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可怕的病毒 [2020/01]
- 陈破空欠考虑 [2020/01]
- 策略与机遇 [2020/03]
- 乱世也要生存 [2019/11]
- 权本主义----手机 [2023/09]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19/06]
- 习近平的选择 [2019/12]
- 范冰冰VS赵家人 [2018/10]
- 川普为何屡赞习近平? [2020/02]
- 中国芯 [2018/04]
- 介绍两位墙内学者 [2019/08]
- 张首晟的心结 [2018/12]
- 说绘画 [2020/10]
- 教育是这样腐败的 [2017/05]
- 谈谈郭文贵 [2017/05]
- 谈爱国 [2019/07]
- 还‘共产’吗? [2017/06]
- 换个角度看香港 [2019/08]
- 神秘的基尼系数 [2017/06]
- 公德与私德 [2018/07]
- 澳洲高校风云 [2017/08]
- 无法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共 [2019/09]
- 统一的希望 [2018/05]
- 一个使美国矮小的政策 A Policy Making America Smaller [2019/03]
- 谈“母亲论” [2019/06]
- 谈谈美国的几任总统 [2024/02]
- 核讹诈的杰作 [2022/02]
今天看到悉尼奶爸分析本拉登的一封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na3qyMnpyI由此想起一段往事。
文革的时候,官方反复宣传老毛《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一句话,“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经过各种潜移默化的暗示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永恒的真理。直到我第一次看《东周列国》上“蹊田夺牛”的时候,才认清什么是法律的公正。除了矫枉过正以外,“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也是中共宣传材料中,不断出现的内容。经过图书馆查阅资料,才弄明白这种做法其实是使双方都不满意的原始社会做法。它不过就是情绪化的一时宣泄而已。
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种以情绪代替法律的问题。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正是这种原因,一切稳定的社会都需要有一个不情绪化的贵族阶级来维护。所谓“君子德风,小人德草。”随着美国创纪录的吸收非法移民,社会中的贵族精神逐渐被稀释。底层社会的肆无忌惮也逐渐现象出来。美国社会的贵族阶级是通过财富积累形成的。他们生活中起伏比较大,因此,还带有一些戾气。很难做到“中庸”两个字。而过去的两百年里,整个世界都被革命的舆论所主导。按照孔子的话说是“小人当道”。老毛一生都用“无法无天”来标榜自己,结果,他活着的时候,就真的无法无天了。在五四时代,以反孔,反中庸之道为宗旨,所以,老毛当年说“矫枉必须过正。”是很时髦的。但它正好是中国数千年来王朝更迭的根本原因。每一个王朝登上历史舞台时,都使用“矫枉过正”的手段,推翻前朝;换句话,它本身就是斜的,掌权后便由斜变邪。促使一股新的力量聚集,伺机推翻这个邪恶政权。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如果人类现在无法改变这种趋势,那么世界最终将回到王朝更迭的时代。
孔子那个时代的贵族,必须通过战争获得地位,这本身就不合法。因此,儒家思想带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但是,到了现代民主社会,财富可以依靠合法手段获得,最高权力可以通过选举产生,没有先天的原罪。任何人获得经济自由后,只要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是贵族精神就可以稳妥地变成贵族,为社会的稳定尽压舱石的义务。但为什么如今我们见到的却是社会越来越不稳定呢?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问题来自学术团体的腐化。现代社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谬误,认为学校是产生新思想的地方。其实,正好相反,学校是“授业解惑”、而非创新的场所。它本身就是一个等级社会。因此,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发明家是辍学以后才有了自己的事业。但另一方面,错觉又强迫人们认为,学校必须走在社会的前面。这种习惯性思维给学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为没有突破,学者就会被淘汰,为了生存,文学院的学者就用一些极端的东西骗取流量。这些人一辈子出了校门,进校门,就是没有在真实的社会里生存过。可想而知,他们的思想中除了教条,还是教条。文科生的成果一般来自经历,与学历关系不大;尤其是信息社会。比如,巴勒斯坦难民营中成长起来的学者,一定比哈佛大学的文科生更加深刻。此外,两百年来的革命教条,就是:“肆无忌惮,哪怕蛮干”;美其名曰“造反有理”。捣乱虽然不是创新,但能获得流量。即便有过影响的人,到了江郎才尽后,也会去捞这根稻草(比如乔姆斯基)。再有一方面,有社会经历,学历不高的成功人士对学校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崇拜。这种迷信导致他们对学校的赞助不问究竟。经过这几方面的努力,一个披着政治正确外衣的魔鬼成长壮大起来。一群知识型乌合之众由此诞生。
回头再看本拉登的那封信。它和所有靠意识形态吃饭的权本主义分子一样,都是在资本主义那里赚点钱,再用这笔钱推动自己的意识形态,企图圈住更多人的思想。但如今已经不是田氏代齐的时代了。现代人的获得,比当年我去图书馆容易的多。只要出现一个引起他们查找手机的现象,你的阴谋诡计就会被揭穿。因此,一个月以来,反犹思潮,经过各国政府的抑制,已经开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