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可怕的病毒 [2020/01]
- 陈破空欠考虑 [2020/01]
- 策略与机遇 [2020/03]
- 乱世也要生存 [2019/11]
- 权本主义----手机 [2023/09]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19/06]
- 习近平的选择 [2019/12]
- 范冰冰VS赵家人 [2018/10]
- 川普为何屡赞习近平? [2020/02]
- 中国芯 [2018/04]
- 介绍两位墙内学者 [2019/08]
- 张首晟的心结 [2018/12]
- 说绘画 [2020/10]
- 教育是这样腐败的 [2017/05]
- 谈谈郭文贵 [2017/05]
- 谈爱国 [2019/07]
- 还‘共产’吗? [2017/06]
- 换个角度看香港 [2019/08]
- 神秘的基尼系数 [2017/06]
- 公德与私德 [2018/07]
- 澳洲高校风云 [2017/08]
- 无法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共 [2019/09]
- 统一的希望 [2018/05]
- 一个使美国矮小的政策 A Policy Making America Smaller [2019/03]
- 谈“母亲论” [2019/06]
- 世界新秩序 [2024/12]
- 核讹诈的杰作 [2022/02]
一种文明向着未来前进,就会不断壮大;背对未来,向着历史而去,就会不断缩小。中国古人明白这一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但是,每当遇到具体问题,中国人却总是走向历史,不肯面对未来。这就使得各种文明之间的消长成为不可避免的。任何措施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对具体人的评价常常成了决定民族命运的重要问题。由谁来评价,根据什么来评价,一定要说清楚。只有把评价体系选择好,这种文明才能不断的发扬光大。
丘吉尔是一位划时代的政治家。从他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新、旧两种文明的对比。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正当斯大林和毛泽东处心积虑地觊觎胜利成果时,5月23日,丘吉尔辞去首相的职务。7月5日,他再次竞选这个职位,惨败。有人将大选结果告诉正躺在浴缸里的丘吉尔,他听到了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是,“他们完全有权利把我赶下台。那就是民主!那就是我一直在奋斗争取的!现在,劳你大驾,把浴巾递给我。”正是这件小事,奠定了前苏联的命运,只能是解体,而大英帝国则继续迈向未来。
这就是为什么丘吉尔说:对伟人们的忘恩负义,标志着民族的强盛。Ingratitude towards great men is the mark of a strong people. 他指的就是某些民族之所以落后,在于他们让曾经有过很大贡献的人,躺在功劳簿上腐化堕落,尸位到死,没人能奈他何。伟人往往是由于历史的机遇造成的,并非他真有什么超人的能力。但是,落后民族总是用圣人的外衣包装并腐蚀伟人。于是,短暂的辉煌过后便是无尽的黑暗。这也是近几百年来,华夏文明不断萎缩,失去未来的原因。那么,未来是个什么东西,它在哪里?未来不是东西,它在人民大众的心中。它不但要求有人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而且还要求所有的人对创新,对从未经历过的事物进行评价,类似赌博。创新,实际上就是不断挑战已有的权威。但是,有些创新对人类有害,有些创新则对人类有益。应该怎样评判一个创意对人类起到什么作用呢?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寻常百姓的好恶。按照中国人的话是:公道自在人心。按照丘吉尔的话是:人类唯一的引领者,就是他们的良心。The only guide to a man is his conscience.有了这种以良心为标准的评判体系,所有人的智慧就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西方社会的成功,就在于,每一个人都把最精华的部分奉献出来。华夏文明的消亡在于,只有一个人把最精华的部分奉献出来,而别人不是吃瓜,就是没有机会。
蒋介石曾经努力改变华夏文明的颓势。并且,以他个人的魄力,为华夏文明的复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950年12月,台中市长选举,无党派的台湾人杨基先,与国民党人林金标、青年党人廖朝洲竞选。初选结果,杨基先得票超过林金标1/3,但二人都不足半数,须要第二次投票。26日,蔣介石得知杨基先的亲属有攻击政府、攻击外省人的言论,立即致电吳国桢,要求撤销杨基先的候选人资格。28日,吳国桢向蔣报告,杨基先愿意退出竞选,同時吳国桢也请辞,蔣自感理亏。29日,蔣介石決定林、杨照常竞选,不加干涉。30日,蔣介石反思,自觉“日前干涉台中市长选举,勒令杨某退出之非法”,日记云︰“如党员林某失败,亦无愧色,于是寸衷大乐,此乃读书明理之效歟!”當日,他在《上期反省录》中自记︰“台中市长选举问题,自觉处置错误,幸能及时改正,不致大錯,堪为自慰。”选举结果,非国民党的杨基先当选。
但是,当整个民族被中共所欺骗,把国民党赶到台湾以后,蒋能做到的,也只有局部的胜利,他改变不了中国的命运。遗憾的是,在世界奔向未来的今天,有人却死抱着先秦文明的教条不放,动不动就是,外国人欣赏我们的文化。其实,对外国人来说,那是一种新思想,他们要的是新。可我们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