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可怕的病毒 [2020/01]
- 陈破空欠考虑 [2020/01]
- 策略与机遇 [2020/03]
- 乱世也要生存 [2019/11]
- 权本主义----手机 [2023/09]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19/06]
- 习近平的选择 [2019/12]
- 范冰冰VS赵家人 [2018/10]
- 川普为何屡赞习近平? [2020/02]
- 中国芯 [2018/04]
- 介绍两位墙内学者 [2019/08]
- 张首晟的心结 [2018/12]
- 说绘画 [2020/10]
- 教育是这样腐败的 [2017/05]
- 谈谈郭文贵 [2017/05]
- 谈爱国 [2019/07]
- 还‘共产’吗? [2017/06]
- 换个角度看香港 [2019/08]
- 神秘的基尼系数 [2017/06]
- 公德与私德 [2018/07]
- 澳洲高校风云 [2017/08]
- 无法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共 [2019/09]
- 从《风筝》说起 [2018/01]
- 统一的希望 [2018/05]
- 一个使美国矮小的政策 A Policy Making America Smaller [2019/03]
- 谈“母亲论” [2019/06]
- 核讹诈的杰作 [2022/02]
老聃和庄周一直希望统治者能够尽量放弃权力。少去干涉固有的社会和市场秩序。遗憾的是,他们没有说出天子放弃权力以后,社会秩序谁来管理?这个问题早在古希腊时代就被人们自发地解决了。这就是现代民主制的雏形。民主制经历过数千年的风风雨雨,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不敢说它就已经完善了。或者说,正是由于它的不完善,为无数的有为之士找到了表现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机会。
西方国家很多人研究老、庄感觉非常困惑。1980年左右,我在故宫遇到一位罗马尼亚人;当时的东欧还处在苏联的统治之下。他看着一幅匾额上写着“无为”二字,就问我是什么意思。我说,“无为”的意思,就是不要做什么。他想了想问,“为什么什么都不做,是懒惰吗?”从这里,我认识到,要让西方人理解这两个字有难度。因为,他们的驭民术还没有达到中国历史上的高度。干什么事情都很直白,不懂得政府减少干预的重要意义。因此所以,他们认为,什么都不做就是“懒惰”。
老、庄提了无为之治,经过几百年的沉寂后,到了汉朝初年,有了一些眉目。关于,“礼运”的作者是谁?曾经有过争议。有些人认为“礼运是战国末年或秦汉时期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孔子参加蜡祭。仪式结束后,他走出宗庙大门,爬上楼台游览,想到了鲁国,长叹一声。他身边的言偃问:“夫子为何长叹?”孔子回答:“大道实行,以及夏、商、周三代明王当政的日子,我孔丘都没能赶上,那是我向往的时代。那时,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选取贤良和有能力的人来治理国家,人与人之间言而有信,和睦相处。因此人们不只将自己的亲人看作亲人,不仅仅将自己儿女当作儿女,让老年人可以颐养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能的机会,让年幼的人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使鳏夫、寡妇、孤儿、年老无后和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各尽自己的职责,女人都有自己的丈夫。人们不会浪费财物,但节省下来的东西并不是非要归为己有。人们担心自己的能力无处使,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才出力。所以,阴谋诡计被抑制而无法实现,烧杀抢掠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因此住宅的大门无须关闭。这样的社会就叫大同世界。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大同社会’就类似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领导人是由选举产生的,凡是弱势群体,都有生活保障。不同的是,古代人们认为男人是女人的饭碗;因为古代,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体力。所以说,“女子都需要有自己的丈夫”。而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大量的工作已经不依靠体力,女人也可以工作;这一条是古人没有想到的。每个人都珍惜财物,并不是为了私藏它们,而是一种美德。我们能够看到,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人家门口摆放着用过的家具,电器,工具,图书等,随便拿。不但增加了物品的使用寿命,还减少环保成本。老年人在公交车上,如果携带重物,一定会有人上前帮忙。更不要说摔倒后,立刻有一大群人过来搀扶。由于制度设计合理,工作时间不长,个个精力充沛,想象力和创造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担心的是没有展示才能的机会。能够赚到大钱更好,赚不到大钱,也不会饿死。当人人都有希望,都忙于自己的前途时,怎么会有烧杀抢掠的事情?即使有阴谋诡计也很难实现。
对比西方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并非源于马克思,而应该从柏拉图的《理想国》算起。)提出的,人们为兴趣工作,按需分配;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有的人兴趣就是冒险、犯法、捣乱,这种人如果也按照兴趣工作那岂不是天下大乱?所以,必须要有法律,而法律必须是由全民认可,全民同意,不断地按照多数人的想法修改的规则。这与所有的‘共产主义’人治社会格格不入。西方学者提出这种人治的理想社会,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真正的专制统治。如果他们经历过类似中国这样两千年的权本主义,并积攒了两千年为帝王诡辩的宣传文献,他们也会明白,只要是人治,绝对没有好日子过。这就好像西方学者,当年羡慕东方人的科举制度,认为,中国人只要能够通过考试,就一定有饭吃,而他们没有这种制度,即使是最天才的学者,也可能流浪街头。这其实是他们的幻想。古今中外都一个样,任何人,只要没有自立能力,就没有真正的自由。较为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在绝对独立与绝对自由之间摆动,摆角由人民通过法律来选择。一方面,社会应该尽早发现真正的精英,另一方面,得到认可的精英也应该懂得自爱。
“礼运”接下来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小康社会: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集团、帮派)的财产。人们只将自己的亲人当亲人,自己的儿女当儿女,财产和劳动力都(打着公有的旗号)成为私有的。天子诸侯的权力世袭,已经成为名正言顺的礼法,修建城郭沟池作为防守。制定礼仪作为纲纪,(不用法律只用习惯来统治)以此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专一,使兄弟关系和睦,让夫妻间关系互敬,确立各种制度,划分田地和住宅,敬重有勇有谋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因此,诡计悄然而生,战争也因此而爆发。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因此成为最杰出的人物。这些君王,没有一个是不严格奉行礼制的。他们彰显礼制的内涵,并用它来衡量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揭露过失,以此彰显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树立榜样。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即使是有权势的人也要退位,百姓也会将这种人看作祸害。这样的社会就叫小康社会。
从这里看出,小康社会就是权本主义社会。首先是,权力必须掌握在‘赵家人’手中,按照陈云的话说,“还是我们自己的孩子靠得住。”一切按照等级行事。由礼法规定了君臣父子关系,该喜欢谁,不该喜欢谁是按照习惯来的,而不是你的真心感受的流露(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来自百姓真实的感受和需要。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任何发明都不会被百姓接受,或者说不赚钱,不能持久。而儒家坚持礼法,就必须压制百姓的感受。后面的发明创造就更是免谈)。一个人的诚信,不是像资本主义那样,用你的身家来衡量。而是,权贵们试探、考验后决定的。经过多年权本主义的实践,人们发现,历朝历代,篡权的大多数是儿子或者亲信,兄弟反目成仇的数量,远远超过资本主义用利益评估的信任。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中,尽量避免亲朋之间有利益关系;真正的利益关系只出现在商场上面。如果在生意场上出现了亲情,那么,最后一定得不偿失,更有可能两败俱伤。资本主义用法律来掌控社会。权本主义使用习惯(礼)来控制一切。权本主义不能使用法,因为,法律是民主协商后的产物。权本主义既然没有民主,当然只能使用千年不变的习惯。这种做法,造成权本主义即不懂得科学,也没有创新的能力。所以说,资本主义与权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商纣王坚持任人唯贤,只要有能力,连囚犯也可以重用。这就成了周武王给他判定的一大罪状:不任人唯亲。此外,权本主义的小康社会中,对于思想严格的管控。按照孔子的话说是“不逾矩”古代使用的是“礼”,现代使用的是“红头文件”,这种做法导致人们缺乏想象力,不敢创新。而没有想象力的民众又导致经济的落后。等到大家都受不了的时候,就来一次革命,新的统治者重新建立等级和权重。最后一句是最为矛盾的:“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即使是有权势的人也要退位,百姓也会将这种人看作祸害。”这里的矛盾就在于,一个独裁者,即使有越轨的反常行为,他会承认吗?谁来判别?古今中外,哪个独裁者会自己退出历史舞台?百姓将他看成是祸害,他就下台吗?从这里看出,中国人研究政治,永远都是避重就轻。结果导致了中国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善始善终。
小康社会的一切描述,大陆中国早就做到了。唯独这最后一句没有做到。按照历史上的习惯,或者有人篡权,或者农民起义,才能推翻原有的统治,靠独裁者自觉下台,绝不可能。
孔子与柏拉图的人治思想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认为圣人不会出错。其实就是他们自己想当皇帝。至于怎样的人才算是圣人呢?谁也没有说清楚。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就算有孔子那样的修行,也要七十岁以后才能做到不逾矩。那么,在此以前,都可能逾矩。因此,不该当皇帝。而中国皇帝的平均寿命仅仅39岁。照此看来,几乎没有一个皇帝配用“圣上”的称号。
直到最近才看到有人发现《礼运》是汉代的戴圣写的,这就对了。为了说明权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我们曾经引用过的淮南王刘安的《齐俗训》而《礼运》也是汉朝人写的。《货殖列传》还是汉朝人司马迁写的。这三个人都在汉武帝之前,或者同時。这说明在汉武帝之前,由于文帝和景帝大力提倡老、庄的‘无为之治’,‘与民休息’。使得资本主义的势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应该是当时的学者们深刻地总结了儒家、法家等权本主义的危害,进行反思,从新认识周朝以前的做法,从新思考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思想。汉武帝为了打仗,利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中国从资本主义边缘,再次陷入权本主义的深渊。就洗脑方面,汉武帝也听取了董仲舒的意见,大力扩建“太学”由这些学员向全国灌输权本主义思想,形成了类似‘党校’一样的宣传组织。汉朝的衰落从此开始。一方面,汉武帝发动战争后,中国人口从三千万锐减一半,只剩下一千五百万。另一方面,百业凋零,直到灭亡就一直没有缓过气来。如果当年得到政权的是刘安而非汉武帝刘彻。那么,中国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淮南子》除了探讨权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别之外,还思考了法律和执法问题:“从前,司城子罕辅佐宋君,一次他对宋君说:“国家的安危,百姓的治理,均取决于君王施行的赏罚。这爵禄的赏赐,是人民所喜爱的,就请您国君亲自执掌;那诛杀刑罚,是人民所怨恨的,就由我来担当这角色。”宋君听后说:“好。我受百姓赞美,你受百姓怨恨,这样一来,诸侯们就不会嘲笑我了。”但实际上宋国人知道生杀大权掌握在子罕手里后,大臣们就亲附子罕,百姓们都畏惧子罕,不到一年时间,子罕就将大权旁落的宋君杀掉而篡夺了宋国的政权。所以《老子》说:“鱼不可脱离池渊,国家的‘利器’不可随便让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