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可怕的病毒 [2020/01]
- 陈破空欠考虑 [2020/01]
- 策略与机遇 [2020/03]
- 乱世也要生存 [2019/11]
- 权本主义----手机 [2023/09]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19/06]
- 习近平的选择 [2019/12]
- 范冰冰VS赵家人 [2018/10]
- 川普为何屡赞习近平? [2020/02]
- 中国芯 [2018/04]
- 介绍两位墙内学者 [2019/08]
- 张首晟的心结 [2018/12]
- 说绘画 [2020/10]
- 教育是这样腐败的 [2017/05]
- 谈谈郭文贵 [2017/05]
- 谈爱国 [2019/07]
- 还‘共产’吗? [2017/06]
- 换个角度看香港 [2019/08]
- 神秘的基尼系数 [2017/06]
- 公德与私德 [2018/07]
- 澳洲高校风云 [2017/08]
- 无法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共 [2019/09]
- 统一的希望 [2018/05]
- 一个使美国矮小的政策 A Policy Making America Smaller [2019/03]
- 谈“母亲论” [2019/06]
- 世界新秩序 [2024/12]
- 核讹诈的杰作 [2022/02]
7月1日,张维迎教授在北大国发院2017届毕业典礼上发表题为“自由是一种责任”的演讲。文中以大量的数据说明,近500年来,无自由,导致中国发明创造为零。不到24小时,视频遭到全面封杀;网管用实际行动佐证了张教授的观点。历史上也能找到视野与发明的相关性;凡是发明创造较多的时代,儒家文化必定衰微。比如先秦,魏晋,五代。但儒家文化盛行的年代,发明的东西多与文字有关。比如,造纸,活板印刷术。不同的学术、教育理念,产生不同的结果。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绘了西方教育理念,他说:没有受教育的人,好比是一些从小被绑在 L型洞,底部隧道的囚徒。他们的脸被固定,只能看到洞的内壁。他们背后,与洞的拐弯之间,有一道矮墙。也就是说,他们顶多能感受到一些,来自洞口的衍射光。他们的认知,主要来自在矮墙与拐弯之间的一盏灯,有人在那里活动。他们的影子就被映射到洞的内壁上。这些囚徒所能看到与听到的,就是他们的影子与他们说的话。于是,囚徒们认为,这些会说话的影子就是真实的世界。他们研究这些影子的变化规律,认真探讨,相互辩论,最后,经过各种比赛,产生出冠军。
一天,有人将这位冠军松绑,并将他强行拖出洞口,接触真实的世界。最初,他感到眼花缭乱,感到痛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他逐渐能够分辨新世界中的影子,接下来,他适应了这个世界中的夜晚,最后认清了白昼。此刻,如果再将他带回洞内,他已经不适应了。因此,再与其他囚徒辩论时,他已经比不过那些人了。这里要解释的是,柏拉图为什么要在洞内设一盏灯,用它制造的影子映射到墙上?这个影子,其实就代表语言,或者说,代表一切意识的表现形态。它们不是真实的东西,而是经过人们大脑的意识以后,再次表达出来的东西。好比一些留学生,叙述海外经历时,本来就有水分,加上听众错误的理解,早就变味了。
(图片来自网络)
它告诉人们,洞内人,吃尽苦中苦,并非一定成为人上人。而从小生长在洞外的人,也很难理解洞内的情况。某些国家的防火墙,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洞。由于它是单向的;也即,墙外人可以看到墙内的资讯,而墙内人看不到墙外的资讯,时间一长,墙的内外就出现两种不同想法的人。而双方的咨询都不全面。人类本不知道向哪里发展。无墙国家靠着总结国民的大脑来寻找方向。有墙国家则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大脑来探索出路。百年来,中国一次次错失良机,原因是参与决策的大脑太少,急功近利。信息技术正在改变过去那种孤立、单一的发明、创造方法。它将各种想法汇集在一起寻找人类的需要。而抑制国民思维的中国,可能在生活品质上超英赶美吗?
清代以前,闭关锁国,井蛙效应使人们自以为是。当年的小粉红组成了义和团,使国家遭受重创。挨了打,却没有对儒家文化进行反思,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比如,剪辫子,放缠足,婚姻自主,拜基督等。结果,十年后,有人把孔子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以及“天下为公”的说教换了一个名字叫‘共产’。把儒家的‘三省吾身’换成‘天天读’。‘圣上’变成‘大救星’ 。除了‘万岁’没变,其他的儒家思想都穿上了‘共产’马甲。投机取巧的结果就是:接收了封建主义的所有糟粕,丢失了它的所有精华。
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也发表过一篇演讲。其中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成为今天清华的校训。他希望学生们成为君子,改良社会。100年过去了,社会没有改良,穿上马甲的封建主义却得到长足的发展。世人重新诠释了《易经》;‘天行健’就是表面光。‘自强不息’让你割麦子,你就别直腰。‘地势坤’敛财甭犹豫。‘厚德载物’,老子给你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