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再来(11)不能靠贵族间的亲情、友情治国

作者:苏诚忠  于 2021-5-15 06:3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除了吴国以外,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燕国,燕国国君燕王哙是一位励行节俭,反对奢侈,爱惜民力,提倡耕作劳动“苦身以忧民”的君主。有一次,苏代为齐国出使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如何?”苏代回答说:“必定不能称霸。”燕王哙说:“为什么?”苏代回答说:“因为不信任他的大臣。”苏代的用意是激发燕王哙尊重燕国的子之。此后,燕王哙变得特别信任子之。子之因此以百金赠送苏代。 
另一位大臣鹿毛寿对燕王哙说:“不如将国家禅让给国相子之。人们称道唐尧贤明,就是因为他要将天下禅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于是,尧既得到了让天下的美名而实际上没有失去天下。现在大王将国家让给子之,子之必然不敢接受,这样,大王与唐尧就具有同样的民望。”燕王哙于是将国家托付给子之。
后来,又有人说:“夏禹举荐伯益,此后仍用夏启(禹之子)的人做官吏。待到年老时,认为夏启不能够担当天下重任,而将天下传给伯益。不久夏启与其同党攻打伯益,夺回天下。天下人说夏禹名义上将天下传给伯益,实际上过后便让夏启自行夺取天下。现在大王说将国家托付给子之,而官吏全是太子平的人,这就是名义上交付给子之,而实际上还是太子姬平当权。”燕王哙于是将俸禄三百石以上官吏的印信收起来交给子之。子之南面而坐行使国王之权,燕王哙年老不理政事,国家大事都由子之来裁决。
第三个例子就是赵武灵王的禅让了,我们以后会讲到。这几件事能够说明,并不是人人都喜欢搞个人崇拜。的确有不少的国王,真心希望改变父子传位的制度。他们是聪明人,明白这种制度对人民不利,对自家也不利。西方国家的历史也使吴运看到:当年荷兰与英国一步一步走向民主的步伐,都是贵族领导的。难道他们愿意自我革命吗?并非如此,而是,他们看到了,当自己的权力与贫民逐渐平等以后,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包括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因此,他们走民主之路坚定不移。但在中国的东周时期,没有一个国王,一位学者的智慧能够看到这一点,更没有人想到用人民投票选举的方式产生领导人。虽然禅让,但是,没有百姓的参与。没有百姓的参与就不会有正义可言。欧洲民主的最初思想来自马丁路德要求宗教自由、平等。而东周时代的学者中,具有反抗精神的杨朱,墨翟,庄周以及农家,受到了儒家、法家勾结政治势力的不断打压。这就给吴运在这里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偶然因素值得商榷;一般的情况下,小时候,被人作贱过的人,最喜欢被崇拜。比如秦始皇,毛泽东,希特勒,斯大林。还有就是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他小时候曾经被人扔到水池子里面,所以后来也特别喜欢搞个人崇拜。这位维护封建统治的路易十四,最终被开明的英国人打垮也对英国的民主起到推动作用。相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加严酷的封建制度,完全毁灭了中国走向民主的可能。孟子高度评价上述这种小时候被摧残的人,说他们是孤臣孽子,喜欢思考问题。但总体来说,春秋时代的中国君主政治,远不像宫斗戏中描写的那样没有正义,只有尔虞我诈。之所以变成这样残酷的原因是儒家与法家的煽风点火。因为,只有宫廷斗争激烈,他们这些抱独裁者大腿的人才有出路。可是哪来那么多的动荡?皇帝一天的消费也就是三餐一宿。就算标准高一点,能高到哪里?所以只要他不想发动战争,不搞运动,国家就不会有大起打落。相反,如果每个大臣都要攀比权力,而为了攀比挑唆皇帝打仗,那就不得了。这就是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开始,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百姓的参与,只有皇帝与大臣有资格议论国事。上面这三个故事还说明:没有一个合法的制度,仅靠着亲情来解决问题,那么,只要在善良的人群中,出现一个贪恋权势的人,立刻就能让整个群体,以及整个环境变得残忍无比。比如吴王阖闾,就是为了一己之私,将前辈的温和政治变成残暴统治。俄国的列宁,将原本的温和政治,变成势不两立的阶级斗争,他的继任斯大林把这种残暴行为推得更远。还有就是袁世凯称帝,将原本温和的民国政治,变成了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以及毛的延安整风,将原本多少还有一点人性的党,彻底灭绝了人性。三权分立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权力的相互制约,谁也不要用亲情讨好别人,谁也别想利用亲情拉帮结派,任何人都有被选举资格,你自己有主张,为甚么不自己竞选,却祈求亲情的庇佑?诸葛亮不需要刘备三顾茅庐,自己竞选就能成为总统。
任何独裁者,其实心中都没有底,如果不是一群马屁精的忽悠,他们本来不会膨胀的。独裁者的信心来自对外扩张,而民选总统的信心来自选票;世界人民没有一个希望打仗。所以,只要独裁者存在,各国的纷争就不会结束,除非他们一统江湖,或者一败涂地。
有了国王次虫的支持后,吴运开始思考进行君主立宪改造。首先是草拟宪法:中山国属于全体中山人民。人民享有言论、出版、信仰、集会、结社、迁徙、罢工和游行示威等权利。人是国家的主体,政府服務于人民,政府因人民而存在。公民不论社会地位、职业、性別、经济狀況、种族、肤色、宗教或政治信仰,其人格、尊严都是平等的。
宪法虽然提出了,但目前,中山国还不能由国王一人说了算。所以次虫要吴运三日后,与大臣们进行一番辩论,然后再做最后决定。这中山国的相国司马憙说话很有分量。他是什么背景?原来,中山王厝死后,司马家的逐渐坐大,致使中山王厝的儿子,中山王舋想要消弱他家的权力,但到死都没能办成。这位司马憙至今没敢篡位的原因,还是被儒家的礼法所约束。他对孔丘非常佩服。认为孔丘软硬适度,是当代不可多得的伟人。据说,有一次,司马憙在中山君面前,就“非攻”的主张诘责墨家学派名叫师的人,(墨家反对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非攻’)司马憙不同意墨家说法,他对师说;“先生您所主张的是‘非攻’吧?”师说:“是的。”司马憙说;“假如君王发兵攻打燕国,先生您会反对吗?”师反问:“这就是说,相国您会赞成攻打燕国喽?”司马憙说:“当然。”师说;“假如赵国发兵攻打中山国,相国您也将赞成攻打中山国吗?”司马憙无言以对。由此可知,儒家认为,英明的君主应该懂得强国打弱国的道理;而墨家主张,谁也不该发动战争。这与现代的普世价值很接近。很多史学家认为,中山国没有被列入战国第八强的原因,就因为这位司马憙是《史记》作者司马迁的远祖。他虽然是孔丘的粉丝,却被儒家所不耻,因此,同为儒家的司马迁故意不记录这段历史。如今这位中山王次虫,也想像父亲那样,褫夺司马家的权力。他是听说了吴运在扶柳进行的反封建演讲,有意请他出来对付司马憙。这也是为什么要吴运三日后与大臣们对话。
朝堂上,当吴运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开始的时候,以司马憙为代表的几位大臣表示反对,但是,经过仔细思考后,有些大臣还是有赞成的。因为,他们相信,如果按照一人一票的方法选举议员和首相的话,他们的胜算很大。因为,他们可以让封地上的人们投自己的票。这实际上是增加了手中的权力。不过,当吴运讲到,以后还会有土改的时候,这些大臣犹豫起来。如果土地都变成资本,那么,他们自己土地上的人民,还会和从前一样的听话吗?宫廷斗争经验分丰富的司马憙,看到吴运的年龄,往大里说不过十四岁,因此,并不认为他有什么野心。但是当吴运讲完后,司马憙又有些举棋不定,万一自己反对的事情要是成功了,那会有什么后果?但他,又害怕变法不成功,会把自己牵连进去。为了慎重起见,他用平静的语调问,“这位小兄弟,请问你知道中山国的江山是怎么得来的吗?”
吴“当然是先王打下来的。”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0 00:2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