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音标的谬误

作者:苏诚忠  于 2016-7-16 18:0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2评论

我们这里提到的‘语言学百科全书’是The Encyclopa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简称ELL)该书的主编R.E.Asher在内容介绍中这样写到:“在各个学科出版百科全书似乎是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各学术及科技出版机构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的学科中,语言学也占有一席之地。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已经有几部从一卷到四卷的类似著作出现。这说明了语言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一系列交叉学科研究上的地位。在撰写‘语言学百科全书’The Encyclopa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时,我们承诺要比以往的著作具有更宽阔的视角,更雄心勃勃的计划,更加可靠,明晰,现代化和国际化--本书的执行编辑有34人,撰稿人超过一千位。他们来自75个国家。一共是2,400篇文章。”的确,这位主编没有吹牛,它甚至比后来的百科全书更有价值。书归正传,国际音标的谬误在于它把辅音与元音看作是分别占用不同时段的声音,即所谓的线性linear发音。而其实,两者是同时、叠在一起被发出的。‘语言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 P23:“伯拉图最先分离出与辅音相对应的元音,他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元音是连续音continuants,而辅音是停顿音stops目前我们所说的‘塞音’即源于此。他发现如果辅音的一侧没有元音的话就不能发出声音。伯拉图曾经将声音的元素分成三种1、元音,2、即非元音,也非杂音的称为‘塞音’或‘闭止音’stop consonants3、界音intermediate一种含杂音而非辅音的音如lmns, dzksps。戴奥尼修斯Dionysius Thrax是拼音世界语法的奠基人。他的Tekhne Grammatiké 据说是当今一切语法书籍的始祖,书中将伯拉图分类中的23合并成为‘辅音’。”  古希腊人的种族偏见很深,认为希腊语的发音是‘神’的传授,一切非希腊语的语种均为野蛮语言。在这种影响下,谁都希望自己研究的发音尽量‘纯正’,尽量符合‘文明’的标准,也即尽量贴近那几种被公认了的声音符号。谁也不愿意被人说自己的发音属于杂音及野蛮音。另一方面,当时的学者们普遍认为用‘杂音’,‘野蛮音’难以准确的表达意思。希腊人对于洪亮的声音十分重视,有人把话剧演员在戏台上发出的,能被最后一排听众听到的声音作为标准发音。而所有的被公认的发音都经过许多人描述过如何开口,如何运动舌头,如何摆正喉咙及鼻腔,如何呼吸。其实他们的目的是要求使用者迁就某些人为的标准。既然从柏拉图开始,古希腊人就知道,没有元音的存在,任何声音都不能够被听到;也就是说,辅音是不能独立的被听到的。但是,国际音标却违背了这个常识;它将辅音看作是一个可以单独被听得到的音素。这个看法使得西方国家对于发音的看法完全违背了事实。因为,将辅音看作可以独立的声音以后,一行既有辅音,又有元音的字母就成了可以个个被听到的声音排列体,换句话说,不应该称作拼音文字,而是排音文字。事实上,da是与d-a完全不同的声音。用实验方法也可以对国际音标的认识做出否定。我们知道,每个声音的长度基本上是200240毫秒之间。我们将一个声音录音,然后把它分割成一个个40毫秒的片段,再将每个片段反复复制并连接成240毫秒后,我们就会听到,不论多么短短da中的a是一定存在的。换句话说,在da中,da是同时从口中发出来的。正是由于国际音标的错误认识,导致此后的西方语言学误入歧途。那么,为什么国际音标要这样解释声音呢?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找不到语言的标准单位。国际音标起源于十九世纪末。那个时代,数、理、化的长足进展使人们感觉到,任何事物都是可分的,而且分解后更容易找到具有共性的单位。既然几千年来人们寻找声音组合的单位没有成功,那么,就有人想,是不是将声音分解后,在更短,更小的基础上,就能够找到统一的声音单位呢?于是,语言学家否定了希腊人的说法,硬生生的给辅音一个独立存在的时间段。直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中才有人提出应该将发音看作一个个不连贯的单体。这一派的音位学称为非线性音位学nonlinear phonology ELLP2824,索绪尔Saussures“认为从菲尼基时代,印-欧对于发音的认识便是音位学phonology。它主要研究几个音连在一起时的作用。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后期,人们对英语的重音及汉语的声调等被称为超节片suprasegment(赵元任将它译成‘上加成素’)的元素进行研究后,提出了对线性理论的反驳意见。一些人认为,人类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一组具有相同的性质或特征的单体,它们同时排列在不同的层面或通道上而不是依次按时间先后排列,由于没有先后之分,它们相互之间不会由于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或者后面的音影响前面的音。”(有些类似汉语发音)但是,由于印-欧语言中的大部份单词发音无法将一个个的音分得很清楚,所以,这一派学者又加上新的条件,就是,所有的字母之间可能有一种复杂的相互交搭的现象。这一派学者的主要出发点是希望可以更加详尽地简单地描述语音,用一种更加有规律而非任意的方法重新解释语言。这一派的学者有EllisBellSweetSieversJespersen。线性派与非线派的根本分歧在于前者认为音素必须联在一起才能被发出来,而其组合是条件组合。后者认为发音是分离的,其组合是无条件组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非线性音位学受到另一派的挑战。该派认为:发音依然是线性的但是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个单词与另一个单词之间的区别而已。一个单词与另一个单词的真正区别,往往就是一个简单的音素如badbed。这种能够使两个单词区分开来的音素称为特征原子。如Bloomfeild所说:“我们可以将一堆或者一束发音中真正起到区别作用的因素称为音素。”由于印-欧学者将辅音及元音称为节段segmental而将声、语调和重音称为超节段suprasegmental这种分类方法使得非线性派无法解释超节段在发音中的作用,因为既然发音是一个个蹦出来的,那么如何将语调切成一段一段的与它们相适应?但是特征派就可以将超节段也解释成为一种类似音素的发音成份(中国人当然不会想到西方人在理解声调时的困难)。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Chomsky对二十世纪下半叶的语言学曾经起过重要影响,他与Halles合著的<英语发音类型>Sound Pattern of English则希望将两派作一个折衷,认为应该将发音分成XY两个轴来考虑,横轴X代表发音的特征,纵轴Y代表音素。不过很少有人能明白它们的具体含义。 我们已经说过,辅音实际上是一种听不到的口型。但与元音结合后的辅音,其特征性特别强。或者说,在辅-元结合体中,人们最先识别的是辅音。而元音延续的时间长,或者说,辅音本身没有时间,所以听不到,元音给了它时间,所以能够使人共同被听到。此外,当我们将一个辅-元节拉长到数秒钟以后,辅音会完全消失,仅仅剩下元音的存在。比如,在da这个声音中,坚持两秒钟后,只能听到a的声音。因此,我们可以说,辅音的爆发力强所以特征性好,而元音的爆发力弱,但是耐久力好而坚持到了最后。这个特性给国际音标的制定者造成了一个错觉,认为,辅音在前,元音在后,消耗的是两个独立的时间段。拼音文字的书写方法也加深了这种印象;也就是辅音在前,元音在后使人误以为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古代的中国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辅音实际上是一种无法被听到的口型,而不是声音。因此,古代中国的注音方法是切音也就是用一个元音(韵母)来切换出另一个字(辅元结)的元音。直到今天的汉语拼音,依然是用一个元音(韵母)来切换声母中的元音。比如b这个音,实际上是bo的声音,辅元两个字母同时发出,不可分割。与a的拼音实际上是用a切换出o成为ba。根据这个结果可以推测出来拼音文字的字母与发音之间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首先,要说明的是,西方国家的拼音文字系统起源于古代地中海东岸的菲尼基。在菲尼基人以前的古代文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使用的都是象形文字。菲尼基人发明了用22个辅音字母来组合所有的单词。这些所谓的辅音字母,实际上是带有元音的辅-元结;也就是类似汉语目前的声母。后来,古希腊人引进了菲尼基的拼音字母,作为书写符号。在这个过程中,古希腊人发现(察觉到)了自己的发音系统中,有一些无法用辅音来表达的成分,这就是元音的变化,希腊人在菲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几个新的字母,并将它们称作元音字母。希腊人一直为自己的这种突破感到骄傲,所以后来,他们最先发现,没有元音的帮助,辅音其实是无法单独存在的。但是,元音的发现,又给希腊人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将原有的辅音字母与新发现的元音字母排列在一起?最能被接受的假设就是将元音字母插进原有的辅音字母之间。为了区别跟有元音字母的辅音与不跟有元音字母的辅音,就将后者读得轻一些。由此可知,这些读得轻的辅音最初应该有与现代的一个辅、元音结(声母)一样的时间。而如今,它们只不过是退化的声母而已。但是,由于在发音的时候,它们依然占用了一定的时间,这就使得拼音文字中每个音节的发音无法在时间上统一。对于中国人来说,很容易理解辅音-元音是同时发生的,但习惯于用音节’syllable来描述声音的西方人,由于缺少一个(后文介绍)所以在理解辅音与元音同时发出时,有困难,他们只能寻找较为形象的比喻,某些学者用乐器的合声来比喻辅音-元音的结合体P3417。他们还为这种声音创造了一个单词syllbary西方国家自从被国际音标裹挟着承认了辅音的独立地位以后,再去理解古代菲尼基拼音字母,以及汉字的时候,就没有办法理解了。如果古代菲尼基人如果使用的是一个个读得很轻的声音,那么,有好多事情就没法解释。比如,为什么古菲尼基人先将语言中特征性最强的一类声音分离出来,却有轻读?根据历史记载,菲尼基人是优秀的水手和建筑师。试想,当他们与大风大浪搏斗的时候,集体吃力的拉起沉重的石柱时,怎么会用读得很轻的辅音交流? 国际音标的出现也是寻找单位。他们违反了希腊人提出的常识没有元音的声音是发不出来的。以上的种种混乱,从反面说明,语言学的基本标准和单位,不能由拼音语言来制定,只能是汉语普通话每个字的时间长度。只有这样,语言学才能与时间单位联系在一起。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2 回复 十路 2016-7-16 23:29
苏老师,您这篇文章如果能分段更方便阅读。
3 回复 苏诚忠 2016-7-23 16:24
十路: 苏老师,您这篇文章如果能分段更方便阅读。
谢谢提醒,我一直就希望每次发言短一点。目前人们在手机上看的时候,最多只能集中注意三到四百字,我一下子弄了好几千字,实在是惭愧。今后改正。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4 21: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