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切

作者:苏诚忠  于 2016-8-27 16:1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4评论

眼下,要是说谁漏切,就等于说他现眼了。可是,漏切和现眼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个切指的就是中国的反切注声音法。

前面说过,古代的中国早就发现辅音实际上是一种无法被听到的口型,而不是声音。因此,古代中国的注音方法是切音也就是用一个字的元音(韵母)来切换出另一个字(辅元结)的元音。直到今天的汉语拼音,依然是用一个元音(韵母)来切换声母中的元音。比如b这个音,实际上是bo的声音,辅元两个字母同时发出,不可分割。与a的拼音实际上是用a切换出o成为ba 那么,什么是漏切呢?漏切是指没有学过注音字母或汉语拼音的人,有时候你跟他说m-a无法诱导他说出ma来,他还是说m-a。换句话说,本该将两个声音混合的时候,他不知道如何将它们融为一体。你也许觉得可笑,怎么会有这么笨的人?但是,在没有注音字母以前的那套反切法既然是由两个字来注释,使用者不但要知道这两个字的发音(好几百个用于注音的字都要掌握),而且要立刻分解出每个字的声母和韵母来,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很多人不出来就不足为奇了。读一行字,有几个没切出来不是漏切吗?自从普及注音字母以后,这种情况很少出现。或者说,如果没有注音字母,今天人们依然会出现这样漏切的情况。因为注音字母需要记忆的声音符号比古人反切所记忆的符号,少了许多。比如,过去要记的方、分、夫中都含有f这个辅音,为了一个辅音要记很多字,如果所有的声母和韵母都这样记,那么,要记的东西就比注音字母多了好几倍。可是,有了注音字母后,只记一个字母就够了。注意,这个原则在语言学中非常重要;为一个在其他符号中(字或单词)反复出现的元素设立符号(注音字母)可以大大简化我们在记忆上面消耗的精力而却知道了更多,更清楚的内容,因为,每次使用实际上就是一种复习的过程。反之,如果这个符号没有提炼出来,那么,每次使用则不是在复习这个元素,而是复习含有这个元素的某个整体(汉字),如果这种整体的数量太多,就会产生无序和混乱。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设立一个符号的目的也是为了简化和明确我们交流的方法。根据这个原则,人类的表达系统在逐渐的进化,逐渐的以更少的记忆得到更多的知识及信息。而且,我们后面会讨论,汉语的进化,已经远远超过其他语言。 上面所说的就是漏切变成了现眼的过程。在古代,说你漏切至少认为你是文人,如果是文盲,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切音。后来,人们又把发音不协调的现象移植到颜色上面,如果调色不自然也叫做切。到如今,这个字还带有看不起人的意思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4 回复 泥马 2016-8-27 16:28
对不起你的推论,两个汉字大概是错了一双:是露怯,而不是漏切。“露怯”是北京土话,好听点说是北京方言,意思是言谈举止出现了可笑的错误,显露出无知而丢人现眼。这个北京方言传播开来了。
5 回复 wwang33 2016-8-27 20:51
学习了。
5 回复 徐福男儿 2016-8-28 00:29
泥马: 对不起你的推论,两个汉字大概是错了一双:是露怯,而不是漏切。“露怯”是北京土话,好听点说是北京方言,意思是言谈举止出现了可笑的错误,显露出无知而丢人现
泥马兄的解释更为人接受。
4 回复 苏诚忠 2016-9-3 17:13
谢谢你的批评,我又多知道一种解释。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09: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