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得一以清

作者:苏诚忠  于 2016-11-26 16:3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3评论

道德经第39章一连说了六个‘得一’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两千多年来,无数的学者评注过:基本认为这个‘一’代表的是‘道’。本人不敢苟同。一就是一,如果它代表‘道’那么,老聃就该说,天得道以清,地得道以宁’。此外,如果‘一’是‘道’的话,怎么解释‘道生一’?难道是道生道不成?

在已有的评注中,我能够比较认同的是道之子。因为这个答案能够同时解释道生一,一生二。但是,它没有说明,为什么得到道之子就能够让天变清?http://club.ntu.edu.tw/~davidhsu/New-Lao-Chuang-Lecture/LAO/lao-paper16.htm

为了说明这个是什么,我们先分析一下老子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综合考虑后,可概括为:‘道’是一个极大的,包罗万象的理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个理论是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转的;类似今天所说的科学体系。此外,用一个字很难说清楚,必须用很多字来间接表达。考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后,可以知道; 就是的万分之一。由繁衍出来的词汇是不断增加的。随着新字的产生,我们认识的便不断的清晰起来。最后,对的不断认识、新字的产生与科学的发明和创造实际上是一回事。(ELLP4536)基乐菲兰S.C.G.Gilfillan认为:科技术语的发展是一个将细节展开和衍生的过程,因此,任何一个明确的发明实际上都不存在。它们仅仅是将旧有的东西表述得更完善而已。所以,所谓的‘发明’仅仅是表述的创新而已,并不是那件实物的真实表现。我们可以为这段话举一个例子;考察电冰箱从无到有的过程。当人们希望用冷冻方法储存食品的时候,人们开始用电动机,压缩机,散热片,隔热层以及氟利昂组合在一起。这些组合是为了完成我们的一个创意,就是为食品提供一个冷冻的空间。再比如,当初‘商店’,的‘店’字与网络结合,出现了网店,如今,同样的商店变成了‘实体店’。只是名字变了,东西并没变。也就是说,代表‘万物之母’的‘名’是从简到繁,从一到无穷,逐渐发展起来的。 老聃的道,是他自己都说不清楚的道,是需要所有人参与解释的道。于是,他用天、地、神,谷、万物、王侯六个方面作为解释的具体代表。 下面解释,为什么得一天就清了?所谓是厘清了人与人之间的品级,否则人们便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如果不用权利,财富、出身、来划分等级,那么,怎样表达人与人的差异?最自然的办法就是指有心得,有思想的人。说的更确切的就是从包罗万象的中得到万分之一的人。有了这万分之一的新思想,人与人的差距就能分清楚,天地人鬼的秩序就能确立下来。说得更确切一些,的过程,比更重要。全得是不可能的,所谓少则得,多则惑 但学校告诉你,在那里,你得到的比‘一’多的多。如果人人追求的的东西是一样的多,那么,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谁也得不到。只有懂得它太大了,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大家都追逐同一个道却不会互相伤害,因为人人看到的道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而只要把这个最高端的追求解决了,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反映出一种新气象。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有了这样的,还愁天不清吗?在社会的进步过程中,每一次新的突破都增加了全人类认识未知世界,认识的信心。最可怕的是,有一天,人人都以为自己学到了,世界变成扁平的,所有的人都没有了追求,那就要出大事;因为,人类过剩的精力失去消耗的渠道。人人都想努力,人人都不知道方向,天还能清吗?为此,必须有人得一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1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6-11-26 19:19
部分同意您的看法。
天得一而清,地得一而宁,就是指天和地因为能得道之一分,或者说行道之一分一毫,就呈现出天地深远寥廓,寂寞宁静,井然有序而不颠倒混濛的景象,永寿长存。
但不同意先生的另一层意思。您认为天下只有一和少数人得道之一人间就分序而定,人人得道就会像挤独木桥,或者个人得不同的“一”才会避免混乱扁平,人人也只会得不同的道一。
此大谬也!
道只能是同,而不是多、别,道怎么能分成若干不同的份?
万物皆生于道,本身即是道影,只是顺而远道,逆归而返于道,此路生生命命皆同,是形而上的,哪有异同,拥挤之象?岂能把它描画成一万条路,人多了就挤了的物理状态?
您说“因有万分之一的新思想,人与人的差别就能分清楚,天地人鬼的秩序就能确定下来了”,这是本末倒置!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因为对道的行持(就是道行),即理解和行动力的不同,包含着主观去求道,和天然的无意识的合道程度,就确立了人与人的差别,和天地鬼神的秩序。就像走路的意愿和体力的差别,就分别出了层次顺序。
绝不能把形而上的道,物理结构化!能把道量化的思路,不是解道的正路。
2 回复 十路 2016-11-27 11:39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的主要意思就是各有各的规律。 有统治者就有被统治者,各守其道,则天下太平。
2 回复 苏诚忠 2016-12-3 16:25
十路: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的主要意思就是各有各的规律。 有统治者就有被统治者,各守其道,则天下太平。
好像老聃不怎么喜欢统治者。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4 14:5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