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自媒体stone记的看法——不精明的利己主义投机分子 [2019/07]
- 公子沈:这名马里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真的辱华了吗? [2017/05]
- 公子沈:中国经济神仙也救不了 [2016/04]
- 万达告别房地产,首富一夜洗白白 [2017/08]
- 中国老百姓在乱世中应该如何自保(升级篇) [2017/07]
- 美帝、内债和中国老人:压垮未来中国的新三座大山 [2018/08]
- 撕人家的海报,难道还有理了? [2017/09]
- 公子沈:章莹颖同学在美失踪,中国人在幸灾乐祸什么? [2017/06]
- 勃列日涅夫实现了苏联梦,然后呢? [2017/07]
- 公子沈:中国五大社会阶层的真面目 [2017/05]
- 公子沈:揭露华人的爱国投机主义 [2017/09]
- 章莹颖美国遇害,全家人诈捐骗绿卡? [2017/09]
- 这位人民教师成功预言了祖国的大败局 [2017/07]
- 中国建设国际双一流大学是天大的笑话 [2017/11]
- 公子沈:人工智能是压倒中国模式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7/06]
- 公子沈:一带一路是21世纪中国朝贡新体系 [2017/05]
- 这九个字,可以解释整个世界局势和中国问题 [2017/07]
- 海外华人生存自保指南 [2018/01]
- 作为一名奔驰车主,我对奔驰辱华的不同看法 [2018/02]
- 一名伟大的囚徒:第一个死在狱中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奥西茨基 [2017/07]
- 公子沈:对“辱华”的杨舒平同学讲讲人生的经验 [2017/05]
- 每当意外发生,总有人喜欢秀智商下限 [2017/10]
中国史系列写到了第四篇,我不敢说读完了我的文章就不用再读《二十四史》或《资治通鉴》,但是我可以保证,通过公子沈的诠释,读者能够对中国的历史与社会政治文化,产生更清醒、更因应现实的认知。
不了解真正的中国,不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只有深刻认知本民族的过去,才能理解祖国的现代,并预测我们的未来。
从秦朝大一统一直到大清国的灭亡,我会带着读者通读中国历史脉络,并试图点出历史进程中最有现实意义的节点事件与关键人物。
这可是我们在中学历史课和教科书上不曾享受过的待遇。
上一篇讲到,没文化的小流氓刘邦,起于布衣,克定海内,开创了汉朝四百年国祚,临终前交托给了老婆吕雉用人之计,以保江山。
刘邦死后,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即位。吕后由于年老色衰,嫉妒比她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刘邦宠妃戚夫人,居然发明了一种惨无人道的酷刑,叫做“人彘”。
吕后砍掉了戚夫人的双手双脚、破坏掉嗅觉与听觉功能,挖去眼珠、割掉舌头、用刀刮花面部,血肉模糊,锁在厕所,任其痛苦挣扎。
汉惠帝这位小哥生性柔弱,见到倾国倾城、风骚一时的大美女居然落得“人彘”的下场,被吓了个半死,整个人都不好了,说道:“这简直不是人干的”,没过几年就挂了。
吕后在儿子葬礼上装了一通哭之后,开始独掌汉朝大权,任用吕氏家族成员干政。
还好,权位争斗只局限于皇室。吕后和惠帝先后任用萧何和曹参为相国,萧规曹随,“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刘邦旧臣一举歼灭了诸吕势力,辅佐代王刘恒上台。
代王刘恒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汉文帝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古代皇帝之一,他的好几个优点在历任君主身上都不多见,被后代的人称为“百世帝王之师”。
首先,汉文帝继承了“治大国,若蒸小鲜”的道家理念,没有大兴土木,没有劳民伤财,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给人民自由生活的喘息机会,休养生息,发挥出民间社会的创造力。
“汉兴,至文帝而天下大定”。
他自己做出表率,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饰、用具,几乎没有增加过。他平时只穿粗衣,还要求他最宠爱的慎夫人也节省布料,“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什么奢侈品、豪华汽车,一律不许用。
他本打算修建已经老旧的露台,可是一计算成本,发现需要使用相当于十户中产阶级家庭的资金,对浪费国家钱财感到羞愧,“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于是作罢。
他修建霸陵时,下令只能用便宜的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拒绝所谓的面子工程。
他关心民间疾苦,尽量避免国家工程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有任何政策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就立刻更改修正。
“欲为省,毋烦民”是他的原则。
每当我见到中国各地贫困县大楼修得比美国白宫还豪华,见到不计成本的国家献礼工程,我就会想起“人民的好公仆”汉文帝。
为了减轻人民负担,不忍心对人民施以酷刑,所以他借太仓令淳于公涉嫌犯罪的机会,改革了残害身体的“肉刑”,从野蛮的刑罚开始转向文明过渡期。
汉文帝的励精图治最大特点,就是国家不干预民间社会,不主导市场交易,开放国有的山林川泽资源和铸币权力给民间,配合简政放权,极大的促进了民间工商业发展。
他做到了许多皇帝没能做到的一点:藏富于民,使得国不穷而民富裕。
汉文帝还听从晁错的建议,多次减免民田的税租、人头税和徭役,“民不困乏,天下安宁”。
文景之治的结果是,国家达到空前的繁荣昌盛,钱多到数不过来,粮食多到吃不过来:“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没有文景之治的国泰民安和强盛富庶,就没有我们下一篇文章里汉武大帝的各种造。
其次,汉文帝本人的性格也非常好,仁孝宽厚,虚怀若谷。他知道他爸爸刘邦能够打下江山,都是因为善于听从别人建议,所以他也乐于纳谏。
他不在乎批评者的语气是否很冲,是否故意妄议中央,他只在乎对方批评得有没有道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袁盎、贾谊、晁错、周亚夫、张释之等官员都是颇有个性的主,其中有不少人经常在一些问题上顶撞皇上。每当皇上生气的时候,最多就是站起来拂袖而去,不争吵,不回击,也极少处罚对方。他会回去冷静地想一想,想通了,才会继续讨论,绝不在气头上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汉文帝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不可能永远“伟大、光荣、正确”,只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才能纠正他的错误,“以匡朕之不逮”,避免国家和人民的损失。
他绝不会像后世某些帝王一样,要求全国官僚都团结在他的周围,全国人民都学习他的精神指示,还给不同的异见者扣上反动的帽子。
汉文帝的一大功绩就是废除了“文字狱”,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言论自由。当然,这建立在高帝废除“夷三族”刑法和惠帝废除“挟书令”的基础之上。
汉文帝拒绝给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扣上“诽谤妖言罪”的帽子。他对此解释道:“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今法有诽谤、訞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
类似的豪言壮语,中国后世的领袖人物也言之凿凿,但基本上都是口是心非,没有几个人能够像汉文帝这样说到做到。因为汉文帝从内心深处就认可“百家争鸣”,认可“真理越辩越明”,知道一言堂是没有好结果的。
另外,汉文帝特别能够自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是否犯错误,善于自我批评。“今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怛惕不安,未尝一日忘于心”,这样自谦和自责的话,经常出现在他的诏文里。
再例如,当遇上天灾异象,他也会自我批评一番:“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认为这是施政者有问题的报应。
贾谊给汉文帝的上疏中直言不讳地写道:“我认为现在的国家形势,令人痛哭的事有一件,令人流泪的有两件,令人叹息的有六件……有些人说天下已经安定,我就不这么认为。那些说国家治理得好的人,不是愚蠢就是在阿谀奉承。”
贾谊不去赞扬祖国的成就,却只盯着阴暗面看。但他不仅没有被以“唱衰祖国”降罪,汉文帝反而“深纳其言”,对他的才气非常喜爱。要是换一个昏君,贾谊早就被关进秦城或者剐了。
我们不要只看到贾谊的光明磊落,更要看到文帝的包容胸怀。
李商隐有诗曰:“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说的是文帝跟贾谊聊到大半夜,不问民生问题只问鬼神问题。李商隐只是借古讽今,文帝却躺枪。
其实汉文帝乃一代明君,就算他当时没问苍生也是因为他心里有数。更何况,“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文帝也不是没有接受贾谊的政论意见。
总之,汉文帝刘恒继承了父亲刘邦“知人善用”的优点,开创了“文景之治”,使得“海内殷富,兴于礼义”,国家富强,国民素质高,说达到天朝盛世,亦不为过。
文帝在遗诏中还不忘人民群众,要求他死后丧事一切从简,取消繁杂的长期哭悼礼仪,不希望影响百姓生活。“朕本来生前无德,只不过运气好,国泰民安,不能死后再对不起天下百姓。”
读过《汉书》中的遗诏全文,我忍不住掩卷长叹。后来的国人动不动就喜欢讲“千年未有之盛世”,自比“伟大领袖”,可是扪心自问,当今之世跟过去的“文景之治”,跟一代贤明之君刘恒相比,你们真的配吗?
公子沈
微信号:gongzishen2016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公子犯堂(id:gongzifantang)
2017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