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拾旧沙河梦》102。替天行道

作者:巴郎  于 2023-7-7 17:1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巴郎|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巴郎。《拾旧沙河梦》102。替天行道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102。替天行道

伯为豪一行赴京归来,他们的亮相,如一块飞石,砸进一池静水,打破了相对平静的万县政局,激溅起水波四射,荡漾起涟漪不息。
伯为豪作为土生土长的万县人,是解放后,从万县这个山区县份里,自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青年教师。他胸怀志向,不贪恋城市安逸,不在乎城乡差别,自愿去边穷偏远,崇山峻岭,克尽心力培养山乡儿童,为改变下一代人的命运,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年华,做出骄人成绩。他与山民们并不沾亲带故,能如此行事,完全是他有责任心使然。这一切,不光当地的山民群众感戴其恩,即使是县里领导、教职员工、同事同仁,也经常翘起大拇指,赞颂其德,在县城镇里,他的事迹耳熟能详,有口皆碑。
象伯为豪这样富有爱心,也有能力,願意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心力的优秀教师和业务干部,实属凤毛麟角,天生奇葩。本应象教育局老局长那样,大力提拔,倾心培养,赋予重任,发挥才干,以便更快更好地改变改善万县的教育面貌,为党为国家培养造就出更多的人才。
可是不然,以新来的屈局长为首,这群红尘俗人,蝇营苛苛,为了自身官位和利益,先是嫉贤妒能,对他明升暗降,剝夺实权,予以架空;继之视为异己,将他打压并举,剪除羽翼,孤掌难鸣;再是在学校在机关,将他停职罢权,隔离审查,挑动群众,对其进行软禁,斗争打击,意欲将其置之死地。
这一切,单位群众都看在眼里,在局里高压之下,嘴头不说,心里却跟明镜似的,明白清楚得很。他们对伯为豪的遭遇,持有同情之心,对他的出走,是寄予了一丝期望的,願天公开眼,他冤屈能申。

虽然离伯为豪出走赴京,才两个月左右,但形势发展很快,中央文革已公开否定了派遣工作组到学校,认为工作组是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挑动群众斗群众。工作组已经撤离,昔日的桎梏已经粉碎,遵照毛主席中央文革的号召,人民群众已真正行动起来了。文革发展到现在,破四旧,揪斗牛鬼蛇神,已是昨日黄花,不再重要。
中央已经定性,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执行着一条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走资派还在走”。所以,现在的重点,是使文革加快步骤,迅速进入彻底造反、批斗死不悔改的走资派、将他们手中权力夺回来的阶段,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现在,全县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一派大好。工作组撤消了,许多工矿商贸,企事业单位,以及行政机关,因为要闹革命,各级干部都心怀忧虑,处于观望,思谋着自身如何过关,没有多少心思放在工作上。生产上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指挥不灵,没有指标计划,处于停产半停产地步,近于瘫痪。
而广大的人民群众,经过了近半年的文革风雨,已经提高了对文革的认识和觉悟,极大地增强了参与文革的自觉性,爆发了冲天热情。他们在各自的单位,根据志同道合的原则,建立起红卫兵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蔓延开来。他们要响应毛主席中央文革的号召,要革命,要造反,要反抗资反路线,要斗争走资派,一时间乱纷纷云雨变幻风向不定,闹哄哄你方唱罢我又登场。

而今,红卫兵组织已在万县各地和各行各业建立起来了,而且通过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逐步加深了对毛主席中央文革发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的理解,并随着运动深入,自己思想觉悟的转变,影响到对若干具体事态人物的态度的差异。按毛主席所说:“任何人群中,总能分出左、中、右三派”,不算居于中间、摇摆不定的“逍遥派”,红卫兵组织也分为了至少两派:保守派和造反派。虽然他们行事上时而大同小异,时而截然不同,但言词上,他们都高声大嗓地斥责对方为保守组织,信誓旦旦地标榜自己为革命组织,莫衷一是各行其是,陷于“无政府”状态,真假难辨,方向不明,使革命停滞不前。
当众多革命组织徬徨无计,陷于群龙无首状态时,急需有人站出来,作为头领,震聋发瞆,登高一呼,指点方向,率千万人而往矣!这也正如《水浒传》中,众多好汉被逼上梁山后,苦心孤诣,三番五次地设计,要诱逼及时雨宋江宋公明哥哥上山,当家主事。因为好汉们相信,除了仗义疏财的性格,宋江还有敢为人先的胆略,和纵横捭阖兼济天下的智谋手段。有他领头,一定能遇难呈祥,给众兄弟大伙们一个好前途。
伯为豪一行的归来,正如冬日暖阳盛夏甘霖,给望眼欲穿的造反群众一个惊喜。伯为豪不惜丢官免职,不惧强权,也要反对工作组打压革命的师生员工,直面权势,坚持正义,身陷缧绁也不屈不挠我行我素的气魄胆量,早就使他的事迹,如雷贯耳,已经扩散出了文化教育系统,风传万县的四里八乡,旮旯角落。全县的造反派,早就把他看作是反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英雄,反对走资派的斗士,是真正忠于毛主席的红卫兵,是坚定的造反派,是我们的带头人领路者,值得我们追随。

伯为豪是真正的造反派。而且是在迷雾朦胧,局势不明的情况下,在黑云压城压力山大的压力下,背着“对抗领导玩忽职守”的错误,冒着“反党反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罪名,而毅然决然,挺身而起,不顾一己之安危,誓要为民请命,讨回公道。“虽千万人吾仍往矣”,“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种气概和精神,早已受到众口赞誉,赢得了极高威信。革命群众早就期待着他这位舵手,在狂涛巨澜中,驾着万县造反派这只航船,拨正航向,乘风破浪而前。
五湖四海风雷动,千山万水狂澜兴。因此,当他真正站了出来,“替天行道”,全县的造反派奔走相告,似注射了一剂强心针,象有了主心骨,抬头挺胸,以他马首是瞻。潜移默化千日功,复地翻天几夜惊。在短短一周时间内,经过几次大小会议,“万县无产阶级革命造反司令部”,呱呱落地横空出世了,而伯为豪当仁不让地荣任“总勤务员”。伯为豪成为“万无司”的“司令”,是众望所归,顺理成章的事,全县数百个造反派组织,数万名成员,都自动地归于麾下,听其号令,一时声名大盛。

有数万信众作为后盾,天地君师全不顾,一切以我为中心,伯司令权倾一时,不免踌躇满志。他思谋着策划着,把突破口选在了教育局。原因有三:
一是教育局下属机关学校众多,与社会联系广泛紧密:学生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家长属于各行各业,因此,一旦搅起波浪,会迅速地在社会上形成狂澜,立生“蝴蝶效应”。
二是多年工作于此,干部文管,师生员工,都颇为熟悉,知根知底,也培养了许多亲信虔徒,桃李满县,是可信赖可依靠的嫡系力量,亲兄弟,父子兵,上阵冲杀,用着顺手。
三是这里是他难以忘记的地方,有着许多的记忆。他在此成长,在此发迹,后来又在此被打入“另册”,折戟沉沙。酸甜苦辣麻,五味杂陈。现在天可怜见,赐予良机,一定要紧紧抓住,要善于应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不但爬起来,还要站立起来,顶天立地,傲视这些曾经的敌人,十倍地发泄心中久郁的怒火,将他们架在文革的火炉上,燃烧干净,再扫进历史垃圾堆。
巴郎  记于20200512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7-22 09: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