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恩背后的故事

作者:苏诚忠  于 2021-3-13 07:1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电影《无依之地》一改美国几十年来,选题惊悚的作风,简单、朴实,像是一首首中国的古诗。从一开头,弗恩卖掉房产,还清债务,就让人感到李白的豪爽: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紧跟着是一段弗恩驾车的镜头: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当老太太斯万基淡淡地说起:医生告诉我还有七、八个月的生命时,让人想起: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当她谈到:在爱达荷的河边,我见过一家子的麋鹿时。让人联想到黄庭坚的:野性友麋鹿,君非我同群。文明近日月,我亦不如君。当她说,在可罗拉多的湖上,一只大大的白色鹈鹕落在我的皮艇前方时,令人想起李清照的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当她谈到,“成百的燕子在空中飞舞,倒映在河水上,看起来就像是我也飞起来了。”让人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有飞翔的梦想。夕阳下,房车营地的篝火旁,以及薄暮中,那高高的仙人掌,都把人带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经历了房车营地的一段戏后,弗恩与斯万基分手。望着远去的房车,人们感觉到了李白的: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之后紧跟着一段裸身漂浮在溪水中的镜头,让人想起王羲之的: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戴夫对弗恩有过好感,但最终还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影片末尾,有一段是水边的岩石上,数千鸟巢前,成群的燕子飞舞。像是追忆斯万基,也像是陶渊明的名句: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而造访戴夫家后出现的日光照进森林,弗恩触摸树干的场景,正好应了下面的两句: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虽然都不富裕,但几乎每一位房车流浪者都有一种积极、向上、进取的生活愿望,有机会就打工挣钱: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每一次的分离:一叶浮萍归大海,每一次,旧友相聚:人生何处不相逢。海边,风、雨和白浪间,一只海鸟在飞翔,像是杜甫在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不少左派评论,习惯性地认为是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造成房车族群体。但我的解释正好相反;没有资本主义,88年前,就没有石膏厂的出现,过去的幸福就不可能存在,地图上就不会有这个聚落以及这个邮政编码。弗恩面对小女孩就不会说出:“我不是无家可归,我只是无房可归。”倒是左派力挺的全球化,使得美国工作机会流失导致了工厂的倒闭,贫富差距彻底归零,才出现房车族。
流浪者“教父”鲍勃对美元暴政与市场体系的抨击,很像左派底层民众的想法。马克思最会投其所好。美元暴政,大概指的就是银行和金融系统中各种复杂的程序。不肯为此动脑子的人,就感觉总被别人欺骗。类似中国的老一代不会使用手机付账单。房车族没有发展成仇恨组织,说明,即使在萧条中,美国的社保制度依然健康。导演用一个弗恩补车胎并赢得掌声的镜头,打断了鲍勃激烈言辞。事实也是这样,资本主义社会中,没人关心社会主义的高调。美国民主党如果没有使出非常手段,他们是无法赢得2020年大选的。鲍勃在后来也改变了立场:报复社会不是解决的办法,只有服务社会,为他人多做好事才能根本医治自己心灵的伤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用自己的特长与人交换,会使每个人都感觉到了充实;每天都有自己的新发现,即使那种发现早就被人想到过。自己发现的东西,就是和书上告诉你的不一样。它更具体,更容易被接受,时间长了,就学会了一种叫做创新的性格。创新才是力量,知识不是。从洗石场的存在,也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美元和市场体系存在的必要,易货贸易只在大家聚集到一起的时候,才起作用,但当人们不在一起的时候,只好用钱来交换。钱省却了人们的路程和时间,却达到相同的目的。中共当年就是不肯承认市场经济,不肯与蒋介石政党轮替,让人民选择,导致中国所有的灾难。直到改开之后,才明白过来了。但还是赖别人;当时有人大代表提出来:现在有不少人,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其实,当年的中共对蒋介石也是这个态度。
影片中淡淡的一笔提到环境问题,将营地附近的垃圾收起。这与左派口中的环境问题有本质的差异。环境问题,主要是通过宣传让大家自觉的保护,量力而行。但左派的做法却是扰乱经济秩序,造成种种恶果,类似中共当年的罪行;其中不乏有人渔利。比如,我们街道,过去是每隔半年收一次大垃圾。后来报纸、电台上拼命宣传,说街道上太脏乱。不久,Council换人。新的政策是,任何住户,每年有四次机会打电话让他们来收大垃圾。可是Council费却从过去的二百变成了四百刀。还有,为了环境,不许砍树,有的大树好几层楼那么高,就是不许砍,直到有一年,有一颗树倒了,砸死了一家人,Council被罚款三百万,他们才松动了砍树的政策。德克萨斯州这次因能源短缺而停电也是左派的作品。按照鲍勃的话说,这些都应该是‘环境暴政’。
与斯万基的相识很有趣,刚刚还在教训弗恩的她,转眼就成了需要弗恩照料的人,在中共的环境中,很难有这样的场景,除非某个下属平步青云,超过上司。但即便那样,也是相互猜忌中转变角色。弗恩与斯万基非常自然的成为了朋友,这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有一种纽带,用相互帮助来描述就是君子,用相互利用来表达,就是小人。但无论如何是相互需要。赠送物品的语言也很别致:“请你照管好它们。”认真生活的人,对自己的物品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记得,有一次,家里的沙发面破了。可巧我们街区有人扔了一个沙发,那是真皮的,颜色也和我家的也一样。我走过去想要将那块皮子割下来,拿回家把我的沙发面整块换掉。可那家的女主突然跑出来抗议,“不许割,你可以把整个沙发拿走,但就是不许割!”在西方人的心中,每一块石头都有生命和价值,石头被清洗之后,就能够出售。而斯万基老人的希望也寄托在死后,朋友能用石头扔进篝火的方式纪念她;最终,这个愿望实现了。这些都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与人情之间,有机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也可以说,是一种传统价值观的延续。
影片的最后,弗恩有一段对于房子的看法,不太理智,却抓眼球,“花一辈子的精力与时间,为了完成一个买房的愿望实在不值得。”她说这话的情绪稍微激动。可能是自己没有房子,也不再奢求房子的原因。但面对准备倒房产的人这样说,有些不礼貌。人各有志,怎么能够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别人呢?如果人人都在房车中流浪,那么,当弗恩的车快要报废的时候,找谁去修理?她的生活,大到工作、看病、买药,小到一卷手纸从什么地方来?或者说,一个社会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负担起自己的责任。不必负责是一种幸福,而弗恩这样说,是自私者的风凉话。可奇怪的是,目前的舆论却认为这是与世无争的高姿态。有人发现,人生最大的奢侈品都与物质无关。但有些人身上所负的责任,不能追求它们。苏轼在《放鹤亭记》中谈到这个问题:(鹤)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此外,李煜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词作家。但是,他的出身使他的嗜好成为了悲剧。因此说,每个人的道路不同,不要攀比,也不要强求。对比中国底层的农民,弗恩应该知足了,她说,“每月550美元(相当于3500人民币,)我活不了。”由此看出,美国人民的道德是政府花钱买出来的,中国底层社会的穷凶极恶,实际上是政府苛刻的结果。
承认自己不能是一种美德:戴夫的儿子去看望他,希望他回家。但是,戴夫说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自己不擅长做父亲。弗恩鼓励他:不要想太多,回去做一个好祖父吧。对比中共高官,一辈子贪权,临终病榻上却成为子女的人质。因为,只要他走了,子女的各种待遇都会降级。
影片大部分镜头是拍摄荒芜的土地;自由的荒地就是美,禁锢的殿堂也丑陋。目前,中共追求回归毛时代。可那时的荒地都干了些什么呢?最近看到一篇石鲁生写的《我在知青图书会议(西北)上的发言》,揭开冰山一角:马海农场是1959年到1961年期间,为开发青海农业,在河南招募数万青年开荒造田并最终废弃的。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数万河南青年最后仅剩下区区六七百人,大部分都饿死在马海,或逃出马海的路上。能逃回家的是极少数。当年青海有这样一条规定:汽车司机凡带走一个河南青年,就以破坏青海开发论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即使改开后有了极大的改善,人们看上去也有出行的机会,但在极权统治下,与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很大的差距。简单地说,在没有人权的的地方,生活,就好像非洲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当狮子们吃饱喝足的时候,双方即使尽在咫尺,也能相安无事;但当狮子饿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22:2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