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拾旧沙河梦》121。影剧院内

作者:巴郎  于 2023-9-8 15:5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巴郎|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巴郎。《拾旧沙河梦》121。影剧院内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121。 影剧院内

第二天,是好晴天,蓝色天空,万里无云。清晨,朝阳升起,金色光辉灿烂明媚,洒映在影剧院和人民广场,以及对峙着的两派派众身上。6月份的天气,已经很热了,日温在30度以上,所以,如果有活动,最好在早晚稍微凉爽些的时候进行。

8时正,红色派的进攻开始了。
红色派的进攻队伍“红先锋”团,约1000人,分为10个连。每个连纵横排列数排,自成方阵,由精干青年小伙子组成,头戴籐帽,身着工装,腰扎武装带,臂佩红袖章,一个个精神抖擞,桀骜中透出英气。每连前两排,是籐牌手,一手执棒,一手执山籐编织的籘片。籐片浸过桐油,特别坚韧,且有弹性,作为盾牌,保护自己,在前开路,刀砍不破,石块砸来,又被弹开,敌人袭来,则以棍棒防身。至于攻击力,来自于其后排列阵的长枪手。手持杆棒枪矛,都是长大兵器,专以挑打刺戳为主,敢与敌人一对一较量,刺杀格斗。
每个连前排由连长领队,旗手举着连旗引领,旁有鼓手,按编号自成队伍。前5连是冲锋队,后5连是预备队。由周团长居中指挥,他亲自率领其嫡系“江凌红工纠”,近200人,都有些武功根底,接受过正规军训,是一支劲旅。作为突击救火队,哪里吃紧时就去哪里支援帮忙。
在鼓号声中,“红先锋”500名队员,排着整齐地队伍,随着队旗,穿过广场上几百米的开阔地,一路上未遇到阻挡,来到高台底下。借着高台掩护,停下来,最后整顿队伍。高台约30 - 40米高,约200米宽广,几乎成90度直角,几百人躲在此处,高台上影剧院内的人,是瞧不见的。若是扔石块,也会飞过高台,落到后面广场上,打不着高台下隐蔽人员,作为冲锋前的屯兵出发地,相对安全。
在短暂地核查人员装备后,周团长一声令下,鼓声大作,以连为单位,冲锋部队分左右两翼,从缓坡道快速跑上高台,从两侧跃进着,直扑影剧院院门。

固守影剧院的翻天派头领姓王,也是个狠厉角色。论起来,他与红色派周团长,还应是战友。王头也参加过中印自卫反击战,但与周团长不在一个团,资历也浅些,当时任另一团某连班长,是个老兵。反击战中,为收复印军某连所占某高地,战斗激烈,排长指挥时,被印军狙击手瞄上打死。王班长果断站了出来,代理排长,接着指挥,正面佯攻,两翼迂回,最终以一个排,以少胜多,击溃印军一个连,俘虏缴获颇多。战后立功受奖,并直接提升为排长。65年底,以营教导员正营职转业,分配于行署某部任政治宣传干事。
从朝气蓬勃的军旅生活,突然转换到清静无为的衙门坐班,官僚作派,社交礼仪,唯唯诺诺,推诿拖延,王营教觉得很不适应,又无力改变现状,不禁愤懑在怀,抑郁寡欢。好在没多久,文革爆发了。他觉得机会来了,渴望施展平生本领,大干一番。于是,他联络机关部门的同事战友,成立组织,物以类聚,志同道合,归附于翻天派。革命、造反、斗争、夺权,事事有异,日日非常,上窜下跳,出头露面,前呼后拥,左右逢源,好不快活。这次受邀担任防守影剧院的指挥重责,王营教欣然而受。这是组织和人民对我政治觉悟的看重,和对我军事才干指挥能力的认可,任重道远,舍我其谁?

看见红色战团朝影剧院大门迅猛冲来,王营教并不惊惶,这般进攻,早在他意料之中。一声令下,从影剧院里,迅速跑出一队百人精兵,这是直属军工“战狂风”战队的一部,都是由复转退伍军人和军工民兵组成,是王营教的嫡系。他们身壮胆雄,敢打敢冲,挥扬着棍棒刀矛,与冲上前来的“红先锋”战士们打斗起来,搅成一团。
两派武装人员,都戴着籐帽,穿着工装,或是绿色军装,手中所拿武器,棍棒刀矛钢钎红缨枪等,都大同小异,除了“红先锋”战士颈缠白汗巾外,远看还真分不出谁是谁来。而队列攻防,都按解放军操典进行的,也大致相同。而且深谙林付主席的战术,“三三制”,“三快一慢”运用淳熟。
有的战士,手持棍棒,一手还挥动着小红书,高呼诵读毛主席语录,口号更是喊得一个样。两派派众都自认忠于毛主席,革命造反斗志昂。对方铁杆保皇派,困兽负隅来顽抗。看这文革风暴势正劲,可笑对方不自量力,螳臂伸出妄想着把浩荡车轮拦挡。
影剧院大门,平时倒有近20多米宽,够敞亮的。自从翻天派占据之后,在院门处,用预制板沙袋土包等,将其大部分填堵上,只留下2 - 3米宽,容人进出。这次进攻,“红先锋”虽然人多,但院门受阻,急切之间难破,大部队潮涌而来,在院门外汹涌,巨浪滔天。而院门处“战狂风”则以班为单位,10来个人,剽悍有力之士,占据道口,长枪短棒,挥舞不停,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慨。红色派人数众多,如狂涛巨浪,冲击着翻天派的礁石,轰响连绵。而翻天派虽然人少,但好整以暇,扼住要害关键之处,短时间里,却是难撼丝毫,莫可奈何。
冲击了个把小时,翻天派防守得纹丝不动,那红色派攻击,三番五次,不能得逞,攻势不免枯竭,显出疲态。看着急攻难以奏效,不得已,周团长只好鸣锣收兵,撤了回来。

白天太热,不宜行动,所以,吃过午饭后,战士们歇息,指挥部开会谋划。反复计较,影剧院孤立站于高台之上,只以院门出入,要夺取影剧院,还是只得从强攻院门入手。
待到5 - 6点钟,热气稍降。周团长带着“红工纠”劲旅,亲自担任主攻,冲向院门。而后备5个连,则作为后续,紧跟着前锋,隐藏在院墙外,预备突破。
红色派把持的市广抪站和翻天派占据的影剧院楼顶都架设着高音嗽叭,双方把分贝开得最大,音响如雷鸣般轰响起来,喊出激动人心的口号,唱出悲壮热情的歌曲,为自己冲锋陷阵的战友们加油鼓劲。

此时,“红工纠”和“战狂风”,两支劲旅,斗在一起,舍生忘死,势均力敌,互不相让,两方均有伤残。伤残者撤下,换人又上,战况呈胶着态势。青春少年敢死队,冲锋陷阵浑我忘。飒爽英姿娘子军,送水送饭救死伤。老妪幼童啦啦队,擂鼓呼叫助阵忙。指挥若定街垒战,将军权柄初品尝。
虽然争斗激烈,互有伤残。但翻天派人少,伤残太多,不免要动用储备,捉襟见肘,勉力支撑,疲惫不堪。而红色派人多,随时可调换,使用车轮战,撤下疲惫之师,换上生力军参战。此消彼长,院门处的争斗,防守开始出现漏洞,优势逐渐地向红色派倾钭。
周团长和“红工纠”战士们见势,心中大喜,信心倍增,加紧了攻击。眼看着院门处“战狂风”人员减少,左支右拙,难以抵敌,颓势明显,“红工纠”士气爆棚,呼声大作,院门防守岌岌可危。突然,影剧院楼上,响起一阵急促的号音,只听发一声喊,院墙后面一阵躁动。无数翻天派众,男女老少都有,踩着云梯脚手架等,纷纷现身于院墙之上。他们手执石块玻璃泥巴木棒,在有人指挥呼喝下,居高临下,兜头盖脸地,朝隐藏于院墙外根脚处的红色派战士,如暴雨般砸下。院墙根处的红色派众,哪知天有不测风云,石块会突然从天而降,直砸得头破血流,哭爹喊娘,抱头鼠窜,狼奔豕突,只恨爷娘少生一双腿,朝高台下溃逃而去。一时间,数百“红先锋”队员,一哄而散,霎那光阴,院墙外,空无一人。

周团长率“红工纠”,攻击正酣。眼看院门将破,虽然“红先锋”队员都溃逃而散,没了预备队,无人支援,但凭着自身勇悍,仍在咬牙坚持,寻求突破。
正在相持不下,突然,影剧院楼上又响起一阵急促号声。听到号音,“战狂风”队员立马停手,互相掩护,退后10余米,与“红工纠”隔开距离。“红工纠”队员虽然纳闷,莫明其意,但即然阻力顿消,何不冲了进去?
正待要冲,靠近院门处,两侧院墙里面发声喊,涌出数十上百翻天派众,都是力大夯实之人,手提一支粪桶,另手拿一舀瓢。奔向前来,舀起桶内金黄粪便,挟着刺鼻臭味,朝着“红工纠”队员,兜头盖脸地倾泼而来。一时间,粪便屎尿,被舀瓢巧劲泼开,其中实物迅疾飞来,毫无花巧地,全打在“红工纠”队员肩腰背脸身上,一塌糊涂,臭气弥漫。更有那液体,随风吹散,飘飘扬扬,如雨滴如雾霾,洒在脸上颈里,清凉袭人,淋漓尽致,耳眼口鼻五窍皆入,好不恶心。
虽然“红工纠”战士英勇顽强,但哪曾经过如此阵仗?不由得停下冲击,本能地用手掌衣袖颈上白色汗巾,去揩摸面部身上,却不料越揩越脏,满手屎尿,臭味熏天。许多战士不由得弓下腰来,脸红气急,大声咳嗽流涕,弯腰曲背,反复呕吐,将中午晚上吃食,全呕个一干二净,尚不止歇,兀自披肝沥胆,在那一阵阵地干呕。
周团长也误中臭弹,脸上身上都是,粘粘糊糊,闹得狼狈不堪。眼见“红工纠”队员们困窘至极,斗志全消,而翻天派那边,又涌出一队粪桶,作势要泼。好汉不吃眼前亏,留得青山在,何愁不报仇?周团长急令,鸣锣收兵,在翻天派众的嘲骂声中,丢盔弃甲,将臭哄哄的队伍,带回大营。
巴郎  记于2020070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8-24 15:4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