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可怕的病毒 [2020/01]
- 陈破空欠考虑 [2020/01]
- 策略与机遇 [2020/03]
- 乱世也要生存 [2019/11]
- 权本主义----手机 [2023/09]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19/06]
- 习近平的选择 [2019/12]
- 范冰冰VS赵家人 [2018/10]
- 川普为何屡赞习近平? [2020/02]
- 中国芯 [2018/04]
- 介绍两位墙内学者 [2019/08]
- 张首晟的心结 [2018/12]
- 说绘画 [2020/10]
- 教育是这样腐败的 [2017/05]
- 谈谈郭文贵 [2017/05]
- 谈爱国 [2019/07]
- 还‘共产’吗? [2017/06]
- 换个角度看香港 [2019/08]
- 神秘的基尼系数 [2017/06]
- 公德与私德 [2018/07]
- 澳洲高校风云 [2017/08]
- 无法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共 [2019/09]
- 统一的希望 [2018/05]
- 一个使美国矮小的政策 A Policy Making America Smaller [2019/03]
- 谈“母亲论” [2019/06]
- 世界新秩序 [2024/12]
- 核讹诈的杰作 [2022/02]
在已有的评注中,我能够比较认同的是‘一’是‘道之子’。因为这个答案能够同时解释‘道生一,一生二’。但是,它没有说明,为什么得到‘道之子’就能够让天变清?http://club.ntu.edu.tw/~davidhsu/New-Lao-Chuang-Lecture/LAO/lao-paper16.htm
为了说明这个‘一’是什么,我们先分析一下老子的‘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综合考虑后,可概括为:‘道’是一个极大的,包罗万象的理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个理论是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转的;类似今天所说的科学体系。此外,用一个字很难说清楚,必须用很多字来间接表达。考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后,可以知道; ‘一’就是‘道’的万分之一。由‘道’繁衍出来的词汇是不断增加的。随着新字的产生,我们认识的‘道’便不断的清晰起来。最后,对‘道’的不断认识、新字的产生与科学的发明和创造实际上是一回事。(ELLP4536)基乐菲兰S.C.G.Gilfillan认为:科技术语的发展是一个将细节展开和衍生的过程,因此,任何一个明确的发明实际上都不存在。它们仅仅是将旧有的东西表述得更完善而已。所以,所谓的‘发明’仅仅是表述的创新而已,并不是那件实物的真实表现。我们可以为这段话举一个例子;考察电冰箱从无到有的过程。当人们希望用冷冻方法储存食品的时候,人们开始用电动机,压缩机,散热片,隔热层以及氟利昂组合在一起。这些组合是为了完成我们的一个创意,就是为食品提供一个冷冻的空间。再比如,当初‘商店’,的‘店’字与网络结合,出现了网店,如今,同样的商店变成了‘实体店’。只是名字变了,东西并没变。也就是说,代表‘万物之母’的‘名’是从简到繁,从一到无穷,逐渐发展起来的。 老聃的道,是他自己都说不清楚的道,是需要所有人参与解释的道。于是,他用天、地、神,谷、万物、王侯六个方面作为解释‘道’的具体代表。 下面解释,为什么‘得一’天就清了?所谓‘清’是厘清了人与人之间的品级,否则人们便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如果不用权利,财富、出身、来划分等级,那么,怎样表达人与人的差异?最自然的办法就是指有心得,有思想的人。说的更确切的就是从包罗万象的‘道’中得到万分之一的人。有了这万分之一的新思想,人与人的差距就能分清楚,天地人鬼的秩序就能确立下来。说得更确切一些,‘得’的过程,比‘一’更重要。全得是不可能的,所谓‘少则得,多则惑。’ 但学校告诉你,在那里,你得到的比‘一’多的多。如果人人追求的的东西是一样的多,那么,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谁也得不到。只有懂得它太大了,‘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大家都追逐同一个道却不会互相伤害,因为人人看到的道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而只要把这个最高端的追求解决了,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反映出一种新气象。“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有了这样的‘一’,还愁天不清吗?在社会的进步过程中,每一次新的突破都增加了全人类认识未知世界,认识‘道’的信心。最可怕的是,有一天,人人都以为自己学到‘道’了,世界变成扁平的,所有的人都没有了追求,那就要出大事;因为,人类过剩的精力失去消耗的渠道。人人都想努力,人人都不知道方向,天还能清吗?为此,必须有人‘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