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可怕的病毒 [2020/01]
- 陈破空欠考虑 [2020/01]
- 策略与机遇 [2020/03]
- 乱世也要生存 [2019/11]
- 权本主义----手机 [2023/09]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19/06]
- 习近平的选择 [2019/12]
- 范冰冰VS赵家人 [2018/10]
- 川普为何屡赞习近平? [2020/02]
- 中国芯 [2018/04]
- 介绍两位墙内学者 [2019/08]
- 张首晟的心结 [2018/12]
- 说绘画 [2020/10]
- 教育是这样腐败的 [2017/05]
- 谈谈郭文贵 [2017/05]
- 谈爱国 [2019/07]
- 还‘共产’吗? [2017/06]
- 换个角度看香港 [2019/08]
- 神秘的基尼系数 [2017/06]
- 公德与私德 [2018/07]
- 澳洲高校风云 [2017/08]
- 无法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共 [2019/09]
- 统一的希望 [2018/05]
- 一个使美国矮小的政策 A Policy Making America Smaller [2019/03]
- 谈“母亲论” [2019/06]
- 世界新秩序 [2024/12]
- 核讹诈的杰作 [2022/02]
古希腊时代的毕达哥拉斯就认为,‘万物皆数’。因此,后来的人什么都尽量用数字表达。比方说,如今,人们喜欢用基尼系数来评价一个经济体的贫富差距。解释者认为,基尼系数越大,那么创造价值的动力越大,但出现动乱的概率也越大。反之,基尼系数越小,创造价值的动力越小,出现动乱的概率也越小。基尼系数就反映出西方人喜欢用数的这个特点;认为用数字表达事物是最科学,最有逻辑的方法。中国的古人虽然没能发挥数字的表达功能,但是却喜欢用讲故事的方法表述同样的内容。
《韩诗外传、卷十》,《淮南子、齐俗训》,《汉书、地理志下》都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昔者、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见,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魯?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魯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赏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矣。」后齐日以大,至於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魯日以削,三十四世而亡。
「尊尊亲亲。」基尼系数自然就小,而「举贤赏功。」基尼系数必定会大。(上述三本书都出自汉代,说明至少汉朝人对于经济学的这个规律已经非常了解了。现代科技实际上是想打破这个规律。)还有所谓的幸福指数,其实,也是说的同一件事。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同样一件事物,用数字和文字都可以表达。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古希腊人能够最先提出‘万物皆数’的观点,而中国人没能提出来?我的解释是语言学的解释。考察一下古希腊的历史就知道,早在古希腊之前,地中海周围存在两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文明。这两个文明当时都已经存在数千年之久,俨然成为当时不可一世的文明代表,它们使用的都是象形文字。古希腊的大学者几乎都曾到这两个文明留学。而希腊这个新生的文明却使用了拼音文字。可想而知,古希腊人对于拼音文字的前途感觉渺茫。为了给自己壮胆,他们一旦发现了一种异常的表达系统,一定要大肆宣传,以此掩盖由那几个拼音字母组成的文字的简陋。这样,提出并一再强调‘万物皆数’就不足为奇了。同样的理由,不知道语法真正作用的古希腊人还在这上面大做文章。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斯托克斯学派撰写了大量的语法文献,成为后世研究语法的鼻祖。据说,古希腊人在街头巷尾热议语法就好象四川人品三国一样的激励。如果没有触动他们精神世界的力量是不会出现这种场面的。而那个真正触动他们的东西,就是两大象形文字文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