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可怕的病毒 [2020/01]
- 陈破空欠考虑 [2020/01]
- 策略与机遇 [2020/03]
- 乱世也要生存 [2019/11]
- 权本主义----手机 [2023/09]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19/06]
- 习近平的选择 [2019/12]
- 范冰冰VS赵家人 [2018/10]
- 川普为何屡赞习近平? [2020/02]
- 中国芯 [2018/04]
- 介绍两位墙内学者 [2019/08]
- 张首晟的心结 [2018/12]
- 说绘画 [2020/10]
- 教育是这样腐败的 [2017/05]
- 谈谈郭文贵 [2017/05]
- 谈爱国 [2019/07]
- 还‘共产’吗? [2017/06]
- 换个角度看香港 [2019/08]
- 神秘的基尼系数 [2017/06]
- 公德与私德 [2018/07]
- 澳洲高校风云 [2017/08]
- 无法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共 [2019/09]
- 统一的希望 [2018/05]
- 一个使美国矮小的政策 A Policy Making America Smaller [2019/03]
- 谈“母亲论” [2019/06]
- 世界新秩序 [2024/12]
- 核讹诈的杰作 [2022/02]
五四运动时期,人们总是讨论‘科学与民主’。但自本世纪始,人们的目光已从‘科学’转移到更加实用的‘创新’上了。可为什么中国却总落在后面呢?说到底,就是四个字‘挑战权威’。无论是科学,还是创新,不挑战权威,就等于零。这里我们做一个对比。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但是,当他的弟子,希伯斯挑战他的权威,提出无理数的时候,他想方设法弄死希伯斯。而西方社会的良知还是站在希伯斯的一边。这就是说,只要还能保留记录,社会就能进步。但在中国,出现这种事情,先要定你个欺师灭祖之罪,然后,销毁你的一切痕迹,让后人不知道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西周時期,周公旦派人到全國各地測量,最後,他確定天下九州,豫州為中,而汝南則為豫州之中。后世的中国对这个地中心无限崇拜,有的赋诗,有的编故事,有的修纪念建筑。但就是没人认真问一下,他老人家是怎么测量的?其实,道理很简单,提问的人被消失了。再比如《东周列国志》说秦国“辟地千里,遂成大国。”这个千里,是一个长度单位,怎么表达面积?又比如,某位英雄能够拉开几石的弓。这一石是一百斤,在比较两个人的力量时,怎么会一差就是一百斤?这些疑窦丛生的记录,没有引起任何人的质疑。因为那是书上说的,而作者一定是圣、贤,你敢怀疑圣贤,那就是大罪。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没人注意推论过程,一味盲从圣贤。此外,所有的人在著书立说之前,必须要做到‘自圆其说’。但科学史告诉人们,在任何时代,你都无法做到这一点。比如,奇诺悖论,当时的人根本解释不了这个现象。他们甚至怀疑数学是一种不真实的迷信。因此,科学的态度与自圆其说,常常势不两立。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在没有显微镜的时代,你无法用任何理论推导细菌和病毒在人体中的变化。那么,非要‘自圆其说’唯一的办法就是说假话。圣人和科学家的区别就在于,圣人是不能有错的人。而科学家,可能是,经过严格、认真的推理之后,依然漏洞百出的人。他们不怕被别人推翻,也明白,无论怎样努力,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对人类有那么一点点的贡献。但圣人要的却很多。他们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政治家的话,可信度不高。两党政治中,无论哪方,竞选时,从不承认错误。但是,竞选制度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面,你不承认错误,没有关系。可是封建主义国家就不同了,圣人不敢认错,否则他就会被人从理论上推翻。只有坚持不认错,才能让自己,以及权贵们维持下去,而且,没人能够奈何他。这就是今天的中国,不但就有圣人治国,还有圣人治学。
文革的时候,打到一切权威,只剩下毛的个人权威。他不懂学术,无法干涉,中国反倒出现了一批人才,陈景润、杨乐、张广厚、袁隆平、屠呦呦等。文革后,很多学术权威复位,中国的学术就一年不如一年。根本的原因是:权威不容挑战。所以,想要成功,只有到海外。海外的学术体制也很保守,但是,海外至少言论自由,公权利不会干涉学术。就这么一点差别,造成了西方国家的研发能力。这也是西方人总认为中国窃取西方知识产权的根据。因为,中国官方无法解释,在一个没有民主,权威不容挑战的国度里,拿什么来创新?
科学需要民主与自由的环境,好比鱼需要水。且即使是天才,也会留下很多未解之谜。可是封建主义却不能容许任何开放性的认识存在。封建的制度,只能产生封建的学术体系。否则就不是‘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谁敢挑战权威,就要从肉体,到灵魂将他消除。但另一方面,为了不落后于世界,中国只能盗窃。砷化镓案就是最好的例证,中国没有研究它的论文、学者和专利,却在2001年突然宣布掌握了它的生产技术。而且其内容和西方的一样?难道中国人真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