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有别》巴郎

作者:巴郎  于 2025-7-26 15:2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巴郎|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城乡有别》巴郎

家属楼内共住了8户人家。

其中有3户人家,2男1女,都是公司下属部门的老职工,自己一人住在公司,家属却在农村。那时城乡还有很大差别,城市生活比农村强,粮食按时定量供应,大米白面,胜过农村的糠菜半年粮。所以,政府实行严格户籍制度,城乡有别,防止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挤占了市民们的生存空间,抵消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些老职工,60年代初,从农村招工出来工作,拿工资吃上城镇供应粮,但家属孩子及父母亲人,却都还在农村,在生产队种地拿工分分口粮。他们也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八仙过海,却无通天神通,不能将老婆(公)孩子“农转非”,将农村户口转成非农村户口,弄到城镇里来,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待遇。

所以,这些老职工,农村才是主家,单位的家,只是个临时的窝。人在城市,心系农村,隔三岔五地就要往家跑,孝敬父母,亲近老婆(公)孩子。遇到农忙季节,犁田栽秧挞谷翻地时刻,通常要向单位请一两个星期长假,回家去充当壮劳力,代替体弱年衰的家眷,为生产队活计出工。

因此,这些老职工,被环境逼迫,人在单位,家在农村,身在曹营心在汉,很多时挂念家中,心思很难集中于工作上。公司领导也明了这种情况,但手头没有“农转非”的权力,却是无力改变现状。只能时不时地提供方便,甚至睁只眼闭只眼,放任这些职工把家事置于工作之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比如老人孩子得了急症或慢性病,没人依靠,怎么办?必得你放下工作回家照料。而孩子逐渐长大,其读书就业的事,又会提上议事日程,忧愁得你焦头烂额。

由此,这些老职工,通常把单位的家,当成旅馆,只是个睡觉的地方。一天到晚,去单位工作,加班加点,吃食堂,清苦生活,挤出积攒时间,为单位尽心尽力,以报答领导的理解关爱,一偿负疚之心。他们通常早出晚归,很少看见人影,也很少与邻居交往,从来不秀他们自身的存在。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6 15:2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