墨块,沾水在石制砚台内细磨出墨汁。也有图简便省事,使用现成的写钢笔字的红黑蓝墨水。有人图新颖吸引眼球,也不惜重资,买来绘画油墨,涂抹其上。用笔多为中毫毛笔,好吸墨汁,字体适中,也有用大毫,勾勒标题及着重点,突出醒目。至于写标语横幅,则多用排笔,沾墨饱满,写来铁划银钩,憇畅饱满。因为常写大字报,那代人中,有不少练就了极好的书法功力,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写大字报,是有技术性分工的,通常由文笔好者负责构思内容完成书写,有“小弟”在旁殷勤侍候笔墨纸砚茶水点心,大字报写妥后,交由“跑腿”众人拿去张贴。他们先将面粉在热水中搅和成浆糊状,作为粘贴材料,装入提桶内,用毛刷涂抹于墙壁上,贴上大字报,再用干净毛刷在表面轻刷按压,力求四平八稳,不被风雨刮破吹走。

大字报多将最高指示放在榜首,下面则是标题,阐明要说之事,继之以许多文革流行的豪言壮语大话空话。
大字报发有力道,革命语言任笔伐,砸烂炮轰放火烧,横扫狂飚加油炸。将尔打倒在地上,狠狠再把脚来踏,叫你永世翻身难,锉骨扬灰地狱下。拿起笔来作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白纸黑字红叉叉,触目惊心血贲张。一字不识何须急,照样挥毫写华章,画个乌龟打上叉,走资派们休猖狂,我是齐天孙大圣,棒打你死无商量。
宣言告白飞絮舞,百家争鸣宏论发。大字报发有艺术,楷隶彖草彩笔画。大字报中见文雅,诗歌谜语间中杂。大字报内诉说悲情,家长里短把街骂。大字报发讲技巧,妄语惑众贡献大。断章取义无生有,捕风捉影流水花。上纲上线扣帽子,肆意批判无据查。冤假错案多拼造,如陷沼泽难自拔。街邻平时有龀龉,今日正好把账算。揭人隐私夹攻击,九族三代都查遍。夫妻朋友反目成仇,爱恨交集不堪以言。

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爆发之后,大字报如漫天雪花,层出不穷于街旁路边。开始时,各单位和街道居委会都用竹篾笆篱,或草席绳网,竖立于院坝空旷之处,或街道里巷两侧,作为大字报贴放之所。但由于其数量实在太多,后来逐渐地,所有商铺门脸空白墙壁树干车板展示橱窗,甚至厕所隔屏澡池发廊,不一而足,都成为大字报张贴之所。甚至有人写好大字报后,发现没有空处可供张贴,或是想贴在人多的闹市,或是暗恨他人的观点立场不同,于是趁人不注意,快速地将浆糊涂抹在别人前面新贴的大字报上,公然地用自己的大字报将其复盖。
那段时间,大家都特别忙碌。不光是写作大字报,还要去观看大字报。夏秋季节,天黑得晚,大家下班放学之后,都早早地吃罢晚饭,来不及洗涮,或独自一人,或约上几人道,沿着街道各处,或钻进各别单位里面,去观看欣赏大字报。新作一出群相围观,争吵指点夹杂惊哗。沙河子各处都有,但数沙河桥头和灯光球场靠近县委的墙壁上最多,层层迭迭,密密麻麻,似一堵堵厚厚的白色墙壁,又如过年时的瑞雪飘飞,将天地遮盖得一派白纸黑字。而观看大字报的路人,则男女老幼,市井各业,人山人海,拥挤喧闹,直到10点多钟,天黑下来,还留连徘徊,舍不得散去。

还得说,那时的人们文化水平低,导致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他们凭着对党和毛主席无限忠诚的革命热情,花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写出铿锵有力的大字报,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可是,由于大字报太多,风刮雨淋,不免有残破的,有贴得不牢的,不免从墙壁上脱掉下来,被风雨吹刮到院坝或街巷公路上,搞得路上肮脏不堪,甚至影响步行和车辆交通。
于是,应运而生,出现了撕大字报的行业,撕纸卖钱有小童,夜夜劳作为明天。因为大人是不能亲自参与动手的,以免被误认为动机不纯心怀叵测,破坏革命,被打成牛鬼蛇神反革命黑帮,所以,就指使家中小孩,如我们这样的小学生,在午夜之后,更深人静时起床上街,去撕大字报。
撕大字报也有讲究,多选在张贴密集之处,如桥头和广场等。这些地方,大字报的数量多,贴得厚,相对来说也好撕,一扯一大片掉下来。将其紧紧地按压卷巴成捆,用草绳系得结实,扛回家中,第二天一大早,趁收购站刚开门,拿进去称量,卖纸换钱。一斤纸2分钱,架不住量多,忙一夜,可赚几毛块把零用钱呢,扺得上大人一天的工资了,日积月累,数量也挺可观的。
后来,大字报张贴得实在太多,即使这些小孩再怎么勤快努力,风雨无阻,也撕扯不完。但文革正在蓬勃开展,革命群众的写贴大字报的热情方兴未艾,决不能给他们的积极性泼冷水,更不能劝止他们暂停写贴,成为阻碍革命前进的绊脚石。而是要为革命群众着想,给他们当好后勤,为他们创造优越条件,提供更多的空白之地,方便张贴他们所写的革命大字报。
于是,沙河子街道组织起“自願者服务队”,多为闲散无职业者,戴上红袖章,打着红旗,将街道各段划片定点,每晚午夜之后,集体行动,将当日贴于各处的大字报撕扯个干干净净,以便腾出专栏地儿来,容纳明天将要新出的大字报。扯下的废大字报则打成捆,送到收购站院坝堆积,每天由收购站联系位于市里的万源纸厂,来辆货卡,将纸捆回收造纸。
巴郎  记于2020031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8-2 03:2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