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自媒体stone记的看法——不精明的利己主义投机分子 [2019/07]
- 公子沈:这名马里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真的辱华了吗? [2017/05]
- 公子沈:中国经济神仙也救不了 [2016/04]
- 万达告别房地产,首富一夜洗白白 [2017/08]
- 中国老百姓在乱世中应该如何自保(升级篇) [2017/07]
- 美帝、内债和中国老人:压垮未来中国的新三座大山 [2018/08]
- 撕人家的海报,难道还有理了? [2017/09]
- 公子沈:章莹颖同学在美失踪,中国人在幸灾乐祸什么? [2017/06]
- 勃列日涅夫实现了苏联梦,然后呢? [2017/07]
- 公子沈:中国五大社会阶层的真面目 [2017/05]
- 公子沈:揭露华人的爱国投机主义 [2017/09]
- 章莹颖美国遇害,全家人诈捐骗绿卡? [2017/09]
- 这位人民教师成功预言了祖国的大败局 [2017/07]
- 中国建设国际双一流大学是天大的笑话 [2017/11]
- 公子沈:人工智能是压倒中国模式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7/06]
- 公子沈:一带一路是21世纪中国朝贡新体系 [2017/05]
- 这九个字,可以解释整个世界局势和中国问题 [2017/07]
- 海外华人生存自保指南 [2018/01]
- 作为一名奔驰车主,我对奔驰辱华的不同看法 [2018/02]
- 一名伟大的囚徒:第一个死在狱中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奥西茨基 [2017/07]
- 公子沈:对“辱华”的杨舒平同学讲讲人生的经验 [2017/05]
- 每当意外发生,总有人喜欢秀智商下限 [2017/10]
上一篇文章讲到,汉文帝刘恒开创了“文景之治”,奠定了初汉的国泰民安。景帝即位以后,也像他爸学习,继续休养生息,国家经济社会继续在稳定中发展。
但是景帝比他爸更急功近利,加强中央集权的意愿强烈,此时御史大夫晁错鼓捣景帝削藩,景帝一时没忍住,听从了晁错的建议。
多年前,吴王刘濞的儿子在下棋的时候被景帝失手打死,两家关系闹僵。现在景帝又去找茬“侵夺诸侯地”,等于把对方逼反。
景帝削藩的决定导致了严重的邦国叛乱,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国“以晁错为讨”,提出“清君侧”,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景帝慌了神,没想到诸侯国大军压境,只好把晁错当成替罪羊,全家拉出去斩首,死得比窦娥还冤。杀完之后发现敌军根本就没有退兵之意,“清君侧”原来只是一个借口,景帝白杀了晁错,没有后悔药。
晁错的死给我们一个教训:“毋为权首,反受其咎”,就是说,不要去当第一个出谋划策的人,除非你做好了替上级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
还好,最后周亚夫率军攻克敌军,平叛了叛乱,削藩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汉代施行的是封建制与郡县制的双轨制结构,属于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的过渡时期。
当年刘邦以为封了同姓王就能避免秦朝灭亡的悲剧,没想到照样出问题。某一个势力长期耕耘一片土地,当地的人民就形成了共同体,逐渐脱离管控,追求独立自主,这在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道理。
景帝死后,汉武帝刘彻继位。为了不重蹈覆辙,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加强了集权,令诸侯再难以叛乱。
汉武帝在位一共五十四年,被誉为“伟大的政治家”,可讲的故事非常多。我认为他的雄才伟略,主要体现在两点:独尊儒术与开疆拓土,不过这两点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关于独尊儒术,我在中国史系列的第一篇讲到焚书坑儒,提到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翻版。
汉代察举制度是科举的前身,从汉武帝开始确立了“非治儒术者不取”。儒家学说虽然适应当时的集权体制,但对后世子孙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就像现在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里,马列主义及其引申学说是唯一指导思想和绝对真理。
我们虽然不能苛责古人,对历史要怀有温情与敬意,但是从今人的角度来看,中国人从骨子里就没有言论自由的概念,没有独立学术的意识,倾向于对无限权力的崇拜和依附,就是从罢黜百家那时候开始的。
有诗云:“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州种祸胎”。这完全可以回答中国近代以来为什么大幅度落后于西方世界的终极问题。
后世的古人对汉武帝给出极高的评价,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儒生。只有跳脱出古代知识分子的儒家思想局限,才能够客观评论汉武帝的功过是非。
中国古代的大臣与皇帝的关系,从最早的同席而坐,到大臣做椅子,再到大臣只能站着,最后大臣必须跪下,腿部姿势的变化反映出最高权力集中化和知识分子奴才化的过程。
现在中国人民身体上是站起来了,可惜思想还在跪着。面对3000年的文化惰性,短短100年的变革还远远不够。
其次,关于开疆拓土,故事讲起来会令今天的爱国者激动万分。一位将军给汉武帝的上疏有一句话,流传到了今天:“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当时在这句话可不是玩笑,要有真刀真枪的血腥代价,而今天只不过是一部娱乐片为了票房的宣传广告语。
李广、李陵、卫青、霍去病,都是征战沙场的大将。通过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等几场大战役,击溃了匈奴,然后又南吞闽越,东并朝鲜,西通西域,大大扩张了中国的领土面积。
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也带回来不少以前没尝过的瓜果梨桃。
但是我们转念一想,匈奴并没能灭掉,早晚卷土重来。就算匈奴元气大伤,其他草原部落也会趁机崛起。汉武一朝暂时打下了一些领土,后来不是也要吐出去吗?
打了几十年,最后到了平帝时期才发现,昭君出塞的效果恐怕更好。
军事的胜利往往是暂时的,但对普通百姓个人和家庭的影响却是致命的,对社会经济结构的破坏更是深远的。
汉武帝时期虽然国力强盛,威名远扬,做一个中国人似乎感到很自豪。然而国进民退,所谓的自豪感根本没什么卵用。如果让我穿越回去,绝对不会选择汉武帝时代。
虽然汉武帝时代被誉为中国的盛世高峰,可别忘了,同时也是中国老百姓生活非常痛苦的时代。
汉武帝一心想建立功业,人民不断付出生命的代价。“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连年的对外征战,百姓因为战争奔波劳苦,修一条路就动用几万民众,人命在“伟大的政治家”眼里根本一文不值。
包括文景之治在内的汉朝七十年积累,被武帝的穷兵黩武消耗殆尽,完全一副败家子的行为。
汉武帝时期海内虚耗,官府大空,国家财政一时濒临崩溃。当发生严重水灾的时候,国家赈灾的粮食不够,饥荒导致人吃人;有不少打了胜仗的军人回来却发现得不到俸禄,工资都发不出来,幸亏那时候他们不懂什么叫上访。
你也不用担心,每当国家没钱的时候,总能想起老百姓。武帝为了搜刮民脂民膏,先后推出了严苛的算商车、算缗法、告缗法。
这些法令加重中产以上家庭的税负,甚至官方直接杀人越货,强行剥夺富豪的财产,“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中产富裕家庭有一半以上倾家荡产,严重打击了工商业的发展。
儒家借此批评工商业:“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工商行为确实应该监管,但是不应该一棍子打死。
同样由于征战的财政需要,许多人给国家捐款或者靠军功杀人多就能得到官爵,“吏道杂而多端,则官职秏废”,造成官僚体制混乱,什么人都能当官进爵。
为了攘外必先安内,武帝又任用张汤、江充等酷吏,利用繁重的刑法,以包庇、诽谤、造反为名断事,仅一次事件中就屠杀几万人。
张汤还发明了“腹诽”的说法,就是指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你在肚子里诽谤,也是犯罪。
那个时候还没有娱乐视频网站或八卦公众号,有钱人家只能玩玩斗鸡赛狗,没想到也被当做扰乱社会的罪行查禁。按照今天《人民日报》的说法叫:“散发着一股颓废空虚、奢靡享乐的气息”。
当时参加娱乐活动的人们在官府面前相互揭发检举,一下子牵连数千人,称为“株送徒”。
最后,国家又放出一个绝招:盐铁官办。通过国家垄断资源的方式,为政府获取巨额利润,文景之治时期藏富于民的市场经济遭到彻底的打击。
有了钱之后,除了支持战争开销,另一大用处就是满足汉武帝本人的好大喜功、荒淫无道。“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干的混账事跟秦始皇差不多。
可以证明汉武帝昏庸到了极点,正是著名的巫蛊之祸。在整个事件中,数以万人被屠杀,“有与无,莫敢讼其冤者”,有罪没罪都不敢伸冤,太子也被诬陷致死,等后来汉武帝幡然悔悟,为时晚矣。
到了风烛残年,汉武帝才意识到自己一生的罪过,颁布了《轮台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看来他真的知错了,忏悔了,只可惜晚了一点。
用李商隐的一句诗来形容武帝之过最为恰当:“几时拓土成王道,从古穷兵是祸胎”。
《通鉴》对汉武帝时代有一个论断:“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还好,汉武帝继承了祖辈的优点,善于用人,乐于纳谏,“受忠直之言”,也不徇私枉法,“好贤不倦”,身边总是人才济济,有文有武。
而且,武帝晚年改过自新,命霍光辅政,选对了人,他的儿子汉昭帝也没有像秦二世那么无能,在他死后大汉王朝终于慢慢恢复了生机,一度实现了“昭宣中兴”,避免了亡秦之祸。
汉武帝作为一国之君,巩固皇权、开疆拓土,建立丰功伟业,晚年多疑,不仅做噩梦,还遇到过暗杀,身边的子孙一个个被他赶尽杀绝,在宫廷内孤老此生,所以他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对于生活在汉武大帝空前盛世之下的普通臣民来说,反而还不如武帝之前的生活更加安定富庶。
当时没有几个人会觉得,生活在大汉崛起的盛世之下更幸福。
公子沈
微信号:gongzishen2016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公子犯堂(id:gongzifantang)
2017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