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文友会周记》005。自传简因

作者:巴郎  于 2024-1-7 06:1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巴郞。《文友会周记》005。自传简因
20211010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答:@林全军一罗杰腾 ,是的,赞同!
按步笔算,明了运算步骤,逻辑推理,对解决数学应用题很是必要。否则,既使运用计算器得出结果,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拾梦》中,邱姨的事,自小经历,蕴含于心,而今一吐为快。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人和事。若干事,影响着你自己的人生,若干人,值得你敬重,呼为朋友。不在于其聪明睿智谈趣风生,而是真诚朴实不负情谊,将心比心,愿意与之交往信任可托。
人生之路说长不长,也有数十年光景。其间,有许多朋友,与你相伴而行。有的,能伴随你生命的较长旅程风雨同行,而有人,或许只能伴你一段短途,或客气分手、淡然消失、或反目成仇。但不论长程或短途,他们都曾在你的生命中出现,激起你生活的波澜,成就你的因果之缘,值得你的偶一回念,和数声嘘叹。
巴郎  记于20211010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红兵传记》我的看法:
1,这篇文,我将它写进家谱,代表我对红兵的怀念,也代表我对红兵的看法和认识,有我的见解和局限。因此,除事实外,不希望别人对修辞和文字作大的改动。
2,家谱写传,有的话语,在文章中应点到为止,不宜明露,太明确易遭人诟言,也类似政治宣传和广告术语。
3,从19年起,我就号召大家来写传,但沒人响应,使我遗憾。故我勉力而为,写了这十余篇传记,是我对传主的认识,其中许有错讹,但既已写就,就作为家史一部分,留存吧。
4,我觉得,别在我的原稿上改动了,越改越乱,因为他们与我的思路不同,要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5,我建议,秋红是了解红兵最透彻的人,请将她对红兵的认识,另写一篇传文。或就我写的这篇,再写一篇《补记》,把所有的事实,要说的话,都记录于此,锦上添花,加深族人对红兵的尊崇。
我将《传记》分2部分的。前面是安林的悼词,代表官方认定。后面是这篇传文,代表家人纪念。共同参与,来表达对红兵的纪念,也许会更贴切,接地气。
合在一起,两全其美。就这么定了。
巴郞  记于20211007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祝贺汪裕昌老师八十寿辰,健康快乐,心想事成!
邵国全汪裕昌老师,都曾是我当知青下乡时认识的乡村教师。汪老师1942年生,1964年武陵中学高中毕业。回乡后,任罗田民办农业中学教师。任教期间,每天要花一个多小时,步行近10里山路,去罗田农中上课,风霜雨雪,春夏秋冬,同一条路,凹凸不平的青石板延向前方,不知磨破了多少双布鞋,踩平了多少坎坷,从青春少年到鬓角飞白,走出了一条通途。
汪邵伉俪,乡村教师,从64年,到1991年退休,走过了26年多的征途。他们不属于国家教师编制,属民办公助,每月政府只发6块钱的“辛苦费”,主要由村队里记工分、分口粮,还需操持自留地生产粮菜以补不足,可谓是“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献身于乡村教育事业。他俩认真勤奋,殚精竭虑,传道授业解惑,将自己毕生的青春和心血,都用在了教育家乡孩子山民后代身上。26年来,培养教育了千百名学生,甚至有父子两代人,都是在汪邵伉俪呵护下启蒙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赞曰:
伉俪情深桃李艳,相濡以沫齐眉案。
丽日携手散步去,风雨同心渡危难。
美仑美奂八十寿,儿孙绕膝绽欢颜。
再接再励百岁堂,松柏长青屹高山。
巴郞  记于20211006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人的一辈子,从小到大,要经历许多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经过岁月的流逝,多已模糊不清。但也总有些人,有些事,却是不能忘却,虽已多年,却记忆犹新。
保姆,或曾经关爱照料过你的人们,就是如此。虽非家人,却如至亲。他们善良朴实,真诚待人,无私奉献,照料你呵护你,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在生命之初及其后,扶持着你,引导你学步,及人生的真谛。竭诚的关爱,如甘甜的乳汁,滋润你的心田。操劳的形貌,如家乡的沙河,流过你的梦中。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珍惜吧,这些生命中的曇花一现。
巴郎  记于20211003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拾梦》从21章起,开始了“我的自传”。
50-60年光阴飞逝,很多儿时之事变得模糊,支离破碎,似是又非。时光如流水,冲刷着残留印象。所以,只能将能想起的记写下来,至少能保留部分记忆,是与非,留待有心者评说。也恳望诸位不吝建言补充,来个锦上添花。
《拾梦》章节内容
《拾梦》共244章节,分12卷。每卷20章,约8万字。
1-20章为开篇,描述沙河子生存环境。
20-180章,为巴郎小学阶段,其60-160章,为九大前之文革故事。
180-242章,为巴郎中学阶段,初中30章,高中32章。
欢迎关注。
巴郎  记于20210920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2-27 15:1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