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可怕的病毒 [2020/01]
- 陈破空欠考虑 [2020/01]
- 策略与机遇 [2020/03]
- 乱世也要生存 [2019/11]
- 权本主义----手机 [2023/09]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19/06]
- 习近平的选择 [2019/12]
- 范冰冰VS赵家人 [2018/10]
- 川普为何屡赞习近平? [2020/02]
- 中国芯 [2018/04]
- 介绍两位墙内学者 [2019/08]
- 张首晟的心结 [2018/12]
- 说绘画 [2020/10]
- 教育是这样腐败的 [2017/05]
- 谈谈郭文贵 [2017/05]
- 谈爱国 [2019/07]
- 还‘共产’吗? [2017/06]
- 换个角度看香港 [2019/08]
- 神秘的基尼系数 [2017/06]
- 公德与私德 [2018/07]
- 澳洲高校风云 [2017/08]
- 无法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共 [2019/09]
- 统一的希望 [2018/05]
- 一个使美国矮小的政策 A Policy Making America Smaller [2019/03]
- 谈“母亲论” [2019/06]
- 世界新秩序 [2024/12]
- 核讹诈的杰作 [2022/02]
吴运先开口了,“所以,我们应该寻找一种与身体条件无关的武器,才能让更多的人在武器面前,比较地平等。”
“这个,恐怕有点难吧?”墨翟说,“哪有那种便宜事?又要让箭飞得快,又要不费力。”
吴运说,“当然有。咱们先分析一下,使用弩弓时发出的的力量来自哪里?”
“当然是把力加到弓背的结果。”
墨翟曾经对于力有过描述,他说,“力,形之所以奋也。”用现代话说就是“一切形体的运动变化,起因都是力。”另外他对重力也有描述,“力,重之谓下,举重奋也。”
吴运说,“说得更加明白一些,是当人把力量积蓄在弯曲的弓背上以后,整个弩弓就有了一种蓄势待发的能力,在合适的时机,将这个力量释放出来,对不对?”
如果对一个中学生讲,直接说‘势能’就完,可是他面对的是一位对现代术语毫不了解的古人,而且也对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换没有什么概念,所以要绕圈子。
墨翟说,“对是对,不过您说话有点啰嗦。为什么不直说呢?”
“怎么才算是直说?”
“您就说,拉开弓以后,那个弓背就有了力量,就能把箭射出去了。”
“我想说的关键问题是那个蓄势待发的状态。这才是关键,少了这句话,我后面的话就失去了意义。”
“您还想说什么?”
“我还想说,如果这个蓄势待发的状态,不用胳膊上的力气去拉,也能得到,那是不是说,没有力气的人,也能使用这个武器吗?这样一来是不是人人平等了?”
“你又绕回来了,胳膊不用力,怎么会让弓弯曲?”
“注意,我说的是‘蓄势待发的状态’不是‘弓弯曲’。”
“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是,一种需要用胳膊拉,另一种不用胳膊拉,而状态是相同的。”
这可把墨翟说糊涂了,他自言自语地说,“不用拉,蓄势待发。那是怎么变出来的?”
吴运说,“这种东西叫做能量,能量有两种,一种叫动能,另一种是势能。飞行的物体上带有的能量叫做动能,静止物体上含有的能量叫做势能。用胳膊去拉弓,实际上是把胳膊上能量,积聚在弓背、弓弦和弩机上。”
“你的意思是说,能动的物体上,都带有动能,而他们不动以前,都有势能。”
“这其实就是为了表达方便而已。除了动与不动,还有其他能量,比如,我们烧水时,把柴点着,发出了热,这也是能量,叫热能。”
“那么吴先生想要说什么?烧火也能让箭飞出去?”
吴运笑了,他进屋拿出一小包火药来说,“你看”,说完扔进一个火星,火药突然爆炸。墨翟吓了一跳。
这时,吴运家门前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群中还时常爆发惊诧的声音。
吴运说,“这叫火药。它就能让咱们烧火把箭飞出去。”
墨翟问,“那它的势能是不是很大?”
吴运,“他的能量远远不如一片树叶燃烧时的能量。只不过,它可以把很小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感觉上它的能量很大。”,
“不可思议。”
吴运说,“一切事情都不神奇,但是,当换一个角度观察后,就感觉神奇了。很多事情,之所以不被我们理解,是因为我们还没能找到容易理解的那个角度。比如,把火药看成是一种蓄势待发的能量,而火星就是释放这种能量的扳机,那么,我们还需要用胳膊拉弓吗?”
“噢,我明白了,这就是为什么刚才先生说了那么多绕脖子的话。目的就是改变思维的角度。”
“对,除了改变思考的角度,改变叙述的角度,也会达到类似的效果。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诚实的人,他会引导你获得正确的角度,但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心怀叵测的人,他会诱骗你掉入陷阱。我们通常说这种人是骗子。”
接着,吴运找来一个竹筒,将火药填入,然后塞上一块石子,从竹筒壁上的小孔将火药点燃,砰的一声,石子飞出老远。墨翟看了后点了点头。他问,“吴先生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