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郎《行为随谈》16 任侠决斗 [2023/06]
-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25《同学夙缘》 [2024/05]
- 奥运。一。起源 [2016/08]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9。在云之阳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8。六三事件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3。攻守相持 [2023/09]
- 七古长诗 计划生育 [2016/03]
- 巴郎。《拾旧沙河梦》091。二刘争川 [2023/05]
- 情感113\114。自豪\真诚 [2017/02]
- 行为百态27-28。和平-豪迈 [2017/10]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2。暗夜突袭 [2023/09]
- 巴郎闲话18 - 《武术散打》 [2023/08]
- 巴郎《行为随谈》27 风雅同心 [2023/09]
- 鸡汤 对联 [2023/09]
- 巴郎闲话197 - 《资本与权力》 [2023/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1。序。男儿的梦想 [2019/03]
- 众生百相23。儿女 [2019/03]
- 巴山风情。三月 [2016/03]
- 情感百则21\22。愤怒\复仇 [2016/04]
- 巴郎长诗。童年残影。一 [2016/04]
- 巴郎长诗。《沙场行》3。点兵拜将 [2019/03]
- 情感百则13\14。惭愧\顺从 [2016/03]
- 情感百则27\28。孤寂\感慨 [2016/04]
- 众生百相28。房客 [2019/03]
- 情感百形67\68。热情\失意 [2016/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2。烽火狼烟 [2019/03]
- 众生百相26。发师 [2019/03]
- 众生百相25。发妻 [2019/03]
- 《自寿诗》巴郎 [2023/07]
茂子旧作072。《永远的三马路》
一一一一
从老家新桥巷一出门,下行三四十步石梯,便是三马路。
三马路依傍苎溪河而建,全长1公里多点。如果从万安桥头琴音楼开始,再到陆家街瀼渡桥头,街道两旁有点名的建筑和民居,我现在都能数出个大概来。不信,我介绍给你听听:
三马路东起万安大桥头,上排首起为工艺展览馆,下排首起为琴音楼(万县市曲艺团),全长约1100米。
上排建筑:依次工展馆、菜羹香、公瓦溪、三马路诊所(万县中医院)、大巷口、海包面、二轻公司、清真寺、印刷厂、魏家巷、火烧坝、雷家巷、三马路一小、浙江公所、岳王巷、三马路二小、新桥巷、三马路民中、福音堂、三派、营盘路口。
下排建筑:万县市曲艺队(琴音楼)、万安市场、天仙面粉厂、豆作厂、乐器社、猪鬃厂、算盘杂件社(文具社)、万州桥巷子、邮政所、市政工程队、新桥路口、木器社、肠衣厂、天德门、川东制革厂。
三马路门牌上排为单,下排为双,估计约400多号门牌。
三马路始建于杨森执政万县期间,历史悠久,在长达千多米的长街上,上下两排全是门面。茶楼酒肆、山货杂铺、栈房澡堂、庙堂寺院、学校机关,应有尽有。
在当时,三马路是一条综合性的街道,骑洋马儿(自行车)的、拉板板车的,也偶有汽车河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新桥布店门口,国家还这里立下一路标:318线1840。三马路也成了318国道的一分子,上海到万州城,正好1840公里。由湖北方向开来的长途车通过轮渡过了长江,经由胜利路、三马路向西而去。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三马路行驶的汽车主要有美式六轮卡,苏式嘎斯车和抗战缴获的日式十轮卡。之红,国产的解放牌汽车和南京的跃进牌汽车也开始出现在三马路,但最大吨位不超过五吨。记忆最深的是汽车转向的时候,司机还用手转动驾驶台上方的一个木制箭头,向行人表示方向。更搞笑的是为了配合汽车转弯,在路边常有大爷大妈手持铁皮喇叭大声呼喊:“汽车来哒,行人走两边!”一些学校也经常组织少先队员上街喊话,那年头我只有八、九岁,生性顽劣,加入不了少先队,所以一直没有享受过这个待遇。
到文革的时候,三马路上国产车歹了。为了提高效率,一些汽车后面还挂个拖斗,跑得慢吞吞的。我和胆子大些的伙伴便开始偷爬汽车玩耍,反正“停课闹革命”了。三马路是我们偷爬汽车的起始点。每天从三马路出发,爬车到沙嘴河坝,又从沙嘴河坝爬车回到三马路;有时候从三马路爬车到沙河子,到318线沿途的高粱、李河,分水等几个乡场去玩耍。
三马路一小和三马路二小,分别由两座大的寺庙而改建。清真寺的大礼拜堂,也改成了伊斯兰小学。我的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在三马路二小学习,没拆除完的雕梁画栋,至今还在我脑海之中。
大巷口那个位置,七十年代建成了三马路诊所,我的儿子,就出生在这个诊所。当时从老婆住院到母子顺利出院,只花了十多块钱,想想是多么的幸福。三马路诊所,就是现在万州区中医院的前身,也许许多年轻人还不知道吧。
三马路上的猪鬃厂、肠衣厂,川东制革厂,在万州也是非常牛逼的企业。肠衣厂的肠衣出口英国,猪鬃厂的产品出口欧洲,制革厂的皮箱是万州女孩出嫁的首选陪奁。厂里的年轻女工,也因企业名气身价倍涨,让我们这类无业游民嫉妒得牙痒痒。
而今的三马路,留给仿佛只有三马路口的“巷子深”格格,公瓦溪的“海包面”,还在把三马路的故事传扬。其它近百家企业,早已如它的母体,沉沒于库区的汪洋之中,成为一本厚重的故事而流传。
一一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