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可怕的病毒 [2020/01]
- 陈破空欠考虑 [2020/01]
- 策略与机遇 [2020/03]
- 乱世也要生存 [2019/11]
- 权本主义----手机 [2023/09]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19/06]
- 习近平的选择 [2019/12]
- 范冰冰VS赵家人 [2018/10]
- 川普为何屡赞习近平? [2020/02]
- 中国芯 [2018/04]
- 介绍两位墙内学者 [2019/08]
- 张首晟的心结 [2018/12]
- 说绘画 [2020/10]
- 教育是这样腐败的 [2017/05]
- 谈谈郭文贵 [2017/05]
- 谈爱国 [2019/07]
- 还‘共产’吗? [2017/06]
- 换个角度看香港 [2019/08]
- 神秘的基尼系数 [2017/06]
- 公德与私德 [2018/07]
- 澳洲高校风云 [2017/08]
- 无法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共 [2019/09]
- 统一的希望 [2018/05]
- 一个使美国矮小的政策 A Policy Making America Smaller [2019/03]
- 谈“母亲论” [2019/06]
- 世界新秩序 [2024/12]
- 核讹诈的杰作 [2022/02]
影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拉开时间距离,更加深入地揭露了文革贻害。
文革初,造反派头子方浩年揪斗了下放到云南修文的归国桥梁工程师鲁建平。鲁的妻子肖婉秋被迫害致死。文革结束,鲁被平反,搬进新居,与局长方浩年成为邻居。方太太江青式的着装使他想起亡妻。鲁的儿子鲁晓然与方浩年的女儿方紫云是同班同学。两人都是学霸,由此产生好感。但杀母之仇,辱父之恨总难释怀(万一结合,她如何面对婆婆的遗像,鲁晓然又如何面对岳父)。并且,晓然发现,面对唐宋予剖心的情诗,方紫云仅仅一笑,好像她理应被宠。她喜欢约翰.多恩的诗,仅仅因为那是英文,并不在意那诗是为了唤起人类的互爱。路人播送的‘草帽歌’使晓然泪流满面,方紫云无动于衷,仅像女神一样替他擦泪。因此,直到毕业分手,鲁晓然才送她礼物。
文革时的方家红得发紫,凭着父亲破坏的一个个家庭,这位漂亮的小公主坐上吉普车。她用看异类的眼光扫过那些受迫害子女时,怎会想到,他们的泪水已经汇成一汪怨海。这些孩子中就有坐地虎。如今:仇恨入心要发芽。
按照资本主义博爱精神,文革后本应化解矛盾。比如南非,让仇家面谈,求得种族和解。但在中国,至今封建主义依然大有市场,更不要说那个年代了。只要不能从根本上认识这个问题,对文革的评价就无正义可言,人们只能冤冤相报。疯狂的坐地虎,不计后果,带人轮奸刚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方紫云。事发时,鲁晓然被逼,眼看着她被带走却没出手。站在封建主义的角度看,他的确懦弱。但站在资本主义的角度看则不然。面对屠刀,他没有冲动,及时报警的做法比无谓反抗,丢掉性命,无人送信更有价值。文革营造的封建主义氛围才是伤害方紫云的元凶;它使人过分看重女性的贞操。直到多年以后,才有人提出:遇到强奸犯不要反抗,完事报警。如果当时的舆论能够这样进步,坐地虎的报复就毫无意义。但很遗憾,这位学着别人说‘永不放弃’实际却活在封建主义中的女孩还是被压垮。
影片真实地描写了当年的教育。填鸭式的灌输,不但烧毁了课外读物,还抹杀学生的个性,把他们变成绕指柔。灌输封建的夺妻之耻,杀父之仇,亡国之恨,‘杀出一条血路’ 等,什么事情都以封建主义的‘恨’做动力。幸亏晓然不信邪,他更看重肉包子。再比如: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学到的外语根本没用,那不是靠‘恨’和‘狠’解决的问题。中国古人就有楚人学齐语的典故,可学校灌输的外语不伦不类;国外上课时,学生不起立,只说:Good morning Miss Jiang.不是Good morning teacher.不知道老师名字就只说Good morning。考不上大学永无出路是读书无用的反弹。这种宣传竟然使徐迎春去少林寺找生活。它反映了当时,被文革洗脑的一代人,还来不及思考什么是社会、艺术、人生等,就又卷入了填鸭教育的另一次洗脑。
影片多处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雨夜小巷,冤家路窄,鲁晓然和坐地虎都和方紫云家有世仇,前者因为高考的成功而原谅了她,后者因为人生的失败,伺机报复。方紫云无法理解,为什么鲁晓然不像电影那样英雄救美?再比如:方紫云,无法面对奸污而精神崩溃,但饱受社会、学校歧视的林翠翠,从容面对手铐和游街。她爱梁国庆,即使面对歹徒,想的也是保护他;犹如卡门。还有:在方紫云病房前,方母指斥鲁晓然时,观众一定想起她家对鲁家的所作所为。
从资本主义的角度看,方浩年也有苦衷,当年若不迫害别人家庭,他的家庭也会遭到迫害。
片中能看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影子,片名《不朽的时光》似为:世事无常,造化弄人,物换星移,时光恒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