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郎《行为随谈》16 任侠决斗 [2023/06]
-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25《同学夙缘》 [2024/05]
- 奥运。一。起源 [2016/08]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9。在云之阳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8。六三事件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3。攻守相持 [2023/09]
- 七古长诗 计划生育 [2016/03]
- 巴郎。《拾旧沙河梦》091。二刘争川 [2023/05]
- 情感113\114。自豪\真诚 [2017/02]
- 行为百态27-28。和平-豪迈 [2017/10]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2。暗夜突袭 [2023/09]
- 巴郎闲话18 - 《武术散打》 [2023/08]
- 巴郎《行为随谈》27 风雅同心 [2023/09]
- 鸡汤 对联 [2023/09]
- 巴郎闲话197 - 《资本与权力》 [2023/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1。序。男儿的梦想 [2019/03]
- 众生百相23。儿女 [2019/03]
- 巴山风情。三月 [2016/03]
- 情感百则21\22。愤怒\复仇 [2016/04]
- 巴郎长诗。童年残影。一 [2016/04]
- 巴郎长诗。《沙场行》3。点兵拜将 [2019/03]
- 情感百则13\14。惭愧\顺从 [2016/03]
- 众生百相28。房客 [2019/03]
- 情感百则27\28。孤寂\感慨 [2016/04]
- 情感百形67\68。热情\失意 [2016/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2。烽火狼烟 [2019/03]
- 众生百相26。发师 [2019/03]
- 众生百相25。发妻 [2019/03]
- 《自寿诗》巴郎 [2023/07]
巴郎闲话198 - 《文体和文风》
一一一一
文体,是指写作的体裁。而文风呢,是指写作的风格。
远古人类,结绳记事,简单地记录狩猎和采集日常过程。自仓颉造字以来,我们的祖先,将文字应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知识传承下来,后人能从先人的教训中汲取经验,能从先人的经验中归纳分析触类旁通,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由于物质缺乏环境落后,早先的中华文化,包括诗歌书画法规典籍等,均以文言文体加以表述。文言文适应纸媒短缺印刷稀少,言简意赅,惜字如金,却给写作和阅读造成极大困难。一篇5000字的《道德经》,奠定了中华道统的基础,却是要用数十万字的注释方能彻底地理解明白。特别是唐宋以来,实行科举取士,推崇八股文,及四六骈文,士子们从小到大,皓首穷经,花莫大精力和时间,琢磨的是怎样来讲究词藻华美合乎韵律,却不注重主题思想内容实质,更使应制文体裁单一僵板,千百年来毫无新意可言。
为了消解文言文之晦涩难懂不知所云,让广大民众能识字断句不再当文盲做愚氓,明人志士们发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力行白话文,旨在从文言文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将生活中思想上的火花,用类似口语的文字记录下来,明白易懂不怕弄错混淆。从兹以来,文化教育广泛普及,有教无类,不论贫富不分贤愚,均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有了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民众对中华文明道德传统,从不明其意但由衷的追崇赞捧,进化为有意识地去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局限,新文化运动却有始无终,革命呢,并不彻底:文言文虽然减少了,但并没有完全消失,且时不时地吹来阵阵“复古”之风。而除了少数文人雅士,仍在坚持不懈地实践纯粹的白话文外,却很难获得公众的共鸣。纯粹地白话文,脱离了文言文的基础,只能在小众沙龙内欣赏,似乎并不被广大民众接受,只具有学术研讨的价值。
现今流行着的语言文字,并不是百分百的白话文。自新文化开始至现在,一百余年来,流行的文体,介于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是一种半文半白的文体。这是因为文言文历经数千年,源远流长,岂是只有百年历史的白话文所能抗衡的?文言文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且与民众所受传统教育相符合,就如呼吸的空气,能自然地毫无窒碍地溶入血液之中。故民众更乐于改良,将文言文融入白话文中,推广普及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断然革新,完全地摈弃文言文的基础,凭想象来建造白话文的空中楼阁。
现今以白话文写就的小说、散文、诗词、杂论等,常时不时地冒出文言之成语警言,读者却不以为杵,突兀拗口,或认为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反视之为文雅优美,具有深度和广度,内涵有物,不同凡响。这种半文半白、文白搀杂的文体,算得是一种折衷让步,虽然没有达到白话文明白如话之初衷,但却比文言文好读易写,而被民众乐于采用而推广普及,也算是基本达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的理想了。
文体的形成和流行,取决于社会的潮流,而潮起潮落,又依存于个体的文风。
个体的文风,受个体所在环境的制约,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唐诗和宋词的风行,就是典型范例。将古风诗词歌赋剪裁,予以平仄韵律,限制其起承转合,将其格式化,便于作者照本宣科堆词砌句,可说是诗词歌赋中的八股文,虽说灵气多失,单调枯燥,但促进了诗词的推广和普及,是值得褒扬肯定的。
现代人写作,无论是小说、散文、诗词、杂论等,为了能被社会普罗大众所接受所欣赏,除了在体裁上下功夫之外,也要奠定自身那写作之风格,简言之,其文风应忌讳中庸,应致力于各有偏好。有的纯朴稚拙,有的清新简洁,有的文词艳丽,有的细腻详尽,豪迈的婉约的,直爽的隐晦的,嘻笑怒骂皆为文章,不一而足。
作者的文风,彰显了作者独特的个性,是唯我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由于作者的文化素养各异,写作上的深浅或雅俗可以不一致,但一定是爱好写作的,去写作的愿望也是真诚的,并乐此不疲。因此,欣赏作者之文风,说不上优劣高下,也不必褒扬和贬抑,各有其长处和短处,也各有其读者粉丝,各取所需各有所好。
这些文体文风,虽不是先驱们的初衷,但经过社会实践,却是最最符合民众需求的载体,所以,也算是一种创新,能保持而流传下去。不拘一格,文采缤纷,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是百年新文化运动的硕果,也是中华文化兴旺发达的气象。
========================
巴郎 记于 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