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运之星”案件看当前境外NGO对我国的政治渗透 (2)

作者:bjxiongmao  于 2016-7-19 09:5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政治|通用分类:政经军事

关键词:黄埔军校, 中国劳工, 颜色革命, 人事主管, 俱乐部


由培植个别骨干向组建政治组织转变
在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中,许多隐藏着政治目的的NGO都会组织形形色色的“青年俱乐部”,用时政热点、社会话题来吸引年轻人参与他们的活动,然后逐步政治化、组织化,形成一批骨干队伍。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缘故,这些年轻人政治辨别力较低,易于冲动,很快就成为各种政治运动的主要力量。“服务部”在境外NGO的扶持下发展迅速,曾飞洋在珠三角地区不断扩充政治势力,先后在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等地发展“佛山南飞雁社工中心”等多家分支机构,举办所谓“工人领袖研习班”。煽动部分工人联名罢免某工厂工会主席,成立听命于“服务部”的“工会组织”。非法控制某工厂人事主管的人身自由,逼迫工厂领导就范,还煽动工人围攻执法机关等。他在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宣称,“服务部”已成为中国劳工NGO的“黄埔军校”。⑥
1.入境活动资金投放精准,反政府目标明确。境外NGO对华活动资金逐渐撕去援助的伪装,使用和投放也更有效率,在国内基层民众中间培植反政府政治势力的目标也日渐清晰。“工运之星”一案中,曾飞洋专门在香港成立公司,直接接受来自西方多国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资金资助,2008年以来,仅其中两个银行账户接受的境外资金就超过500万元人民币。随着金钱不断投入,曾飞洋用于发展自身组织,培训骨干,组织、煽动工人非法罢工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有目的性地去政府化,刻意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在基层工人群体中间刻意发展反政府力量的苗头已经显现。⑦
2.非法组织罢工已形成固定模式和严密计划,骨干人员发展与培训已初具规模。警方在曾飞洋住所和办公室发现大量反动书刊、培训书籍、口号标语等材料,“足足装了十几麻袋”。曾飞洋等人曾以帮助工人“免费维权”为名,主动联络某鞋厂的工人并骗取信任。随后组织该厂工人进行“培训”,观看韩国、香港等地工人罢工的纪录片,并介绍该“服务部”过去介入其他劳资纠纷时的“成功案例”,告诉工人不要通过政府渠道解决问题,而要直接通过组织罢工向厂方施加巨大压力,“闹得越凶,利益就越大”。 “服务部”的3号人物汤欢兴说,“服务部”介入罢工已经形成了一套模式。每次听闻有劳资纠纷发生,曾飞洋等人就会派人先去摸摸企业的底,以判断有无插手炒作的价值。一旦确定要介入,便向工人宣传“不要政府介入,只要劳资双方集体谈判就能解决问题”。然后教授工人代表如何在谈判中给厂方施加压力,闹事时则指挥工人拉横幅、喊口号、游行、罢工等。⑧
3.与境外反华势力遥相呼应,利用新媒体不断炒作和煽动。长期以来,曾飞洋与一些境外组织和外国驻华使领馆保持密切联系,多次出境接受培训,回国后在境外资金的支持下长期从事“劳工运动”,并向境外提供中国的“劳工运动”情况报告。曾飞洋在组织罢工的同时,都会积极联络境外媒体深度介入报道,还会整理出文字报道与图片,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高科技手段对外发布信息、制造社会影响。每次罢工结束后,曾飞洋等人都会召集骨干人员举办庆功宴。据参加过的人说,曾飞洋自己出资制作了一块“工运之星”牌匾,再让工人隆重地赠送给自己,并拍照上传网络,对外宣传这是“工人自发自愿”的行为。据警方调查,部分外媒在利用曾飞洋提供的资料所作的报道中,将工厂与企业单纯的利益纠纷歪曲成工人与政府的矛盾冲突,影射、甚至直接攻击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社会制度。⑨类似这种内外勾结,有组织煽动诋毁本国政府的行为,在很多被颠覆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屡见不鲜。据苏共前莫斯科市委第一副书记尤里·普罗科菲耶夫回忆,戈尔巴乔夫时期,西方情报机构利用各种非政府组织,在苏联成功组建“第五纵队”。当时,很多苏联民众对所发生的一切盲目欢迎,全然不知其实质,也没有意识到严重后果,很快就形成反苏反共社会思潮,这正是非政府组织想要达到的目的和多年经营的结果。在其大力推动下,苏联民众成了苏联的掘墓人。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 14:3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