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郎《行为随谈》16 任侠决斗 [2023/06]
-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25《同学夙缘》 [2024/05]
- 奥运。一。起源 [2016/08]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9。在云之阳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8。六三事件 [2023/09]
- 七古长诗 计划生育 [2016/03]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3。攻守相持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091。二刘争川 [2023/05]
- 行为百态27-28。和平-豪迈 [2017/10]
- 情感113\114。自豪\真诚 [2017/02]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2。暗夜突袭 [2023/09]
- 巴郎闲话18 - 《武术散打》 [2023/08]
- 巴郎《行为随谈》27 风雅同心 [2023/09]
- 鸡汤 对联 [2023/09]
- 巴郎闲话197 - 《资本与权力》 [2023/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1。序。男儿的梦想 [2019/03]
- 巴山风情。三月 [2016/03]
- 众生百相23。儿女 [2019/03]
- 巴郎长诗。《沙场行》3。点兵拜将 [2019/03]
- 巴郎长诗。童年残影。一 [2016/04]
- 情感百则13\14。惭愧\顺从 [2016/03]
- 众生百相28。房客 [2019/03]
- 情感百则27\28。孤寂\感慨 [2016/04]
- 情感百形67\68。热情\失意 [2016/09]
- 《巴郞笔谈》039:前因后果 [2024/10]
- 巴郎长诗。沙场行2。烽火狼烟 [2019/03]
- 众生百相25。发妻 [2019/03]
- 众生百相26。发师 [2019/03]
- 知青歌曲《梦驼铃》 [2024/09]
- 《自寿诗》巴郎 [2023/07]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13
20231018 周三 晴阳 9 - 20℃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北川之后,是茂汶。
茂汶曾是内地远通西域的要道。汶水(岷江)在县城旁流过,江上曾有绳桥,据称“公私经过,唯此一路”。绳桥,架大江水,以竹为索,篾笮四条,以葛藤纬络,布板其上,阔六尺,长百米,虽从风摇动,而牢固有余,夷人驱牛马去来无惧。
与松潘、平武类似,北川、茂汶、汶川一带,也是地震频发的地域。
近代的一次是在1933年8月25日,海拔2300米的茂汶县城叠溪镇突然发生7.5级地震,只一霎那间,整个城镇呈单条阶梯状,笔直地向下陷落,下滑深度达600米以下。叠溪城连同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庐舍人畜,均消失不见,伤亡达一万人数以上。四周群山崩坠,山峰塌陷,堵塞岷江使其断流,形成11个堰塞湖。地震后,在城镇原址,积水形成了宽大的湖泊(海子),水平如镜,映照着天光山色,景象宜人,好象那里从来就没有过城镇一般。
我们驱车行过叠溪时,瞥见路旁立有记事碑观景台,于是停车凭吊,为死难者供上一柱香。眼望江中湖泊之处,平静无波,依傍青山绿树,沉静温驯,丝毫也看不出来,其下是一个巨大的坟墓,葬埋着一座人间烟火市井圩墟,千百个无幸的野鬼冤魂。望之良久,悲从中来,不禁浩然长叹,人命卑微如蚁,世事变幻无常,顿生感悟:人呵,要抓紧时光,活出你人生的灿烂来。
一一一一
过了茂汶,进入汶川。
汶川因古汶水(现岷江)而得名,藏、羌、回、汉杂居,面积4000平方公里,人口8万。
汶川因地震而出名。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一场8级特大地震。地震范围广泛,波及近200余县市,造成近10万人遇难,近100万人受伤,近2000万人流离失所,直接经济损失上万亿元。除了不及1976年唐山地震死亡者更多外,是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汶川地震的发生具有沿破裂带持续累进性破坏的特点。震源从映秀开始,沿映秀 - 北川向北东经彭州、江油至青川及其以北,释放大量能量,形成面状震源,地表破裂带长达300公里。汶川地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和摧毁,是导致灾区山坡下陷,房舍倒塌,造成浩大灾难的根本原因。
据报道,汶川地震导致环境破坏地貌改变,触发大面积的滑坡、崩塌、堰塞湖、泥石流、地裂缝、地震陷坑和砂土液化。在地震瞬间,地动山摇,地表破裂,造成公路或路面断裂挤压错段,或横向隆起,或纵向倾斜,形成大于60度断层陡坎,原始地形严重变形,地表喷砂冒水,出现地震陷坑和巨大裂隙,直接导致沿线房屋严重倾斜,以至毁坏倒塌被吞噬。
震区还出现大量山崩滑坡、泥石流现象。一些山体整体滑入河谷,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另一些山体滑坡毁坏、掩埋村庄,滚石砸毁房屋、车辆,毁坏公路桥隧、断绝交通,造成行人和住民死伤惨重等,直如人间地狱。
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立即开展救援,国务院总理亲临地震现场,组织营救工作。在三天时间里,动员了15万军队和志願者,来到现场搜救幸存者。在随后的数月内,陆续有上百万救助人员来到汶川,帮助灾后恢复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伸出援手,从人力、物力、财力、道义诸方面,予以援助,生产自救,极大地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地震废墟上重建家园。面对灾难,政府临危不乱,快速应对,处理得宜,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实力,赢得了尊重。
自2008年发生地震,到2023年的今天,15年已经过去。新的城镇乡村,从废墟上重新崛起,而且比从前更高大,更漂亮,人们住在宽敞舒适的家园里,过着宁静安逸的幸福生活。然而,地震的丑恶还没完全消退,地震的阴影,仍在人们的心灵角落里徘徊。
从北川、茂汶、汶川,我们一路上,沿途可见地震后遗留的地质和环境变化景观,如岩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巨细不等,比比皆是。尽管四周是青山绿水,葱郁风景,万物竞生,生机勃勃,却不能完全掩盖地震的遗迹,总是若隐若现地展示在我们眼前。正如人体健全的肌肤上,凸显出若干细微的丑陋瘢痕,任何华丽服饰也难以掩盖,既使人望之恶心,也使人仍然观之色变,惊骇不已。这些遗迹,以它们丑陋的形貌,好象随时在敲响警钟,提醒民众,切不可大意轻心,再蹈前辙,要时刻提高警惕,预防和应付下一次可能的地震。
一一一一
《水经注》说大禹生于汶川西北,而据有人考证,说实际上是在今北川县西禹里羌族乡。汶川和北川,为争执谁是华夏始祖神禹故里,曾闹得不亦乐乎。还为此争着修纪念馆,开纪念会,制定祭祀习俗,定期祭祀,与有荣焉。
大禹乃公众人物,是整个华夏民族的始祖。他的出生地他的家乡人,一定为他是自己的老乡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大禹出生于数千年之前,书面记录或许不详或许有误,其出生地或墓穴,可能在汶川、北川、或其它的山川之中,为此争执殊属无益。
大禹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变堵雍为疏导,治服洪水,平定九州,是炎夏的开基人物。他一心为公,踏实敬业,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华夏文化“公而忘私”的典范,是华夏民众追从仿效的榜样,千百年来,列于三皇五帝之列,可与尧舜媲美。
我们要祭祀的,是大禹那种舍己为公知难而进的精神,那种为了人民甘願赴汤蹈火无疆大爱的气概,有我无敌所向披靡谋事在人人定胜天的自信,和造福当代遗爱万世的高瞻远瞩。追崇大禹,要抓住精髄,学其为人处世,切不要舍本逐末,追逐形式上的奢华,和面子上的荣光。
大禹祭祀风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大禹生辰(与巴郞同一月日时辰)。2019年,大禹诞辰改为政府公祭,祭祀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众汇集禹里,身着节日盛装,在大禹塑像前,行帝王祭祀社稷时的太牢之礼,地方行政长官率民众献祭品、上香、鸣炮、行礼并宣读祭文,最后举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体娱乐活动。
巴郞 记于 20231125
1933年茂㳊地震后形成的叠溪堰塞湖
2008年汶川地震引起的山崩
2008年汶川地震引起的滑坡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