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共各大数据库封杀了我的全部論文,我发布已刊发168篇論文目录如下

作者:kyotosizumoto  于 2023-7-17 22:2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刘正教授每日时事评论|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各位中共的水军和网军、粉红们,欢迎打我的假!如果有的话。 很不幸我被大陆封杀了全部在学术专著和论文数据上传,你们无法找到我论文和专著。理解同情你们。 请先查验再打假,好吗?见这里 youtube.com/@jwtsy/communi… 刘正学术論文168篇和学术专著1200万字总目。 欢迎中共特工、粉红和间谍,还有他妈的轮*功章天亮之流的……还有马屁文人、流氓叫兽,都来查验一下,然后再打假!不准放空枪!不要讲武德!往死里打!

目前(2022)為止,劉正發表學術論文168篇如下: 

1、《<易><老>相通初探》,《湘潭師範學院學報》,1985年第2期。 
2、《<周易>古代樂器考》,《樂器》,1985年第3期。 
3、《徽派易學述略》,《徽州社會科學》,1986年第4期。 
4、《從觀象系辭說到乾卦之取象文摘》,《全國中青年哲學工作者最新成果交流會論文文摘》,《安徽大學學報》編輯部,1986年增刊。 
5、《胡適易學研究述評》,《徽州社會科學》,1987年第1期。 
6、《國外易學研究的歷史》,《時代資訊》,1987年第4期。 
7、《<八卦符號原始數位意義的新探>一文商榷》,《哲學研究》,1988年第3期。 
8、《從觀象系辭說到<乾卦>之取象》,《周易研究》,1989年第1期。 
9、《當代易學研究的困境》,《哲學研究》,1989年第10期。 
10、《當代易學研究的困境》,《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中國哲學史》,1990年第2期。
11、《卦序排列的研究》,《臺灣大學主辦第7屆國際易學大會論文集》,臺灣中華易學出版社,1990年。 
12、《談易錄選1》,《讀書》,1990年第8期。
13、《談易錄選2》,《讀書》,1990年第9期。 
14、《談易錄選3》,《讀書》,1990年第10期。 
15、《易象研究》,《第1屆國際易學大會論文集》,山東友誼書社,1987年。 
16、《周易古代樂器考續》,《第1屆國際易學大會論文集》,山東友誼書社,1987年。 
17、《現代易學研究批判》,《第1屆國際易學大會論文集》,山東友誼書社,1987年。 
18、《陰陽溯源•上》,臺灣《中華易學》,1991年第1期。 
19、《陰陽溯源•下》,臺灣《中華易學》,1991年第2期。 
20、《談易錄選4》,《讀書》,1991年第2期。 
21、《再論當代易學熱即落後文化現象》,《科學》,1991年第2期。 
22、《當代易學熱即落後文化現象》,《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1年第5期。 
23、《周易熱評說》,《北京日報》理論版,1991年8月7日。 
24、《談易錄選》,《周易研究》,1992年第2期。 
25、《談易錄》,臺灣《中華易學》,1992年第2期。 
26、《談海峽兩岸易學刊物的辦刊特色》,臺灣《中華易學》,1992年第8期。
27、《談易錄•續一》,臺灣《中華易學》,1992年第11期。 
28、《談易錄•續二》,臺灣《中華易學》,1992年第12期。 
29、《談易錄•續三》,臺灣《中華易學》,1993年第1期。 
30、《談易錄•續四》,臺灣《中華易學》,1993年第2期。 
31、《談易錄•續五》,臺灣《中華易學》,1993年第3期。 
32、《談易錄•續七》,臺灣《中華易學》,1993年第7期。 
33、《鹹卦與感生帝說•上》,臺灣《中華易學》,1993年第7期。 
34、《鹹卦與感生帝說•下》,臺灣《中華易學》,1993年第8期。 
35、《從<周易>看毛澤東》,香港《明報月刊》,1993年第12期。 
36、《筮短龜長說的成立史研究》,《馬來西亞國主辦第12屆國際易學大會論文集》,馬來西亞大學出版社,1994年。 
37、《陳寅恪先生年譜研究序說》,《文史哲》,1996年第3期。 
38、《陳寅恪史事雜考》,《中山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39、《陳寅恪先生年譜研究序說文摘》,《新華文摘》,1996年第8期。 
40、《陰陽學說溯源1》,臺灣《中華易學》,1996年第10期。 
41、《陰陽學說溯源2》,臺灣《中華易學》,1996年第11期。 
42、《馬列主義理論家訪談錄》,日本《留學生新聞》,1996年第11月15日。 
43、《何談生命的誤會——向李澤厚先生質疑》,日本《留學生新聞》,1996年11月15日。 
44、《談國學熱中的陳寅恪研究》,日本《留學生新聞》,1996年12月15日。 
45、《衝破研究禁區的一部力作——評阪口直樹教授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日本《時報》,1997年1月9日。 
46、《漢學和中國學的恩怨歷史》,日本《留學生新聞》,1997年1月15日。 
47、《阪口直樹教授新著述評》,日本《九州華報》,1997年第2期。 
48、《中文報刊在日本》,日本《草心》,1997年第3期。 
49、《新華僑與中國文化•上》,日本《新華僑》,1997年第3期。 
50、《“玩文學”一族作家的功與過》,日本《留學生新聞》,1997年3月1日。 
51、《新華僑與中國文化•下》,日本《新華僑》,1997年第4期。 
52、《中文報刊在日本》,《中國大學生》,1997年第4期。 
53、《為了學術的尊嚴和學術獨立——劉夢溪先生訪談錄》,日本《九州華報》,1997年第4期。 
54、《解讀日本》,香港《明報月刊》,1997年第5期。 
55、《文化史家劉夢溪先生訪談錄》,《東方文化》,1997年第6期。 
56、《彭と楚文化の關係について》(日文),阪神中國哲學學術發表會,1997年。 
57、《荒誕的國籍文化論》,日本《新華僑》,1998年第2期。 
58、《洋大人和漢學史》,日本《新華僑》,1998年第8期。 
59、《中國是否瞭解日本》,香港《二十一世紀》,1998年第8期。 
60、《以詩會友:願作上升的氣流——〈上野景子詩集〉述評》,日本《中文導報》,1998年11月25日。 
61、《陳寅恪の研究について》(日文),阪神中國哲學學術發表會,1998年。 
62、《南京大屠殺和中日民族的差別》,日本《華風新聞》,1999年7月15日。 
63、《臺灣海峽上空的軍事較量》,日本《華風新聞》,1999年9月1日。 
64、《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現代化》,日本《華風新聞》,1999年9月1日。 
65、《海外華人的尋根意識》,日本《華風新聞》,1999年9月21日。 
66、《苗字の困惑》(日文),《中文音信》,2000年第19號。 
67、《東西方漢學發展史の研究》(日文),《大阪市立大學研究紀要》,2000年3月。 
68、《殷周金文的成立及其解讀》,武漢大學出版社《人文論叢》,2001年卷。 
69、《傳統經學的本體論問題》,商務印書館《第12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論文集》,2001年。 
70、《辛亥革命前後的陳三立父子》,《辛亥革命研究動態》,2001年第4期。 
71、《火曆新探》,《武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72、《火曆新探文摘》,《新華文摘》,2002年第7期。 
73、《評<生殖崇拜和中國青銅器時代>》,《日本新華僑報》,2002年9月8日。 
74、《眉縣新出青銅器展觀展記》,《北京晚報》,2003年3月20日。 
75、《評<善卷、蚩尤與武陵>》,湖南大學出版社《善卷、蚩尤與武陵》,2003年。 
76、《最近20年海外漢學界的南嶽道教研究》,嶽麓書社《南嶽與道教》,2003年。 
77、《眉縣新出青銅器銘文中的單公問題》,《中國文物報》,2003年5月30日。 
78、《說眉縣新出青銅器銘文中的官司曆人問題》,《中國文物報》,2003年8月15日。 
79、《殷代金文中的廟制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國際殷商史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2004年。 
80、《金文廟制研究についての歷史な回顧》(日文),日本東方書店出版社《阪出祥伸教授退休紀念論文集》,2004年 。 
81、《為了學術的尊嚴和學術獨立》,河北教育出版社《莊子與現代和後現代》,2004年。 
82、《京都大學所藏抄本<水經注疏>研究》,《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83、《江西所出應國銅器銘文研究》,《南方文物》,2006年第2期。 
84、《日本京都大學所藏古籍抄本研究》,黑龍江教育出版社《日語教育與研究》,2006年。 
85、《劉家和出土商代青銅禮器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劉家和出土商代墓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 
86、《評<生殖崇拜和中國青銅器時代>》,《長沙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87、《意拳史上若干重大疑難史事考1》,《武魂》,2006年第4期。 
88、《意拳史上若干重大疑難史事考2》,《武魂》,2006年第5期。 
89、《意拳史上若干重大疑難史事考3》,《武魂》,2006年第6期。 
90、《意拳史上若干重大疑難史事考4》,《武魂》,2006年第7期。 
91、《意拳史上若干重大疑難史事考5》,《武魂》,2006年第8期。 
92、《意拳史上若干重大疑難史事考6》,《武魂》,2006年第9期。 
93、《意拳史上若干重大疑難史事考7》,《武魂》,2006年第10期。 
94、《意拳史上若干重大疑難史事考8》,《武魂》,2006年第11期。 
95、《張西平<傳教士漢學研究>一書述評》,《光明日報》,2007年10月9日。 
96、《陳寅恪先生的列祖列宗》,《尋根》,2008年第1期。 
97、《甲骨文家譜刻辭研究》,《殷都學刊》,2008年第3期。 
98、《對古漢字中的甲骨文字進行符號化處理的問題》,《南方文物》,2008年第3期。
99、《孫怡讓和<契文舉例>研究》,《南方文物》,2008年第4期。 
100、《史牆盤和微氏家譜》,《尋根》,2008年第5期。 
101、《空談容易實作難——漢學史研究的素養和難度》,《中國圖書評論》,2008年第10期。 
102、《陳寅恪“用東坡韻”詩中蘊涵的生命情調》,《長江學術》,2009年第2期。 
103、《郭沫若〈卜辭通纂〉述評》,《中國文字博物館》,2009年第2期。 
104、《羽田亨和日本的敦煌學、西域史研究》,《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 
105、《倪姓和甲骨文家譜刻辭研究》,《尋根》,2009年第3期。 
106、《登州府志的版本學研究》,人民出版社《登州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3月。 
107、《中商文化和商史研究的新視野》,《殷都學刊》,2009年第3期。 
108、《登州府志的版本簡介》,《中國地方誌》,2009年4月。 
109、《殷商文明和早期域外文明相似性的若干問題》,《殷都學刊》,2009年第4期。 
110、《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述評》,《南方文物》,2009年第4期。
111、《王宇信先生〈中國甲骨學〉一書述評》,《中國歷史文物》,2009年第6期。 
112、《從王懿榮到孫怡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現甲骨文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8月。 
113、《王宇信先生的甲骨學研究述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紀念王宇信先生誕辰70周年論文集》,2009年10月 。 
114、《東洋史學京都學派》,《國際漢學》,2009年11月。 
115、《古文字和周易經傳中出現人物的考古學研究》,《中國文字博物館》,2010年第1期。 
116、《漢學視野下的中國歷史研究》,《漢學研究》第十二集,2010年1月。 
117、《內藤湖南研究》,外研社《跨文化和比較思想》,2010年1月。 
118、《濱田耕作和考古學京都學派》,《南方文物》,2010年第1期。 
119、《殷商文明和早期域外文明相似性的若干問題文摘》,《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10年第2期。 
120、《重讀郭老的卜辭通纂》,《南方文物》,2010年第2期。 
121、《古文字和氏族問題》,《中國文字博物館》,2010年第3期。 
122、《評考古學家許宏教授的<最早的中國>》,《文景》,2010年第3期。 
123、《日本災害文學漫議》,《社會科學報》,2010年3月 。 
124、《古文字研究和夏商周斷代工程雛議》,《中國文字博物館》,2010年第4期。 
125、《周易和殷周時代的宗教思想》,《在北大聽講座》第20輯,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5月。 
126、《周易和殷周時代的宗教思想》,北京大學宗教哲學研究會出版,2010年9月。
127、《倪姓和甲骨文家譜刻辭研究》,《倪氏源流》,東方出版中心,2010年10月。 
128、《商周彝銘中的時間術語雛議》,《中國文字博物館》,2011年第1期。 
129、《商周古文字史料中的善卷和蚩尤》,《殷都學刊》,2011年第1期。 
130、《王國維及其<觀堂集林>》,《南方文物》,2011年第2期。 
131、《商周彝銘中的嗣子和作器者的關係》,《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年第2期。 
132、《呻吟與反思:日本災害文學舉要》,《社會科學報》,2011年3月31日。 
133、《彝銘學研究的曠世經典:羅振玉及其<三代吉金文存>》,《南方文物》,2011年第4期。
134、《商周彝銘中神話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最新解讀》,《史林》,2011年第5期。 
135、《新形勢下如何應對國外中國學研究》,《海疆參閱》,2011年12月9日。專號。 
136、《商代銅器銘文中的遘祭及相關問題研究》,《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年第1期。 
137、《唐詩排行榜述評》,《長江學術》,2012年第1期。 
138、《吳其昌及其<金文曆朔疏證>》,《南方文物》,2012年第3期。 
139、《重讀陳夢家的<殷墟卜辭綜述>》,《南方文物》2013年第2期。 
140、《原始佛教聖典的成立史研究序》,《雍和宮》,2013年第2期。 
141、《夏含夷厲王在位年代說質疑》,《北美中國學的歷史與現狀》,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3月。 
142、《19世紀以前德國漢學研究的歷史回顧——日語資料的考察》,《漢學研究》第15集,2013年4月。 
143、《四重證據說視野下的日本漢學京都學派》,Chinese Studies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2013年第1卷。 
144、《火曆再探》,《楚文化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 
145、《羽田亨研究》,《國際中國文化研究年鑒》,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年8月。
146、《19世紀以前德國漢學研究的歷史回顧——日語資料的考察》,《德國漢學史的回顧和展望》,2013年10月。
147、《19世紀以前德國漢學研究的歷史回顧——日語資料的考察》,《漢學研究》創刊號,2013年。
148、《陳寅恪研究出版熱和讀書熱中的思考》,《學術界》2013年第11期。 
149、《重讀陳夢家的〈西周銅器斷代〉》,《南方文物》,2013年第4期。 
150、《究竟誰在趕時髦》,《南方都市報》,2013年10月20日。 
151、《甲骨文中的火曆問題及其他》,《山東高青甲骨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152、《〈三代吉金文存〉校釋劄記》,《山東高青甲骨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153、《商周彝銘中“析子孫”神話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最新解讀》,《山東高青甲骨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154、《新發現的一份西南聯合大學文藝活動史料》,《尋根》,2014年第4期。 
155、《E考據——我的一點答復》,《文彙報》,2014年10月31日。
156、《文化傳播的歷時性與共時性》,《社會科學報》,2016年1月29日。 
157、《重大史料彙編中出現的低級錯誤》,《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5月16日。
158、《“彭”と楚文化の関係について》(日),Chinese Studies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2016年第3輯。 
159、《“彭”と楚文化の関係について》(日),美國JIAHL,2017年第3卷。 
160、《考古學不是與世無爭的學科》,《博覽群書》,2017年第8期。 
161、《三聯版〈陳寅恪書信集〉指謬》,臺灣《國文天地》,2017年第12期。 
162、《A Study on the Version and Origin of "Tui Bei Tu"(英)》,美國JIAHL,2017年第1卷。 
163、《內藤湖南及其在中國歷史學界的影響》,臺灣《國文天地》,2020年第3期。 
164、《內藤湖南及其在中國歷史學界的影響》(英),美國JIAHL,2021年第2卷。 
165、《足利學校和中世紀日本易學》,臺灣《漢學研究通訊》,2021年第8期。 
166、《20世紀日本及英美的易學研究綜述》,《周鼎珩教授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1年,臺灣師範大學。 
167、《京都大學所藏寫本《百衲襖》的版本學研究》,《書目季刊》,2022年第55卷第4期。 
168、《後藤芝山和江戶-明治時代的《易經》訓點文本研究》,《國際周易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安陽易經學會,2021年。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7 05:5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