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自媒体stone记的看法——不精明的利己主义投机分子 [2019/07]
- 公子沈:这名马里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真的辱华了吗? [2017/05]
- 公子沈:中国经济神仙也救不了 [2016/04]
- 万达告别房地产,首富一夜洗白白 [2017/08]
- 中国老百姓在乱世中应该如何自保(升级篇) [2017/07]
- 美帝、内债和中国老人:压垮未来中国的新三座大山 [2018/08]
- 撕人家的海报,难道还有理了? [2017/09]
- 公子沈:章莹颖同学在美失踪,中国人在幸灾乐祸什么? [2017/06]
- 勃列日涅夫实现了苏联梦,然后呢? [2017/07]
- 公子沈:中国五大社会阶层的真面目 [2017/05]
- 公子沈:揭露华人的爱国投机主义 [2017/09]
- 章莹颖美国遇害,全家人诈捐骗绿卡? [2017/09]
- 这位人民教师成功预言了祖国的大败局 [2017/07]
- 中国建设国际双一流大学是天大的笑话 [2017/11]
- 公子沈:人工智能是压倒中国模式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7/06]
- 公子沈:一带一路是21世纪中国朝贡新体系 [2017/05]
- 这九个字,可以解释整个世界局势和中国问题 [2017/07]
- 海外华人生存自保指南 [2018/01]
- 作为一名奔驰车主,我对奔驰辱华的不同看法 [2018/02]
- 一名伟大的囚徒:第一个死在狱中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奥西茨基 [2017/07]
- 公子沈:对“辱华”的杨舒平同学讲讲人生的经验 [2017/05]
- 每当意外发生,总有人喜欢秀智商下限 [2017/10]
昨晚看了电影《红海行动》,老实说,颇为失望。更重要的是,我被朋友骗了。
话说前一天朋友告诉我,《红海行动》非常好看,拉着我一起。看完后他说,他感觉也被骗了。
原来,他误信了毒舌影评对这部影片的吹捧。毒舌在文章里不仅预测这部片会是“春节票房冠军”,还说它是“春节档口碑最好”的电影。
可惜有两个细节还是被我公子沈抓到了。
在毒舌文章的留言区,毒舌自爆有的春节档电影他还没看过。没看过别的电影就敢声言这一部“口碑最好”,这算不算自损信用,欺骗读者?
另外,其中一篇文章读到后面就变成在宣传一部与《红海行动》合作的网络游戏。
可见,毒舌只是在为《红海行动》撰写超级软文,他的夸耀完全不可信。
当你打开豆瓣、猫眼、时光网,《红海行动》的评分确实都是最高的。
但问题是,包括我朋友在内的毒舌粉丝,看毒舌是为了看毒舌本人的评价,而不是看毒舌转述该电影在其他知名网站上的口碑。
再说,那些所谓知名网站上的口碑,难道就靠谱吗?也不尽然。
据电影制作公司的朋友告诉我,以上这些网站几乎都有水军在刷评分、刷评论,同时有的网站会在收取数以百万的宣传费用后,把电影评分和星级提高到某个水平。
这么做的唯一目的,就是欺骗消费者的金钱。
这就难怪这部影片评分过高,有那么多评论都在声称,这部电影“比《战狼2》好看多了”。
下面我们先把投入巨资的电影宣传和炒作放在一旁,来认真评价一下《红海行动》这部影片,到底有没有达到《战狼2》的水平。
在我眼里,《红海行动》只不过是指导本片的香港导演林超贤对自己曾经成功的电影《湄公河行动》的拙劣模仿和复制。
第一,电影可以不合理,但必须要合情。《红海行动》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这是最致命的缺陷。仅凭这一点,它就称不上一部优秀的电影。
像《战狼2》或《湄公河行动》这类好莱坞式动作电影,主角光环总是打不死,确实不合理,但对电影的娱乐性和艺术性没有影响,因为主角做出了符合他身份和特征的行为。
冷峰由于反强拆被放逐、在非洲当地做生意、寻找神秘子弹的来源、与当地人交好、与小男孩有深厚的感情,这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全部都有交代。
所以,当中国军人无法行动的时候,冷锋才会以退役特种兵兼海外华侨的普通身份,跑到前线去救人,包括营救自己的干儿子,这是非常合情的。
但是,当电影中的主角做出完全不合清理、不符合因果逻辑关系的行为,就无法令人接受。
《红海行动》整部电影则讲的是,只为了营救一名普通女性公民,国家就出动一组正规军队到人数多20倍的恐怖分子基地去送死。
这根本就无法自圆其说,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做出这么低智商的荒谬行为。美国人质被斩首过、日本人质被斩首过、去年两名中国人质也被IS斩首过,都不可能轻易派出特种兵去营救。
这种因果动机完全不成立、明显为打而打的叙事,简直就是三流好莱坞电影的编剧水准。
其次,电影剧情脑残到爆,人物刻画糟糕透顶。
个人英雄主义受欢迎是有心理原因的,因为可以与观众产生心心相惜的共鸣。像《战狼2》中的冷锋,他的嫉恶如仇、他的英勇无畏,他的铁汉柔情,令观众对他产生充足的心理投射。
在《红海行动》中,基本上每个人都是脸谱化的,很难分得清楚谁和谁有什么不同。
作为一个战斗团队,没有交代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感情,却在战争过程中突然故意煽情,完全打动不了观众的心。
记得在观影过程中,当一名战士抱着另一名牺牲的战士嚎啕大哭的镜头出现,电影院顿时传出观众零星的笑声。
记者夏楠在得知助手被杀害后所表现出的样子,也假得令我有点不知所措了。
电影完全没有交代两个人之间发生过什么,有着怎样的深厚情谊,只是突然做出悲伤的表情和动作,根本就无法令观众感受到她失去好友的痛苦之情。
导演试图加入煽情戏份作为辅料,可惜显得非常唐突和做作。只有一个“吃糖就不疼”的情节还算说得过去。
论及战争片对于国家、人性、友情的反思,本片毫无深度可言,与国际上的许多一流影片差着十万八千里。
最后,电影号称“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也纯属欺骗吃瓜群众的营销宣传手段。
整部电影的过程与现实完全脱离,完全不能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只不过是事件的背景在现实中出现过罢了。
中国军舰在也门撤过侨,但现实是,中国的士兵连一炮都没放过,连一枪都没开过,连恐怖分子的影子都没见过,更不要说出动什么特种部队和无人机了。
请问有哪一个中国人质在海外撤侨时被中国军队救过?中国军队什么时候救过人质还反了恐?
这部反恐电影与其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不如说是为了卖票,跟相似的历史背景强行扯上一点关系而已。
如果这部影片可以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那么所有的动作电影如007、《碟中谍》和所有的战争题材影片如《共同警备区》、《铁血》,都可以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了。
当然,虽然《红海行动》不算是特别出色的影片,但它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它的可取之处,就在于类似好莱坞大片的战斗场面。
不把它当做一部优秀的战争电影来看待,而是相当于海陆空全方位展示欧美武器装备的大拼盘,或是一部现代化战争的宣传片,那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是的,演员们用的都是欧美装备,理由是中国军队进入他国不能带自己的装备。
怎么这时候反而想起来拍电影要符合情理了?最后的结果是,由于武器不对路,本片连当作中国海军特种部队最出色的宣传片也当不成了。
当然,这部战争武器宣传片,确实能够给见识不多、很少看电影的观众带来一些视觉的震撼。
导演成功地把诸多好莱坞电影的场景和镜头拼凑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战斗大杂烩。
作为电影爱好者,我在影片中看到了太多导演刻意模仿外国电影的影子。不过我相信,对于没有看过太多外国电影的观众,这种拼凑还是很自然的,也证明了导演的借鉴水平。
同时,这部电影给大家的震撼,也得益于本片达到了目前中国院线电影最大的血腥尺度。
当然这也说明,中国院线电影在内容上的审查是有人为选择性的。同样的镜头,有的影片可以出现,有的电影就必须剪掉。
不要问为什么,知道我也不会说。
最后我必须强调,我并不认为《战狼2》有多出色,但至少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它是一部外挂了民族主义的标准好莱坞式商业电影,该有的元素基本都有,也都饱满。
而《红海行动》,整部电影基于不合情也不合理的故事主线,好看程度远远不如《战狼2》。两者的差距,必定会在票房上体现出来,我相信占据春节档优势的《红海行动》,票房可能还达不到《战狼2》的三分之一。
在大多数国产战争片中,观众要感动看不到感动,像《拯救大兵瑞恩》或《太极旗飘扬》;要深度看不到深度,像《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或《血战钢锯岭》;要真实也看不到真实,像《黑鹰坠落》或《勇者行动》,最后只能靠着《红海行动》的一些炮火隆隆的战争和血腥场面,勉勉强强混一个及格分。
一部勉强及格的电影,现在居然被捧上了天。
公子沈
2018年2月17日
防失联,加作者微信号:gongzishen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