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可怕的病毒 [2020/01]
- 陈破空欠考虑 [2020/01]
- 策略与机遇 [2020/03]
- 乱世也要生存 [2019/11]
- 权本主义----手机 [2023/09]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19/06]
- 习近平的选择 [2019/12]
- 范冰冰VS赵家人 [2018/10]
- 川普为何屡赞习近平? [2020/02]
- 中国芯 [2018/04]
- 介绍两位墙内学者 [2019/08]
- 张首晟的心结 [2018/12]
- 说绘画 [2020/10]
- 教育是这样腐败的 [2017/05]
- 谈谈郭文贵 [2017/05]
- 谈爱国 [2019/07]
- 还‘共产’吗? [2017/06]
- 换个角度看香港 [2019/08]
- 神秘的基尼系数 [2017/06]
- 公德与私德 [2018/07]
- 澳洲高校风云 [2017/08]
- 无法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共 [2019/09]
- 统一的希望 [2018/05]
- 一个使美国矮小的政策 A Policy Making America Smaller [2019/03]
- 谈“母亲论” [2019/06]
- 世界新秩序 [2024/12]
- 核讹诈的杰作 [2022/02]
为什么中国的文艺无法与世界接轨?因为,中国人与世界人民关心的焦点不一样。比如权色,权钱交易,那是西方国家几百年前的事情。如今,早就被法律禁止,被媒体监督,被舆论唾弃。可是,在一人说了算的中国,没法律,没有媒体,百姓不敢发言,结果闹出耸人听闻的事件,只能吸引中国眼球。而西方国家所能感受到的,就是中国的落后。整个社会依然停留在前现代化的时代。最明显的莫过于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这些本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完美解决的问题。也是花钱最多的问题。但是,全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解决,唯有中国,宁愿花钱维稳,不肯防患于未然。结果,无论是犯罪还是伦理的败坏,只要遇到这几个问题就找到了正当的借口。杀人越货,目的是为了家中有一位常年需要照顾的残疾人(这类题材师从卓别林的《凡尔杜先生》)。家庭成员,为了一套住房,为了谁来照顾老人大打出手。西方人认为,‘人生最可耻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完。’到了中国就变成了,‘人生最可怕的事情是人没死,钱花完了。’因为西方的制度同情弱者,真到了兜里没有一分钱的时候,一定会得到政府的援助。可是,在一个暗箱操作,人人带着面纱,以财富和地位衡量人的国度,这种事情就会闹出无聊又可笑的轩然大波。即便如此,还要讳疾忌医,不能全说。狭隘的爱国主义,本是上个世纪的事情,可是,如今被一群坐井观天的爱国贼捧上了天。文革时期犯过的,史无前例的大笑话,如今又悄悄的回来了。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价值观,只对部分墙内人起作用。
古今中外,所有的作品,只有被百姓认可才有意义。百姓说是对的,即使不对也对,百姓说是错的,即使不错也错。但在中国所谓的认可中,存在很多被宣传机构洗脑所扭曲的意识。有些非常明显的情节是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想象,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的。正是这个原因,中国的文艺作品永远和世界隔离。因为,中国人已经把自己排斥在世界之外,排斥在真实之外。
习近平说,“穿透表面的东西--权力和鲜花,荣耀和掌声--去看,看到的是看守所,是浮躁的人际关系。”这里说的就是中国的国情。因为,鲜花、荣耀和掌声都是依靠强权得到的。在美国鲜花、荣耀和掌声来自人民真实的感情,它怎么会和看守所挂钩? 牺牲了百姓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等来塑造一只中看不中吃的纸老虎。表面强大的军事、科技力量,背后是不如越南、古巴的医疗条件。表面的大撒币,背后是绝大部分年老的民工病死在家中。其他国家都懂得‘千里马去汉道兴’的道路,也许,他们没有这么优美的诗句,中国则正好相反。
民生问题,也是道德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残疾人,没钱治病,到处借债就会遭到朋友的排斥,嫌弃。久而久之,人们心中就产生了厌恶孤寡病残的心理。所以在纳粹德国以及朝鲜,对待残疾人的手段十分残忍,认为他们不该活在世上,不该拖累别人。换句话说,相对于别的国家来讲,中国是把本来维护人性底线的钱,拿去干别的用了,因此才造成今天的局面。想要用文艺作品来掩饰,只能越抹越黑。比如,某剧中,一位富豪家中有位坐轮椅的夫人,三层楼房,却没有安装一部升降机?没有升降机,对于一个轮椅上生活的人来说,只有一层可以使用。为什么当初不买平房呢?买楼房的意义何在?这不是编剧的错,而是,整个社会从不关心残疾人的轮椅是怎样活动的,却要凭空捏造一段故事。再用什么文艺座谈会来改变,也无济于事。
社保是法制的一部分,少了它科技就会误入歧途。因为人人都考虑自己需要什么,于是,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应运而生。这种现象自然反映到文艺作品中。相反,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发明家考虑的只能是,这个社会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