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郎《行为随谈》16 任侠决斗 [2023/06]
-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25《同学夙缘》 [2024/05]
- 奥运。一。起源 [2016/08]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9。在云之阳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8。六三事件 [2023/09]
- 七古长诗 计划生育 [2016/03]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3。攻守相持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091。二刘争川 [2023/05]
- 行为百态27-28。和平-豪迈 [2017/10]
- 情感113\114。自豪\真诚 [2017/02]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2。暗夜突袭 [2023/09]
- 巴郎闲话18 - 《武术散打》 [2023/08]
- 巴郎《行为随谈》27 风雅同心 [2023/09]
- 鸡汤 对联 [2023/09]
- 巴郎闲话197 - 《资本与权力》 [2023/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1。序。男儿的梦想 [2019/03]
- 巴山风情。三月 [2016/03]
- 众生百相23。儿女 [2019/03]
- 巴郎长诗。《沙场行》3。点兵拜将 [2019/03]
- 巴郎长诗。童年残影。一 [2016/04]
- 情感百则13\14。惭愧\顺从 [2016/03]
- 情感百则27\28。孤寂\感慨 [2016/04]
- 众生百相28。房客 [2019/03]
- 情感百形67\68。热情\失意 [2016/09]
- 《巴郞笔谈》039:前因后果 [2024/10]
- 巴郎长诗。沙场行2。烽火狼烟 [2019/03]
- 众生百相25。发妻 [2019/03]
- 众生百相26。发师 [2019/03]
- 知青歌曲《梦驼铃》 [2024/09]
- 《自寿诗》巴郎 [2023/07]
巴郎闲话207 - 《藏寨风情》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07
20231015 周日 晴阳 4 - 25℃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久说要去九寨沟,直至今日方成行。
广元 - 剑阁 - 文县 - 九寨沟,百度地图显示,广元位于川北,九寨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两地相距约300多公里。
从广元赴九寨沟,先是沿剑门蜀道而行,经剑阁县。过了剑门关,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从平武走,有高速,快捷,但时断时续。另一条是从文县走,经昭华、碧口,沒有高速,相对慢些,但缩短了50公里路程。平武走弓背,文县走弓弦,不赶时间,就选了文县。
其实文县虽属甘肃陇南,与剑阁平武九寨沟隔省相望,但唐代时都属于吐蕃国,也就是后来的西藏。古吐蕃国占地广大,约有250万平方公里,占了现今国土的四分之一。人民中国成立后,将西藏瘦身,其内地部分重新划分,在四川形成了阿坝、甘孜两个自治州,其余的则并入了青海甘肃两省。
文县地广人稀,只有不到20万人口。它在东汉三国时是羌氐少数民族聚居地,又称阴平。史称魏国伐蜀汉,先遣大将钟会率精兵强将攻蜀,被蜀汉元帅姜维阻于剑门关,急切而不能下,形成对峙。魏国另一大将邓艾,趁机攻下阴平,然后重聘当地土人引领,披荊斩棘,攀山越岭,穿越原始森林,偷渡阴平道,奇袭成都。此时成都空虚,无兵无卒,后主阿斗只好开门投降,蜀汉灭亡。
行走在文县,并没有感觉是出了川。道路畅通,只是大多都是山路,需要开车慢一点,并小心有滑坡,尽量不要疲劳驾驶。沿着公路,可见正宗川菜馆比比皆是,语言交流上也无丝毫问题。但是可以感觉到,文县与剑阁县类似,并不富裕,经济水平不高。文县的土特产中,花椒最受川人欢迎。因为地理环境吧,文县花椒气味浓厚,芬芳馥郁,包几颗在手帕中或香囊中,芳香扑鼻,香气弥漫四周,经久不散。若加以咀嚼,那麻味,触碰味蕾,则象玩火之人,惹火上身,个中有瘾,欲罢不能。
一一一一
从文县西行,再次入川,进入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古时是羌氐民族聚居地,是东夷南蛮北狄西戎中之“西戎”。战国时,虎狼秦国见难以在中原与群雄逐鹿,于是掉头向西发展,吞并羌氐,占领西蜀,扩展出广大地盘。当时有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成都边修建了都江堰,使堰水自流灌溉千里川西平原。民众敬重父子俩造福百姓,尊为二王,名追大禹。西蜀从此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为秦国称雄打下基础,并最终席卷中原,灭了6国,一统天下。
据说,九寨沟一带,原是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原始森林与世隔绝,只有九个藏族寨子散布其中,故而得其“九寨”之名。与中国多数风景名胜不同的是,九寨沟经地壳变动而形成,天然存在,一直藏在深山人未识,只有崎岖小道与外界相通。千百年来,藏羌人在此并族而居,狩猎拾荒,茹毛饮血,刀耕火种,贫穷落后,过着原始部落自给自足生活。
一直到1966年,为了给国家建设供给木材,四川林业局的伐木工人,来到九寨沟一带伐木。伐木队中有一个工程师,深具目力和眼光。他惊叹这里的原始森林、成群的湖泊和瀑布,所构成的美丽非凡的自然景观,认识到构成湖泊、瀑布的水源全靠森林涵养,于是向上级报告,请求停止伐木,加以保护。
当时正值文运蓬勃开展,上级机关没人管事,工程师的报告被搁置,不了了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关”。所幸当时人们蜂涌着革命去了,没人注重生产,伐木技术也比较落后,所以九寨沟的环境虽然遭到破坏,但破坏过程相对缓慢,没有很快被毁灭。
美丽的风景口口相传,蒙尘之明珠难掩璀璨。
过了10年。1975年,著名林学家吴中伦教授闻讯,对九寨沟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他身临其境,大为惊异地说,“我到过欧美多国,也从未见过这样奇美的自然景色”。随即上书有关部门,提出“九寨沟不仅蕴藏了丰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优美景区”,要求力保这里的自然景色。林业部门同意停止伐木。
随后,通过实地考察,川省和中科院共同制定新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具体规划,国家旅游总局正式确定九寨沟为国家级旅游开发项目。
又过了10年。1984年,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正式对外开放。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
一一一一
自从九寨沟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后,名闻遐迩,为了品牌效应,于是将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为了保持九寨沟的自然风貌,对其交通,如机场、髙铁、高速公路作出限制,所以进沟的公路曲折蜿延,费时较长。
进入县境后,公路一路拔高。天上蓝天白云,远近都是雄浑巍峨的群山,和清澈湍急奔放的岷江河流,沿着公路和周围山坡上,散布着牛羊家畜、经幡石堆、以及形态独异的藏羌民居。四川阿坝甘孜两自治州的藏民,由于地理环境更接近内地,又与汉羌彝回各族杂居,故与西藏本土的藏民,是有一定区别的。他们接受了汉式文化教育,通常能讲流利的国语,穿着也少了藏式风格的长袍裙裾,除了还保持着若干藏族传统和习俗外,从语言、穿着、居所、村镇外观,都更加汉化。
一路走走停停,从广元到九寨沟,300余公里,竟用了7个多小时。天擦黑时,才来到预定的农家乐民俗客栈。它位于一个小村里,离景区20分钟车路。小村展示藏寨特色,外观是白墙石屋,木樑青瓦,内部装修则都用厚重的原木板,上了亮色桐油,光滑得可照见人影。木床宽大,窗明几净,临窗是可坐可卧的木台,装修很是现代,甚至还有电视,网速也很快,与城里无异。
这样的饭店旅栈,触目皆是,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公路两旁,展露着羌藏民族风格,争奇斗艳,构成此地一大风景。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 记于 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