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可怕的病毒 [2020/01]
- 陈破空欠考虑 [2020/01]
- 策略与机遇 [2020/03]
- 乱世也要生存 [2019/11]
- 权本主义----手机 [2023/09]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19/06]
- 习近平的选择 [2019/12]
- 范冰冰VS赵家人 [2018/10]
- 川普为何屡赞习近平? [2020/02]
- 中国芯 [2018/04]
- 介绍两位墙内学者 [2019/08]
- 张首晟的心结 [2018/12]
- 说绘画 [2020/10]
- 教育是这样腐败的 [2017/05]
- 谈谈郭文贵 [2017/05]
- 谈爱国 [2019/07]
- 还‘共产’吗? [2017/06]
- 换个角度看香港 [2019/08]
- 神秘的基尼系数 [2017/06]
- 公德与私德 [2018/07]
- 澳洲高校风云 [2017/08]
- 无法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共 [2019/09]
- 统一的希望 [2018/05]
- 一个使美国矮小的政策 A Policy Making America Smaller [2019/03]
- 谈“母亲论” [2019/06]
- 世界新秩序 [2024/12]
- 核讹诈的杰作 [2022/02]
很多人都在谈教育科学,不过,最后一定落实到如何加强教育上面。他们绝对避而不谈的是,世界上第一位学者,第一位教人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但是,世界上却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不希望别人来教育,对于这种人,你是越教,他就越糊涂。典型的就是丘吉尔,他说,Personally, I'm always ready to learn, although I do not always like being taught。我时刻准备着学习,但是我不喜欢别人给我上课。我们前面讲过,凡是大学者辈出的年代,必定是教育体系不健全的时代。春秋战国时代,魏晋时代。等到唐宋科举制度以后,学者就没了。仔细考察西方国家也是一样,从古希腊时代到现在,无不如此。在这样的时代里,学者时刻以口碑和舆论来评价检查自己。为了获得别人的好评,学者们务必另辟蹊径,找到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法。自从建立了学校体制以后,背书的分量就占用了年轻人独立思考的最佳时间,文凭成为了一种负担。学生在拿到文凭的同时,也失去了挑战权威的能力。目前学校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与评审由一个领导机构来完成。中国封建时代虽然有学校,但是,评判者是皇帝,那还比较公正,因为人才直接关系到他的利益。而现代学校的教学和评判者是学校本身,就好象公安局与法院合为一家,还有什么公正可言?更有甚者,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各学校就用增加学时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教育比别的学校到位。下面这两个故事,也许说明了评审员与学习者必须由两个机构来管理的必要性。
孟德尔(格雷戈尔·约翰·门德尔,德語: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在1856年至1863年间进行了着名的豌豆实验并建立了许多遗传法则,提出孟德尔定律。但是他的这些发现,当时没有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原因是当时的学者们对于他的想法感觉陌生,尤其,他是一名神甫,不是专业的生物学家。直到1900年,孟德尔定律才由3位植物学家通过各自独立的工作予以证实。从此孟德尔也被公认为科学遗传学的奠基人。
另外一位是海蒂·拉玛(英语:Hedy Lamarr,1914年11月9日-2000年1月19日)她的跳频技术是在1942年获得专利的,而直到56年以后,才被人们所接受,蓝牙以及WIFI等,都是建立在这项技术之上的。而当年这项技术发明的时候,由于人们认为她是世界上第一名全裸的演员,产生了偏见,不肯接受她的发明。
从以上两个例子中,人们可以看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育,而在于如何发现有新思想的人。天才不需要别人去教,他们需要别人的理解。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创造型人才是发现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尤其是当今社会,没学过的东西可以通过互联网现学,但没有想象力,那就什么都没有。可教育家们的做法正好相反,他们只想去教别人,不想去理解别人。所以,教育思想如果不能从‘教书育人’转变的‘发现人才’上面来,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
可悲的是,所有热衷于教育问题的人,基本上都是各个学校的校长和教授。在当今,利益与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时代,这些人所说的话,一定是为了维护学校利益的,因为,没有了学校,他们的地位,光环甚至是饭碗都保不住。因此,他们绝对不会承认教育问题的实质是他们自己没有能力发现创新人才。这也是言论自由的必要性。言论自由的基本条件是,没吃饭,敢说‘饿’,挨了打,敢说‘疼’。现在很多农村的老人连这点胆量都没有。自己默默地自杀了。什么时候能够人人都不必担心温饱问题,而有一些不喜欢追求物质的人,能真正做到了把学习当作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那时,中国的创新能力就会超过欧美了。而举国体制只能在某些特定的点上创新,但是,不可能像以色列和瑞典那样,在所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从而根本改变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