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可怕的病毒 [2020/01]
- 陈破空欠考虑 [2020/01]
- 策略与机遇 [2020/03]
- 乱世也要生存 [2019/11]
- 权本主义----手机 [2023/09]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19/06]
- 习近平的选择 [2019/12]
- 范冰冰VS赵家人 [2018/10]
- 川普为何屡赞习近平? [2020/02]
- 中国芯 [2018/04]
- 介绍两位墙内学者 [2019/08]
- 张首晟的心结 [2018/12]
- 说绘画 [2020/10]
- 教育是这样腐败的 [2017/05]
- 谈谈郭文贵 [2017/05]
- 谈爱国 [2019/07]
- 还‘共产’吗? [2017/06]
- 换个角度看香港 [2019/08]
- 神秘的基尼系数 [2017/06]
- 公德与私德 [2018/07]
- 澳洲高校风云 [2017/08]
- 无法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共 [2019/09]
- 统一的希望 [2018/05]
- 一个使美国矮小的政策 A Policy Making America Smaller [2019/03]
- 谈“母亲论” [2019/06]
- 世界新秩序 [2024/12]
- 核讹诈的杰作 [2022/02]
吴运逐渐把封建领主的真面貌,以及土地掠夺带来的维护摆明以后,支持他的人在缓步增加。但是还没有达到理想的人数。
吴运也知道,对他们来说,这些观点太突然。他知道,推广宪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普通百姓还没有完全从旧有的等级观念中摆脱出来。欧洲国家摆脱这个观念花了几百年的时间,比如,《最后的正义》Michael Kohlhaas展现的,16世纪的法国塞文山脉中,富有的马商米夏埃尔·科尔哈斯遭人陷害后,他组织了同样受贵族欺辱的人们起义,最后,虽然得到了正义的审判,但是,贵族只是三年的徒刑,而他却是受到绞刑。吴运懂得,很多事情不能一次性解决,真的解决了,就会出现文革那样;权力被野心家劫持的现象。只有当人民真的懂得民主自由的价值以后,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太平。世界和平不能靠一个人来完成,它需要所有人之间的相互信赖。
另外一个现象逐渐复出水面;天下只有中山国规定了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八小时的制度。吴运坚持这一点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充分的休息,才有条件开发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在报纸上不遗余力的宣传这一点,但国会还有不同的声音。这使得有些工厂依然实行996的工作制。就连墨翟也认为,减少工时,会浪费国家的资金。他的理由是,农民在农田劳动,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工时,也不懂什么是休息日。人家不少照样的过了几千年?还是没有弄明白,改革的目的是开发民智,防止内卷;不是为了赚钱。
此时,一个危机正悄悄接近中山国,这一年,在中山国的西面,赵王姬雍前往各处边境进行实地考察。之后他派遣李疵前往中山国刺探中山国的军事布署。李疵遵照赵王的吩咐,认真收集了中山国的情报。他发现,中山国的军费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军队的人数也在减少。尤其是在司马憙打压下,各位老将军,怨声载道。
回到赵国后,李疵告诉赵王:“中山可伐也,大王如果犹豫不决,将被燕国人占了先机。中山国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吃苦耐劳的中山国。他们的人民,腐化,堕落。每顿饭都要有肉吃。衣服经常变换花样,有的女人,上午一套衣服,下午一套衣服。出门必须乘坐羊车,致使灵寿城中街道堵塞。政府不得不每天在各个城门限制羊车的数量。女人的胳膊和腿又细又长,一点肉都没有,这样女人生孩子都困难。很多人一觉睡到中午才起。起来后就去股市。中山大兵身上倒是肉多,有的胖得像个球。说起话来娘娘腔。他们迟早会灭亡。”
赵王雍问,“什么是股市。”
李疵,“就是中山国的赌场。他们换了一种叫法。”
他告诉赵王姬雍,赵国与中山国的军事差距,仅仅在于军队的服装。赵国虽然兵强马壮,人口众多,但是,长袍大袖的服装不利于马上作战,只要改换中山国的军服,就能够弯道超车,战胜中山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胡服骑射,赵国大臣肥义也附和李疵的说法,将胡服骑射总结成‘以夷制夷’的先进经验,当作基本国策进行宣传。为了推行这个既定方针,赵王姬雍对国内各位贵族进行了耐心细致说服工作,同时也消耗了他本人绝大部分的政治资源,最后,终于使各级权臣转变观念,支持改革。
经过各种准备后,赵王姬雍便开始大举进攻中山,兵分两路,以二十万之众南北入侵。南路军由赵王雍总领,以赵袑统领右军,许钧统领左军,赵章统领中军。北路军由牛翦统率骑兵,赵希、赵与率领步兵,同时进入中山国。
中山国有两万名半职业军人,战车两千辆。所谓半职业军人就是每五天出操一次,每次能领到三斤小米。生活不够,还要靠其他工作补贴。面对赵国二十万正规军还真有些力不从心。
听到这个消息,国中的老将军们感到高兴。原来,当年中山王舋即位后不久,司马赒(司马憙的父亲)向中山王建议在王城以东二十里处的军事防御区内,建造一处军用地下粮仓,用于储存军粮,以备战争时应用。第二年,他又建议对当时的军队进行了全面的治理和整顿,命30岁以上的军人解甲归田,征18—25岁的青壮年入伍当兵。军人有功者减免赋税,将士立大功者加官进爵。经过治理,中山国曾经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军队。但是,这么多年承平日久,当兵的没有立功机会,一直被司马憙打压。这些老臣也不怕打仗,真打败了,顶多是换个主子。可是次虫国王就不一样,打了败仗,他就什么也没有了,不杀他,是他走运。到了这个时候,吴运知道,如果不亮一手,以后的改革就没办法进行了。这场仗打不赢,以后也就没有土改了。
听说要打仗,中山书院的学生自发的组织起来了,他们要求参加战斗,保卫自由,保卫资本主义制度。这个书院的毕业生已经有一万多人,在校生三千。与这个学校有关的企业有上千个,雇佣的劳工十五万。由这些企业带动的饭馆,超市,室内装修,个体手工业者等等,几乎占到中山国就业人口的90%。由此带动整个中山国的民众斗志昂扬。
这一天,中山国国会讨论是战还是降的大事。吴运要求参加讨论。以他的地位,国会和大臣们自然是接受的。吴运把赵国部队进军的日期、人数,行进的路线、目前的详细位置。各军主将的名字等等,以及中山国,各地驻军,可以调动的部队,详细向在场的大臣们做了汇报。大家面面相觑,这些情报就连他们这些天天看报纸,看国情咨文的人都不清楚。吴运是怎么知道的?
前文我们提到过,吴运很早就给学生们讲过赫兹试验。原来,这曾是文革前,北京孩子们风靡一时的玩具。那个时候,各种媒体不断的宣传电气化,以及电子工业的重要性,因为列宁说过,“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就是共产主义。”宣传的力度不亚于当今的芯片。其实,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直到二十一世纪,中共为世界展示了一幅封建主义追赶资本主义科技,而永远也赶不上的长长画卷。五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从电子管过度到晶体管,中共政府立刻赶了上来,并把最新的知识灌输给年轻的一代,希望他们在未来,赶英超美;从此留下了一个惯例,或者叫传统,就是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留给下一代,让他们完成。自己致力于位下一代制定计划。但到了下一代,整个世界变化了,没人执行,也没有必要执行上一代的计划,因为,在下一代人眼中,上一代人的计划太可笑。五十年代出生的人,起名都是超英,超美。到了六十年代文化革命,学校都没了,大街上的下一代人最时髦的是交换毛主席纪念章。只有当年坚持玩半导体的某些上一代人,还在醉心电子梦。当时,电子元件的价格远远超过纪念章的出厂价。所以,很多上一代的人就利用各种关系,购买大量的纪念章,用它们与下一代人交换晶体管元件。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国门打开,大家发现,资本主义已经不玩晶体管,而是把集成电路玩得炉火纯青。吴运第一次听说集成电路,是有一次,中国使用苏联导弹,打落一架美国U2型飞机。飞机上的电路让专家大吃一惊,不知道是什么,就说是一个小陶瓷片(其实,当时中共已经试制成功集成电路片,只不过美军飞机上的集成电路,体积更小而已)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集成电路不断的变小,就是现代的芯片;依然在追赶的路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封建主义不可能追上资本主义。中共只要改成民主体制,不必这么全民动员,早就在很多方面超过欧美;像台积电一样。
话说吴运这么多年与世隔绝,但记忆中当年那些老旧的知识,却比当今的学生更熟悉。所以回到春秋战国时代,很接地气。回过头来再说五十年代,几乎所有的北京男孩都热衷于制作矿石收音机。有一部电影《童年的收音机》说的就是当年的情况。各个少年宫、少年之家为中、小学生准备了各种电磁波传递的演示装置。吴运就是那个时候,接触到这些内容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能量很弱,需要经过放大才能被接受到。但如果是火花电报机,那就非常容易了。连电子管或晶体管都不需要。火花电报机由于占用频道太宽,已经被世界禁用,一般教材中,顶多一笔带过,而吴运却实实在在的安装过。它的主要元件就是电感(线圈)、电容、电池、天线和按键,非常简单。
仅仅是接收信号的装置上,需要有一块黄铁矿。当时称这个为‘矿石收音机’。它的元件也是电感、电容、天线和耳机。那时吴运的姑姑在地质博物馆工作。地质博物馆在北京西四的羊肉胡同;紧挨着地质部。有一次,地质博物馆处理了一批标本,姑姑拿回家给吴运玩。其中有石英,方解石,铜矿,铅矿,还有一块两厘米长,一厘米直径的黄铁矿,吴运一看,大喜过望。那个时代,市面上能够买到的矿石是一个黄铜的套筒。里面放有一块一毫米厚,二分之一小拇指盖大小的黄铁矿。而姑姑给他的这一块要是做成矿石收音机,那得做多少?
矿石收音机最大的不方便就是天线。至少要有五米长的天线,最好是水平线。如果是在北京城里,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你家有这玩意。文革时,在北京,安装矿石收音机虽然无法禁止,但要是家里有这东西,就会被小脚侦缉队注意,看看你是否偷听敌台,那可是一大罪状。但是被遣散回到老家后,吴运在自家的院里拉了一根七米长的晾衣铁丝,村里没人知道这是什么,所以,从来没有出过事情。夜晚,吴运能够听到美国之音,莫斯科广播电台,和平与进步广播站,自由亚洲电台等等。来到中山国后,吴运已经记不住是哪天墨翟把电报接通的消息告诉他的,但是他能记得,通过电报传到中山旬报的第一个秦国消息是:秦王的一位公主弄玉与其夫婿萧史乘紫凤和赤龙成仙飞离。当时,这条消息让吴运着实感到震惊,他原以为,这仅仅是一个传说故事,没想到,真有其事,但他还是弄不清楚,哪里来的紫凤和赤龙?
如今,吴运少年时代的玩具派上了用场。几年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吴运已经在各个诸侯国中安插了自己的情报系统。他倒不是为了军事目的,而是为了商业情报。这就是他在商战中,从来不会亏本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