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再来(1)

作者:苏诚忠  于 2021-4-24 08:4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1953年出生的人,有着特殊的经历。文革开始的那一年,他们正好是小学毕业。该上初中的三年,各地都在打、砸、抢。而他们的体力还没有达到扒火车,拦路抢劫,砸学校教室的要求。因此,多数人呆在家里,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那是个不用上学,不必考试,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混了一年多的时间,忽然,有一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从来没有进行过入学考试,却莫名其妙的拿到了离家最近一所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此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他们可以上学,逃学也没人管。但是,在学校并不是学习,而是‘搞革命’写大字报,读毛主席语录,开批斗大会,到农村或工厂劳动,听贫下中农以及工人阶级忆苦思甜。所有的人都不想的一个问题是:上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到了1969年,从时间上讲,他们本该是初中毕业生,于是,学校要求每个人交十元钱,然后发给你一张毕业证书。在那个年代,最低生活费是每月12元,因此,有的家庭交不出十元钱,他们就没有毕业证。对于在北京的孩子来说,虽然没有毕业证,但还必须享受毕业生待遇;就是到东北、内蒙、云南插队,基本上一个不留。这批人由于没有真正在中学读过书,因此,所谓的“老三届”中没有他们。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六九届”而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70年该毕业的那批人,上山下乡基本结束,都被分配到北京市内。吴运就是53年出生的,但和同龄人不同的是,他们家被定为资本家,是被查抄,遣散的对象。还没等到1969年中学毕业,而是1966年小学毕业的时候,全家人被轰回了原籍。这一下,吴运的生活从天上掉到了地底。1966年以前,与同学相比,吴运的家里生活富裕,宽敞的住房,舒适的院落。那个时候,每条胡同只有一个自来水龙头,同学们家里用水都是到统一的到水龙头去取水,然后,用自制的小车拉回家里。洗澡是要到澡堂,花几角钱洗的。而吴运家里,自己安装了水龙头和下水道,这样一来,就有了自己的洗澡间,可以每天洗澡。此外,吴运家里已经有了黑白电视,在那时,这是奢侈品。整座北京城也没有多少台。很多时候,当他看到同学家里,老老少少睡在一间小屋里。吃的都是窝头,菜团子和棒子面粥的时候,他时常为自己是个异类感觉羞愧;当时的宣传教育也是‘越穷越光荣’。可是,被轰回老家以后,日子过得难以想象。每天连饭都吃不饱,其他的就不要想了。吴运是家里的长子,原本是家庭的希望,上学的时候,永远是班里的学霸,少先队的大队长。但是,到了这穷乡僻壤,他第一次感觉到,面对大自然,自己其实什么也不是。强劳力干一天活,十个工分折合人民币只有二角钱,而作为黑五类子女的他,就算再卖力气,也不能被评上十分。弟弟妹妹们力气小,一家人连饭都吃不饱。
吴运的老家在河北邢台与衡水之间的一座偏僻乡村。没来以前,他对这两个地名没什么印象,只是被抄家的那年三月,邢台发生过地震,波及到了北京。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地震,也第一次听说了邢台。吴运相貌堂堂,十三岁的时候就比班里其他孩子高出一头。一到农村便被公社书记的女儿看上了,那姑娘的确长的俊俏,十里八乡的小伙子个个想和她亲近,但她就是相中了吴运。在那个年代,城乡差别非常明显。城里人和乡下人是不通婚的,外加女孩是红五类,他是黑五类,原本这桩婚事是不可能的。可是吴运为了弟弟妹妹能够吃饱饭,女方羡慕他的城市人经历。最终,俩人冲破重重障碍,终于走到了一起。
有了岳父的照顾,生活虽然没有太大的改善,但是,弟弟妹妹总算能够吃上饱饭了。不久,他当了生产队的会计,不必全日上工了。因此,他有机会抽时间读了很多书。十年之后,文革结束,虽经岳父的据理力争,吴运依然没有机会回到城里。另一方面,由于他不是1969年下乡的,所以,不被算作知识青年。因此,知青返城的大潮中,没有他。更可悲的是,他自己读书,没有明确的考试目的和范围,仅仅是凭兴趣学习,这种茫无目的的态度导致了恢复高考后,没能考上任何一所学校。经过种种努力,败下阵来的他,干脆不想别的,一心一意在农村做点什么小改小革。村里也非常支持他的各种做法。那时候,城里只允许生一胎,而农村允许生两胎。老婆给他生了一对漂亮的儿女。这在当时也是一个不能回城的理由,因为,那时只允许没结婚的人回城。很多人为此而离婚,或者假离婚。吴运不愿意做这种事,宁愿放弃回城也不。直到多年后,借助小学同学的帮助,吴运带着全家,成为文革期间被轰出北京的人中,最后一位回城的。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也必须这样做。
回到北京后,城市让吴运感觉陌生,一来是变化太大,原本和同学一起玩耍的街道、胡同、城墙根、庙宇全都变成了使人眼花缭乱的高层建筑。习惯了农村宽敞土地的他,反而感觉城里不舒服。这天,已经七十多岁的他迷失在了楼群之中。一个不小心,跌倒在水泥空场上,趴不起来,地上流了一大摊血。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孩,扶他坐起,并打电话通知了家人和急救站。
老婆和孩子都来了。警察问他,“是这女孩把你推到的吗?”
吴运立刻联想到最近常听人说的,老人倒地讹诈的事情。他用有气无力的声音说,“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我是抬头看高楼,感觉头发昏,后来就倒了。不要冤枉人家孩子。人家是好心帮忙,该表扬的。”
话虽如此说,可是,医药费谁来付?自己两手空空,儿女都没有工作。这医药费最少也要几十万。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死了吧。可跳楼,连窗户都爬不上去。上吊,哪里找绳子?最后他想到了绝食。这个办法好,什么事都不用做,只要忍住了饿就够了。这个方法真的管用,仅仅一天的时间,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6 15:1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