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拾旧沙河梦》130。壁虎游墙

作者:巴郎  于 2023-11-26 17:1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巴郎|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巴郎。《拾旧沙河梦》130。壁虎游墙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130。壁虎游墙

眼看天色向晚,影剧院里,攻守双方英勇战斗了一整天,反复交手,谁也奈何不了谁,不禁都饥渴难耐,人疲心累,极欲歇息。于是,双方默契地收起武器,各自退开,脱离接触。
“红工纠”队员们,在剧场和大厅里,收拾了些窗帘幕幔,铺在地上。坐下来,冷水就干粮,马马虎虎地吃完,合衣躺卧,闭上眼睛假寐。虽时值8月中旬,进了三伏,外面燥热难忍,但影剧院墙壁厚实,且现在门窗皆无,敞亮透风,倒是凉爽无汗,很快队员们便坠入梦乡,嚊声四起。

周团长等头领们,却不能立马就寝。吃过饭,拖着疲惫身躯,又聚在一起,分析战况,商讨对策。今天,己方攻势如雨,而敌方防备得滴水不漏,好象没有漏洞可挖,弱点可寻,默默思谋着,急声辩驳着,却没有什么良策,真叫人徬徨无计。
一个小时过去了。突然,一个兴奋声音响起:“有办法了”!周团长等转头一瞧,却原来是手下的一个小排长,叫丁三的。丁三是厂里的青工学徒,才20岁,个子瘦小,五短身材,但动作迅捷,精悍有谋,完成过多种难度高的侦察任务,不负众望。此时,他招招手,把大伙儿带到大厅与剧场之间的隔墙站定,指着隔墙上的壁炉,激动地说:“办法就在这里了”。
影剧院是50年代的建筑。当时中国刚经历了战乱,百废待兴,是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党、政府和人民,尽其所有,无私地给予援助,保证了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恢复发展。此时中苏关系是非常良好的,中国小弟对苏联老大哥言听计从,一步一趋,凡事都向苏联学习,恨不能全盘苏化。在此背景下,修建影剧院,自然也是苏式设计啰。苏式建筑虽不新潮不赶时尚,但好在其是沉稳大气,坚固凝重,风雨吹拂上百年,依旧傲然屹立。

苏式建筑的一大特点,是每座建筑中,必然设计配置有壁炉。究其原因,则可能是因为苏联幅员广阔,许多地域处于寒带,森林众多,为了抗寒,每家每户都必要建有壁炉,伐薪木烧火取暖。久而久之,壁炉纳入苏式建筑设计,作为厅堂的中心,四围安放桌椅沙发,是家庭娛乐休闲、亲友聚会交流的所在,成为建筑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影剧院即然是苏式设计,自然地有壁炉。尽管万县依傍川江巴山,温暖潮湿,从来是暖冬,没有烤火取暖的必要,但壁炉还是保留着。当兄弟关系如胶似漆时,你不会去斤斤计较,不会在意多花点钱,办点花哨不实用的事,以取悦于对方,借此表达一丝感激之情的。再说,壁炉作为苏式标配,室内装潢,异国情调,美观大方,赏心悦目,一直以来,都是影剧院内一大看点,中场休息时,总有人徘徊在壁炉周围,欣赏探究设计细节,留连忘返。
影剧院周遭,有些小壁炉,位于附属建筑物中,不须提起。其主体建筑中,则有一中心壁炉,位于剧院中间,大厅和剧场之间的隔墙上。中心壁炉体积巨大,长10米高2米深2米,占了几乎一面墙。其底为青色片石,贴于木质地板上,光滑温润。其壁用黑色大理石贴面,高雅凝重。石阶上有防火矮墙、铁栅、遮屏及各种火具。火炉位于正中,炉膛支排铁条,煤柴两烧,烟尘则会被吸入内壁上的烟囱内,排出室外。炉顶横排有挂钩,悬挂着铜制锅鼎器皿,黄灿灿耀人眼目。壁炉嵌墙的框架脸面,用石膏雕刻有人物花鸟虫鱼山水,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外观引人入胜,高贵典雅。

丁三,是江凌厂的青年技工,曾在厂里各工种各车间见习实习过。他心思活,好奇心重,喜欢学习,钻研捉摸,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他知道周团长是自卫反击英雄,非常地崇拜,平时在厂内,遇见时都以“大帅”尊称之,唯命是从。这次随大帅从征,出谋划策,为大帅提供了许多实用可行的建议,作为嫡系,很受大帅的器重。当下,他将头领们带到中心壁炉前,指点着昔日烟熏火燎过,而今冷灶无烟的炉膛,说出自已的想法。
原来,江凌机械厂,是由旧时西式洋行扩建而成。丁三在厂里锅炉房实习时,曾因工作需要,去厂里几幢洋行楼房劳作过。那些洋行楼里,也有大壁炉,炉腔顶连着大烟囱,直通上楼顶,以提供氧气以助燃烧,排除废烟以防中毒。烟囱中空,烧炉时容易积聚煤灰柴灰,不烧炉时也会有尘埃沾附,生长昆虫毒物等,所以,必须定期清理。由小个头人,带着工具,钻进烟囱,进行清洁。丁三胆大,人又瘦小,头脑灵活,手巧足健,曾从炉膛钻进去,攀爬烟囱,进行过清洁工作,对其构造极为熟悉。
丁三建议,由他带人,由炉膛钻进烟囱,上爬到房顶,然后由顶上向下攻击,翻天派在我红色派的上下夹击之下,必然欲逃无路,一鼓聚歼。

听了丁三建议,周团长众人眼睛一亮,从烟囱爬上去,出其不意,给翻天派致命一击,这绝对是个好主意,值得一试。
于是,周团长下令,让丁三在200余名“红工纠”队员中,挑选人员组建突击队。一会儿,丁三就挑出了10人,都是个子瘦小动作敏捷之徒,组成“打翻”突击队。丁三将“打翻”队员召集到一起,先将任务述说一遍,大家讨论一番,认定细节可行,没有疑点后,确定了行动计划。然后是着装检查,每个人的随身个人物品及多余物品,全都留下,轻装上阵。每人只穿短褂短裤胶鞋,自带刀枪武器,手套绳索抓钩手电等工具。
收拾妥贴,饱餐一顿,就寝歇息。待凌晨3点,丁三将“打翻”队员们唤醒,检查装束无误,整队就绪,来到“大帅”身边。周团长带着头领们,看着自己厂内这群青工,回想他们尊称自己为“大帅”,愿意效法中印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们,跟随自己枪林弹雨奋力拼杀的情景,眼眶不禁湿润了。
这次“打翻”行动,是奇袭,人数不能过多。从烟囱钻出去,不明了敌方布置,陷入敌阵,危险重重,只能临机应变。这些自己的手下,稚气未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英雄气概,可钦可佩。多么象当年自己去打印度阿三一样,血气方刚啊,若不是要掌控全局,真想与他们一道,去真枪真刀,白刃拼搏,杀个痛快。
旁边的参谋提来酒水碗盏,将自酿高梁烈酒倒入粗陶碗内,人手一碗。大帅与丁三及队员们一一碰碗,一饮而尽,那烈酒辛辣刺鼻,入口灼热,胃肠好似火烧火燎般,刺激得众人豪迈顿生,胆雄气壮。

丁三和队员们,向大帅一抱拳,一个个跳进炉膛,排好队列,预备攀爬。影剧院的楼层高,每层约有5米高,7层加上顶部,也有50米高下。丁三身先士卒,在前探路。他手足并用,似壁虎游墙般,很快上升,消失在烟囱黑洞里。
下面几层的烟囱过于宽大,滑不溜手地,极难贴附攀爬,要借助抓钩,勾着砖壁缝隙,如壁虎般,慢步腾挪,缓慢向上。20多分钟后,终于爬到5层。5层以上,包括6和7层,这2层却是自有小壁炉,其烟囱别有开口,并不与中央烟囱相通。所以,5层以上,中央烟囱变窄了,相对好攀爬了。
丁三爬到顶部,又碰上意料不到的情况。沿着烟囱顶壁,伸出几支铁杆条,支撑着一米方圆的铁皮伞顶,为烟囱口遮风挡雨。而烟囱口,则用钢筋园条,纵横交错,加以封闭,只容空气烟尘通过,不让树叶杂物,或是小动物,钻爬掉落。要爬出烟囱,必须要搞掉这些钢条,钢条太粗,难以钳锯,镶嵌太深,难以拔出,若要用强用力,动作过大,闹出声响,会警醒敌人!
观看了顶部情况,捉摸一会儿,又慢慢地退下,回到底层,将情况向大帅作了汇报。几个头领聚在一起,快速商议。虽然困难很大,但有此机会,机不可失,迁延梦多,应立即行动,即使不能百分百达到预定目标,但能达到60或70%,也值得冒险。

如此一躭搁,此时巳经是清晨5点钟了。周团长为稳妥起见,索性加大动作幅度。他调派了一排队员,负责从大厅左右两条梯道进攻;调派云梯队,准备驾梯攻击一二楼层窗户;又调派一排队员,手持火器,布置在院落各处,为云梯队作掩护,火力支持。当然,经过昨天一天的战斗,周团长心知,敌人居高临下,防范严密,这两种攻击收效不会很大。但是,从多方面进行佯攻,大张旗鼓,虚张声势,吸引敌方注意和兵力,有助于偷袭得手。作为主攻的,是丁三的“打翻”队,要出奇不意,给敌方致命一击。
6时整,战斗重新打响。“红工纠”人马,从室内梯道和室外云梯,同时发动攻击,一时喊声震天,枪弹硝烟弥漫,战斗很快进入白热化。看看表,大帅朝丁三一挥手。丁三得令,率领“打翻”队再次行动。这次目标已定,轻车熟路,动作极快,几分钟时间,就爬到4楼壁炉后面。

喊杀声和枪弹声震耳嘈杂,淹沒住了丁三众人的动作声音。他们小心翼翼地从壁炉后面爬出,发现四楼空无一人,地板上四处散放着刀枪棍矛米面肉食饮水等,却原来是翻天派的仓库。
丁三轻轻地打开4楼仓库大门,向外窥视。外面是连接上下楼层的梯道,呈之字形,此时杳无一人。上面5楼的梯道口有门,却是紧闭着,门后有人声,料想有岗哨。试了试,打不开,为免岗哨过早发现,只好退回来,留下2名队员监视,并留守仓库。
其余人等,转身向下,悄步走过三楼和二楼,这两层却是翻天派众休息睡觉的处所。此时,二三楼却是空荡,一楼处正在接战,楼上所有人都下到了一楼助守。丁三等人,下到二楼梯道转角,探出身望向一楼,只见上百的翻天派众,一队正守住一楼梯道,反击红色派从厅内向上的仰攻。另一队则分为5 - 7人一组,各自守住一扇朝外的窗口,阻止红色派云梯队的攀爬。

观看片刻,已有计较。丁三与队员密语数句,一个暗号,众人挚出匕首短刀,如脱兔迅疾,如神兵天降,奔向併排的两处窗户。守敌哪想得到,竟然有红色派从自己的身后出现,一时目瞪口呆,还来不及反应,就被砍瓜切菜般,直打得四分五裂,狼狈逃窜。
丁三众人趁机占领了这两个相邻的窗户,迅速向外,打出两发信号弹。8个队员,肩并肩,背靠窗户,面向室内顽敌。由于烟囱逼仄局促,为了攀爬需要,他们个头都瘦小,看着象少年娃娃样,人畜无害。但是且不要以貌取人,这些少年,都是自幼练过武术,在街头打斗中久经锻炼,淋过风雨见过场面的会家子。
只见他们眼中闪着好战的狂热,微俯着身,手执尖刀,互相掩护着,面对室内身高马大的众多敌人进攻,非但毫不畏缩,反而挺刀向前,咄咄逼人,直如林中山猫一样,欲择人而噬。
巴郎  记于20200717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11-26 17:1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