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郎《行为随谈》16 任侠决斗 [2023/06]
-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25《同学夙缘》 [2024/05]
- 奥运。一。起源 [2016/08]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9。在云之阳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8。六三事件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3。攻守相持 [2023/09]
- 七古长诗 计划生育 [2016/03]
- 巴郎。《拾旧沙河梦》091。二刘争川 [2023/05]
- 情感113\114。自豪\真诚 [2017/02]
- 行为百态27-28。和平-豪迈 [2017/10]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2。暗夜突袭 [2023/09]
- 巴郎闲话18 - 《武术散打》 [2023/08]
- 巴郎《行为随谈》27 风雅同心 [2023/09]
- 鸡汤 对联 [2023/09]
- 巴郎闲话197 - 《资本与权力》 [2023/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1。序。男儿的梦想 [2019/03]
- 众生百相23。儿女 [2019/03]
- 巴山风情。三月 [2016/03]
- 情感百则21\22。愤怒\复仇 [2016/04]
- 巴郎长诗。童年残影。一 [2016/04]
- 巴郎长诗。《沙场行》3。点兵拜将 [2019/03]
- 情感百则13\14。惭愧\顺从 [2016/03]
- 众生百相28。房客 [2019/03]
- 情感百则27\28。孤寂\感慨 [2016/04]
- 情感百形67\68。热情\失意 [2016/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2。烽火狼烟 [2019/03]
- 众生百相26。发师 [2019/03]
- 众生百相25。发妻 [2019/03]
- 《自寿诗》巴郎 [2023/07]
巴郎。《拾旧沙河梦》106。良玉小子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106。良玉小子
其实,“红色派”这次不惜大动干戈,汇聚起数万兵马,大闹批斗会,半路“劫法场”,一个主要原因是要给刚成立的对头“万无司”,一顿杀威棒,让它长点记性,明白在万县这块土地上,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而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县委书记孙立功。孙立功,在万县人民眼中,即是县委书记,也是一段传奇。
前文已经说过,孙立功屈音卓两口子,都是山东人。他们出身贫寒,缺吃少穿。是共产党解放了他们家乡,给他们分田分地,翻身作了主人,衣丰食足。为报答党的恩情,年轻的他们,参加了解放军,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后随刘邓大军南下,经历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最后来到下川东。屈音卓做宣传鼓动工作,多呆在后方师团总部,相对安全。而孙立功则是在基层第一线部队,经常有战斗任务,与敌对战,枪对枪刀对刀,脑袋掖在裤腰带上,出生入死,火线杀敌。
孙立功所在南下部队,驻防于下川东,特别是万县一带,地处川东鄂北湘西交界。此地汉苗瑶土家各族杂居,高寒山区崇山峻岭,原始森林一望无际,地理人文错综复杂。许多地方,还是部落制,原始蛮荒,由地方土司管辖,不受外来政权节制。
最有名的地方土司,要首推明朝秦良玉,她也是唯一列入中国正史的女将。秦良玉是土家族,忠州人。自小精通琴棋书画,又作一手好文章,姿态风度娴静文雅。长大后,胆略智计过人,又擅长骑射。后嫁与石柱宣抚使土司马千乘,自招培训三千人,持白腊杆枪,号称“白杆兵”,桀骜不驯,強悍异常。多次随夫,应官府招令,灭贼剿匪,四处征讨,行军治兵,号令严明,多有斩获,远近闻名。马千乘病死后,秦良玉以女子之身,接任土司。
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清兵入侵辽东,包围重镇沈阳,秦良玉受朝廷诏令,领三品官职,率兄长弟弟,领石柱及酉阳子弟兵前往援助,共抗外冦。前锋与清军血战浑河,斩获敌人首级数千,兄长胞弟战死,受追封立祠。其后,秦良玉亲率三千“白杆兵”,直抵河北山海关防守,加二品官衔,清兵难以越关。
崇祯三年(1630年),清军大举进攻,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极进围京都。秦良玉率子弟兵奉诏勤王,并拿出家中的资产充作军饷。与敌数番血战,子弟兵死伤惨重,仍不弃寸土。崇祯皇帝特意下诏表扬,并召见秦良玉,赏赐秦良玉钱币牲畜酒水等,并赋诗四首表彰秦良玉的功劳。皇太极退兵后,秦良玉率兵回乡。
时值明朝末年,流冦猖狂。李自成、张献忠,肆虐四川。秦良玉对部下说:“我兄弟二人都战死沙场,我一个妇人,受国恩二十年直到现在,敢与贼势不两立”!于是应官府和各地土司请求,派兵四出剿贼,斩杀无数,保境安民,张献忠望风而走,不敢与战。
明朝最后册封秦良玉为忠贞侯,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镇东将军,督兵平定川中诸贼。1648年7月,清顺治五年,一代土家英雌,巾帼女将,秦良玉寿终,享年 75 岁。
其实,象秦良玉那样的土司,而且还是土家异族,一生忠诚大明朝廷,护国讨贼,别说是绝无仅有,也会是凤毛鳞角,可遇而不可求的。在下川东,有各别民族,有大小土司,有地主寨堡护院民团,有哥老会袍哥舵主爷,他们与官府之间,他们相互之间,其关系错综复杂极难理清,为了自身的利益,或战或和,上演着荒唐闹剧。
今天,他们可接受官府招安,受其册封,听其差遣;明天,他们又可反出官府,占山为王,杀官造反。今天,他们可与甲乙寨联合,杀剹丙丁堡;明天,又可反脸,血洗甲乙寨。他们可以是官军,也可以是土匪,毫无道德可言,就如妓女一样,朝秦暮楚,水性杨花。他们啸聚山林,杀人劫货,凶恶残暴,形同野兽。云贵川藏,山高林密,地瘠民贫,不免总是有人为了生存,铤而走险,历朝历代,滋生绵延,从古至今,匪患不绝。
此时,国府陪都重庆市刚解放,为了应对政权变更,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西南军政管理委员会,作为西南军政最高机构,上马管军下马治民,行使治理大西南的重任:防止潜伏敌特的威胁破坏;使人民大众安居乐业;对旧社会人员,要鉴别,要教育,要打击,要他们彻底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重庆市是国府逃台前的最后负隅顽抗之地。据说出于反攻复辟打算,国府在逃台之前,从军队中,从中统军统等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中,成建制地突击培训了大批间谍特务武装人员。据估计在重庆市300万人口中,潜伏的特工人员就不下10万。除此之外,还有宗教会道门狂热分子,地下黑社会帮派袍哥成员,封建社会的遗老遗少残渣余孽,旧政权的军政官员职员等,他们与旧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时留恋着旧的时光,有意无意地与新政权抗衡作对。
由于南下解放军进展神速,武力强大,出乎敌人意料之外,有不少正规国军,在与解放军作战时,或被打散,来不及撤退,或见事不对及早溜逃。这些残余武装人员,化整为零,散落在城市乡村,潜踪于巴山蜀水,与潜伏特务奸细、封建地主武装、黑社会势力相勾结,或隐藏潜伏起来,伺机消极怠工,实施破坏;或归于荒野,啸聚山林,占山为王,流窜为匪,祸害乡邻,影响安定。
在广大农村,此时正发动群众,掀起清算地主和土地改革的暴风骤雨。为了运动的顺利进行,使贫苦农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生活衣食温饱,社会秩序安定,西南军管会的第一要务,就是从军队里大批抽调干部战士,配合地方新政权,开展“清匪反霸”。
孙立功此时方20岁出头,人称“小子”,乃拆“孙”字而成。虽名为小子,但已经是数年老兵,经过多次血与火的考验,时任解放军某部排长。他奉命执行剿匪任务,带队驻防于万县10区龙驹区,任指导员,当时区长是我大舅邵国珍。大舅是下川东地下党,屡经白色恐怖生死考验,解放后出任区长,管理民生。邵孙两人,各说的是四川话和山东话,却努力地用自以为是的普通话交流,走腔跑调,虽然语言费解,经历各异,但勉力沟通,配合默契,邵主抓土地改革,孙主抓清匪反霸。
龙驹区位于大巴山脉,七曜山区,辖1镇6乡,即龙驹镇罗田马头赶场梨树团结谋道,方圆数十里,都是崇山峻岭,山高林密,断崖残脊,山路崎岖。特别是谋道一带,海拔1500米以上,更是高寒地带,原始森林,除了盐茶古道,几乎无路可行。
值得一提的是,50年代调整区划,谋道升区,划归湖北省利川县治。70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谋道又升级为镇,其所辖苏马荡地区,因高寒凉爽,林茂氧足,被着意打造成为国内第一避暑胜地,民众趋之若鹜。每逢盛夏5 - 10月,从重庆武汉成都万州,人们纷至沓来,糜集于此。在几十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地带,依山势遵环保,建成为数十万人的季节性大城市,全国绝无仅有,真是叹为观止。
刚解放,国民党残兵败将,散卒游勇,以及山匪恶霸,互相勾结,蛇鼠一窝,多如牛毛,出没无常,巡弋在深山密林,设伏在丫口拐路,拦路抢劫,杀人灭口,制造多起流血事件。
鉴于此,孙排长将野战排与区武装中队混编,组成数支精干小分队,分派到各乡镇。
先给乡村“补钙”,强筋健骨,建立联防队,训练民兵,使用火器,监视地主黑恶势力,收集传递情报,使村民在土匪来袭时,能够自保,或抵抗一时,等待救援。
其次是给匪特“断奶”,发动贫雇农,清算土豪劣绅,加快土地改革,征收公粮,管制贸易,使匪特物质短缺,饥寒交迫,无法藏匿,暴露于外。
然后是“摸底”,乡村间守望相助,动员山民猎戸樵夫药农三教九流,留意蛛丝马迹风吹草动,顺藤摸瓜,弄清匪特活动规律联络方式。
“抽薪”,动员匪特家人亲友,讲解党和政府政策法令,“宽大为怀,立功受奖”,使之幡然醒悟,起义回归,或放下武器,自首投诚。
“布网”,与邻近区乡的剿匪部队及民兵,互通信息,布设岗哨,围追堵截,设下天罗地网,诱使鱼儿上钩。
“掏心”,对集中之敌,以优势兵力围困歼灭之;对分散之敌,要稳准狠,进行突袭奇袭伏击,各个击破,勿使漏网脱逃,卷土重来。
在龙驹的山川林谷中,就象《林海雪原》中的侦察英雄杨子荣一样,孙排长率领剿匪分队,执行党和政府的指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迅速地查清了本地匪特现状,做到心中有数。
他以身作则,率领战友们日以继夜,餐风露宿,攀爬峻岭,遨游林海,象机智的猎人对付狡猾的狼狐一样,直面艰难困苦生死危险,对匪特布控、追踪、伏击、聚歼,以求一网打尽。他果敢无畏,胆大心细,坚韧不拔,思虑周到,与匪特斗智斗勇,总是棋高一着,是匪特的煞星。
两年时光,他和战友们,团结争取了茶盐马帮土司民团的报效合作;策反动员了国军残余地主武装的投诚归顺;围剿瓦解了几十支山匪恶霸敌特团伙的负隅顽抗;追踪捕杀了数百散兵游匪劫贼强盗,彻底的根除了绵延千年的匪患。他们是国家卫士,曾多次立功获奖。孙排长在剿匪中的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至今还常常被龙驹镇的老人们所津津乐道。
经过近两年的剿匪,孙排长他们的努力见效,稳定了刚解放的动荡局势,还龙驹人民一个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人们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此时,国内由新民主主义阶段向着社会主义阶段转化,地方建设急需大量干部,孙排长于是刀枪入库,卸甲归田,就地转业,成为一名南下干部。
经过学习深造和基层实践,孙小子的职务得到升迁,也很有政绩政声。如他在云阳县委书记任上,就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走群众路线,提倡科学种田,抓好土肥水种和农林牧副多种经营,使云阳县农业生产上了个台阶。
调回万县任职不久,文革开始了。虽然已过去多年,万县民众还记着孙排长的剿匪业迹,从心眼里把孙书记当成了好人,是好干部,而不是走资派。这也就是为什么“红色派”登高一呼,就能聚起上万民众,敢于虎口夺食,从“万无司”手中,“劫法场”,救出了孙书记。实乃投李报桃,善有善报。
自批斗会上“被劫”后,孙书记及家人子女,包括孙丛娅,都一齐消声匿迹,从万县消失了。一说是由成都军区接走,一说是回山东家乡地方部队,总之是加以保护起来了。幸亏造反派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抢班夺权派性争斗上,不再对走资派感兴趣,孙书记,连带着屈局长沾光,算是躲过一难。
直到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孙书记再次南下回到万县,恢复工作。因其对农业了如指掌,成就卓著,资历也老,升任万县地区农工委书记,直到退休,这是后话。
巴郎 记于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