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再来(10)礼乐导致残忍

作者:苏诚忠  于 2021-5-8 07:4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吴,“相国是谁?”
次虫,“司马憙。”
吴,“不认识。”
次虫,“怎么,身在中山,连相国是谁都不知道?”
吴,“不好意思,来这里之前,我都不知道大王的名讳。”
次虫,“真的吗?”
吴,“真不知道。”
于是咨先给吴运讲了中山国的历史。吴运虽然读过历史,但的确对中山国记忆不深刻。公元前323年,魏将公孙衍发起五国联合称王的活动,这五国是魏、韩、赵、燕和中山。中山王厝加入了这个联盟,乘机称王。公元前314年,中山王厝乘燕国动乱期间派相邦司马赒率兵伐燕,攻破数十城,克敌大邦(燕下都),扩地数百里,掠夺大量财富,司马赒因功被封为“仲父”,赐予“死罪三世无不赦”的特权。然而中山国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12年,燕国动乱结束,燕昭王即位后,陆续收复了部分被中山国占领的城池。当年那位中山王厝死后,他的儿子中山王舋继位,如今这位中山王次虫便是中山王舋的儿子。司马憙是司马赒的儿子,当今的相国。如今,国王次虫,整天提心吊胆,害怕燕国一怒之下,吞并中山。其实,中山王次虫多虑了,几年后,灭中山的不是东面的燕国,而是西面的赵国。
次虫讲完了以后说,“我又想起一个问题。你说,宪法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原则之上。颠倒职位也是一样的对待,那么要是有人饿极了想杀人抢劫,颠倒位置,也一样想杀人抢劫,不管后果呢?”
吴,“所以说,要先做到人人都有饱饭吃,有了这个保障,就不会因为吃不饱饭犯法。”
当次虫得知吴运不认识司马憙以后,他的话明显多了起来,“我的父王,一辈子就想作一个平平安安过日子的人。但他,一辈子都没能作成。他临终的时候告诉我,生在国王的家庭,如果不能遇到真正爱国的大臣,那么,一辈子只好在政治漩涡中起伏。谢谢你,告诉了我这些,原来,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过去知道的‘国’,其实是自私自利的一块领地而已。不肯拿这块土地与百姓们分享,却希望得到百姓的爱戴和衷心的拥护,那就是痴心妄想。人常说,退后一步,海阔天空。作为君王来说,能够做到退后一步,要比平民困难得多。”
吴。“不错,纵有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三斤,大厦千间,夜宿无非八尺。养儿防老是儒家的拿人的法宝,人类社会的问题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的进步逐渐将原有的问题化解。”
吴运可以理解次虫所说的话,甭说当个一国之君,就是当年他当个一村之长都让他恨死了那些应酬。如果大家都能安心生活,政治不过是人类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他把他所知道的君主立宪讲给了次虫,他听完很感兴趣。他让吴运准备一下,三日后,在朝堂上与各位大臣对话。当时,北方游牧民族之间,本来就有贵族集团选举的制度,虽然经过礼乐文化的侵蚀。但经过吴运讲解三权分立后,中山王决心恢复原有的传统。不在礼乐声中勾心斗角,宁愿三权分立后,君主立宪。
吴运敢和中山王提出君主立宪,不是异想天开。原来,他曾经读过战国历史,发现,这个时期,各诸侯国都在希望进行制度改革,尤其是传位制度的改革。举几个例子,我们都知道鱼肠剑的故事,专诸刺王僚。这个故事要从吴王夷昧说起。吴国的始祖名叫太伯。当年,太伯是周太王的长子。为了让父亲把王位顺利地传给自己喜欢的小弟季历,他和二弟仲雍离开自己的国家,千里迢迢,来到还未开化的长江下游,隐居在那里。他们的明智,受到土著百姓拥戴,建立起吴国。此后一代代传下去,就到了吴王寿梦,他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夷昧、季扎。诸子之中,季扎最聪明。寿梦临死时,想立季扎,但季扎坚辞不受;自己不是长子。于是寿梦将王位传给诸樊,并约定兄终弟及,这样迟早轮到季扎。
寿梦丧期满,诸樊立刻要把王位让给季扎,并说:“这是父王的遗志。”季扎回答道:“父王在世时,我不愿位列东宫,父王归天,我怎么能抢兄长的王位?哥哥若再逼我,我只好出避他国。”诸樊拗不过季扎,只好以父命继位。
作了吴王的诸樊,心想:“我要是活到老才死,按次序传位,传来传去,四弟还能继承王位吗?我得另想办法。”于是,他亲自率领吴军攻打楚国,战死在疆场上。
大臣们依照寿梦的遗愿,立余祭为吴王。余祭了解兄长的心意,说:“哥哥战死,为的是要把王位尽快传给季扎。”他也亲自率军去攻打越国,打了胜仗,却让越国的俘虏把自己刺死。
三公子夷昧依次当立,他也不肯登基,坚持让位于季扎,并说季扎访问徐、鲁、郑、卫、晋诸国的时候,各国的君主和大臣没有一个不佩服他的。原来,季扎奉吴王余祭之命出访各国,在鲁国,各种谈吐,使鲁人钦服。至齐,与相国晏婴交了朋友。适郑,与相国子产交换衣带作为纪念。及晋,与赵武、韩厥、魏舒相友善。尤其是他访问徐国的举动,更是让世人感动。季扎和徐君会谈的时候,徐君很是羡慕地瞧着他随身佩戴的宝剑。徐君没有明言,但季扎知道他欣赏自己的宝剑。季扎很想送给他,可因为还要访问别的国家,不能没有防身的兵刃,只好作罢。等到季扎完成使命回来,再过徐境的时候,徐君已经死了。季扎到他的坟上去祭奠,临走时解下宝剑,挂在坟前的树上。随从不明白,便问:“徐君已经死了,还送宝剑干什么?”季扎回答道:“贵在心交,我的心里早已答应送给他,怎么能因为人死了就失去信义。”这样一来,夷昧更加敬重季扎,诚意让位。但季扎宁死也不同意,夷昧只好自己作吴王。他采纳季扎的建议,罢兵安民,交好各国,太太平平地作了几年吴王。
吴王夷昧身患重病。临死时,他重申父兄之命,要季扎接替王位。季扎再度拒绝,并逃到边邑延陵躲藏起来。国不可一日无君,群臣遂奉夷昧的嫡长子州于为王,改名僚,称吴王僚。
再说诸樊有一个儿子,公子光,他可没有长辈们那么谦逊,他认为,如果没人做吴王,就应该是自己做才对,自己是老大诸樊的儿子。于是就开了杀戒,请专诸刺杀王僚。吴王僚死后,他就上位了,他就是吴王阖闾。吴运当初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就认为,从春秋的和平变成了战国的残酷,是吴王阖闾造成的。首先是破坏了父辈们相互礼让的规矩,其次,杀了王僚以后,心中有愧,想用战争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于是,向越国开战,导致吴越两国水火不容。而任用孙武以及伍子胥,采纳他们的主张,兵不厌诈,背后是把独裁统治变成合法性的企图,为了后来更加狠毒的商鞅,任用流氓管理国家铺平了道路。儒家是用礼乐,在人们头脑中建立等级观念。他们演礼并没什么特别的意义,目的就使什么人能听,什么人不能听,以此建立等级。类似后来的代表大会,会上是不讨论真正议题的,但是,坐在哪里就代表了你的等级。这套玩意后来玩不转了,才出了商鞅,让一群流氓把人按在某个等级上,不许说话。
从这里看出,春秋时代,并不像后来那样,一个个为了王位争得你死我活。因为当时做国君,不像后来那样奢侈腐化。如果当时有一个可以发表意见的国会,以及为百姓发声的报纸,人们习惯于竞选演说的话,事情不会闹到像后来那样残酷的宫斗。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4 21: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