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绘画的认识----2

作者:苏诚忠  于 2023-10-17 11:2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4评论

有关《戈黛娃夫人》的绘画作品非常多。约翰·柯里尔(约1898年)所绘的那幅,是公认最有影响力的。但这并不是说,它的高度就不能再突破了。我尝试了另外一种画法。人们常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时代变了,很多十九世纪的观点,到了二十一世纪似乎应该有一些变化。那个时代,一位高贵的夫人脱掉衣服,赤裸地骑在马背上,具有很大的污辱性,她为了平息战争,她宁愿接受这个污辱。这一脱,几乎交出了自己的一切,赌上了自己的一切,包括丢掉自己的地位和名誉。而百姓们停下了本来的生计,关闭市集,关闭自家的门窗。目的只有一个,给葛黛瓦夫人一个体面的骑行。人群中,有一位偷窥的汤姆Peeping Tom遭到现世报,眼睛变瞎。葛黛瓦夫人虽然一丝不挂,但是,她比那些争王冠,争特权,争面子的王后们,不知道要高尚多少倍。
今天,人民对于性解放的认识,冲淡了当年人们看这幅画的震撼。而且,文学作品《红字》重新定义了道德与不道德的观念,认为,可耻的行为是利用这种事情对弱者的迫害。当下的人们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由于互联网的出现,粉丝和流量就是硬道理。因此,我们有条件思考裸体以外的事情。试想,葛黛瓦夫人走进街道后,发现家家户户关闭门窗,会有什么反应,是无动于衷,还是感觉被人民抛弃?我认为,她应该感觉喜出望外才对。因为,心系百姓的人最能感觉到百姓的意志。所以,她不会灰心失望,只有惊喜;哪怕自己身处一个尴尬的境地。只要有人民的支持,受到的任何污辱就都会变成光荣;为懂得感恩的人民做出牺牲是值得的。相反,她骑乘的那匹白马,看到每天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空空荡荡,却立刻警觉起来。它双耳直立,眼睛翻白,鼻孔耸动,尾巴高举。因为,它不是人类,不明白人类的行为,不理解人类的语言,不懂得换位思考。这说明,只有文明驾驭了野蛮,人类才有和平,反过来,野蛮操控了文明,那就真成了脱缰的野马,最后的结果就是马死人亡。想要不让马猜忌,最好的办法是将它们放归大自然,让它们自生自灭,不要一厢情愿地给它们提供人类的服务,除非它表现出愿意接受。猜忌导致的悲剧不胜枚举,但民间文学中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原故事中那位偷窥汤姆,受到惩罚,眼睛变瞎。但我认为,当今社会,更要注意的是猜忌而非偷窥,猜忌造成的破坏远大于偷窥,前者能够造成重大的伤亡,而后者,反正看不死人。尤其是现代社会,很多妇女抱怨,自己无法和男人一样,不戴胸罩,这是一种不平等。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描写了猜忌杀人的故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高雅文学与民间文学所捕捉和描写的内容是有差别的。不同的时代对于高雅与通俗有着不同的看法。对于同一个故事,同一幅景象,解读的方法也不一样的,因此,我为这幅画取名为《不同的视角》。
摄影术在现代绘画中应该受到重视。如果没有它,想画这幅画就要跑到马场仔细观察马匹的各种表现,理解它们的背后意义,如实的记忆各种画面;其效果可能还不如从谷歌上查阅马匹惊厥时的照片。这使得现代人作画比古人有更好的条件。法国画家热里科(Gericault)的名画《埃普瑟姆赛马》在当代人眼里就很别扭。这是因为热里科没有见到过奔马相片的原因。他凭借肉眼分辨不出马腿在飞奔时的相对位置。摄影术出现以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虽然,一开始,拍摄高速物体时,依然模糊,但画家只要弄清楚马腿的次序,就能把模糊的线条修正好。中国最先受益的应属徐悲鸿,没有摄影术的依托,他画的奔马很难这样生动。
民主国家既需要尖锐的批评,也需要相互理解。如果只有尖锐的批评,没有理解,最后势必要演变成法国革命那种你死我活。相反,完全失去了批评,又会使社会腐化。一句话,人心和理性才是平衡的基石。如果葛黛瓦夫人的一片赤诚得不到人们的回应,以后就没人再做这种事情了。反过来说,当人民用关门闭市的行动对葛黛瓦的善意做出了反应,夫人还是一脸惆怅,这就有些不近情理了。大家至少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很多事情就容易解决了。
原作品中的马上没有马镫,这也许是过去一直认为马鞍是从东亚传入欧洲的。但是,近来人们发现,在很早的时代,欧洲就有马镫,不过不是金属的,而是木制的。
我认为,葛黛瓦夫人的故事很难编写成剧本,但是,它又具有典型的意义。因此,最好的表达方法就是绘画。一幅固定的画面可以告诉人民很多事情,而最重要的是每一位投票人都应该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思考各方面的情况。不肯换位思考就会导致自己和他人的灭顶之灾。
所有的作品中都把葛黛瓦夫人画成十八岁左右的女人,我认为,这是因为这些画都出自十九世纪以后,人们按照那时的标准结婚年龄去设想。但是,我们知道古人结婚很早,朱丽叶结婚时,十三岁。薛宝钗结婚十三岁半。各种作品都表明,在这个年龄上,心智已经非常成熟了。汉朝时,吕太后曾经向所有的女人下了一道命令,让她们15岁以前,必须结婚,否则罚款。正是根据这些历史记载,我把葛黛瓦夫人的年龄画得更加年轻一些。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1 回复 七把叉Archie 2023-10-17 14:10
苏博的文章,高深莫测,所以曲高和寡。没想到还有绘画功底,我除了小学学过一个假期的素描,随后高考恢复就忙读书以外,再不曾尝试绘画。所以对于绘画属于一般性欣赏,对于绘画作品了解也是有限。据说马镫是匈奴发明的,匈奴人和欧洲人发生联系至少是一世纪,那么中世纪欧洲人,应该早就有马镫了。所以那位贵妇没有马镫的绘画是否另有他意?我不懂,瞎猜的。
1 回复 浮平 2023-10-17 21:33
以写实的手法+夸张的表象,明视传统的羞涩,窥视现实的开放,为松绑,还是为理想?difficiency need vs self-growth need, 社会是综合的存在,艺术可为后者对前者的导向,interesting and thought-provoking,I like it。
3 回复 屠龙刀之原界 2023-10-17 23:25
第一张很好,以前看过,如今再看心境竟然不同!以前看时感觉是惊艳,不敢直视;如今是怜惜,是不带一丝邪念的怜惜!

第二张,就是吓人了!
回复 苏诚忠 2023-10-24 14:17
谢谢诸位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10-24 14:4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