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课本中的中越战争:中国在越南三光政策真相 [2018/11]
- 回看马航MH370事故,60多位芯片专家丧生,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2019/06]
- 在美德堡工作的印裔曝光:病毒制造后泄露,导师及知情者被暗杀 [2020/08]
- 间谍金无怠到底被谁出卖? [2018/12]
- 网传王立军交待的部分材料流出 [2019/06]
- 老兵披露越南女兵色诱细节 [2019/12]
- 击毙越军头号美女特工阮文慧。, [2018/11]
- 毛澤東發動文革真相:並非晚年昏聵 [2018/11]
- 五名中国女子移民以色列,都因为一个虚构的犹太民族 [2019/02]
- 中越残酷的特工战以越南屈服而告终 [2018/11]
- 沙甸事件镇压的始末 [2019/03]
- 官媒:美国为难中国,一群美籍华人为什么要幸灾乐祸? [2019/05]
- 死亡陷阱——真实的铁列克提事件 [2018/11]
- 中东火药桶爆炸前夜,21世纪动荡的第二个十年来了 [2020/01]
- 美国最大的生化武器基地突然关闭 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0/03]
- 一篇文章,讲清楚长津湖的来龙去脉 [2021/10]
- “饿死三千万”原来是蒋经国出资100万美元炮制而成的 [2019/07]
- 又一个挺方方的女作家被免职 [2020/06]
- 毛主席为何钟情湖北?偏爱东湖? [2020/09]
- 遗憾!如果宋时轮听毛主席的,美陆战一师绝对逃不掉 [2021/10]
- 武汉人、湖北人......都是中国人 [2020/01]
- 陈永贵追悼会:八宝山冷冷清清,大寨人山人海 [2023/03]
- “美国文化革命”?拜你所赐! [2020/06]
- 关于红卫兵运动的历史考察 [2022/01]
- 评谢盛友的 “邓小平 三落三起” [2022/12]
- 给“台独”死硬分子拉清单意味着什么? [2021/11]
- 魏巍:论毛泽东晚年 [2024/11]
- 一声“万岁”,让毛主席喜忧参半 [2023/03]
- 永不消逝的红色——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48周年 [2024/09]
造出原子弹的他们,为何因一碗红烧肉落泪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外交风云》迎来了大结局。这部剧以剧情与真实的历史片段交替,带我们回顾了新中国外交的峥嵘岁月:从中苏建交到抗美援朝,从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到周总理访非、修建坦赞铁路,从中法建交到中美握手、恢复联合国席位、中日建交……新中国成立之初冲破重重阻挠、走向世界的坚实步履,悉数呈现。
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外交风云中的几个片段,回顾刚站起来的新中国是如何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即在外交上向社会主义阵营倾斜。
这一政策是否会影响中国的独立呢?剧中,民主人士凌嘉图对毛泽东直言不讳:“一边倒,会不会使我们从美国的附庸,变成苏联的附庸?”毛泽东坦言相告:“不管是美国人还是苏联人,都不能操纵中国的命运,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全国人民,更对不起九泉之下的革命先烈。”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中苏两党出现政治分歧,并进而扩大到国家关系的恶化。
1959年,在天安门城楼上,赫鲁晓夫提出要把专家撤回苏联,认为协助中国搞原子弹,与国际形势不符。毛泽东从容而坚定地回答:“原子弹的事情,中国是要搞。你们能够在技术上帮助我们一下更好。如果不能帮,也没有什么。”
赫鲁晓夫承诺:“万一发生核战争,苏联的核保护伞完全能保护社会主义阵营里的所有国家。”
听到他的话,毛泽东用一句中国老话予以反驳:“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万一哪天真的下起雨,你把伞收起来了,挨淋的只能是我呀。”
不久,苏联政府正式宣布将撤走全部在华专家。与苏联专家在华工作一同终止的,还有中苏签订的各项合同。斯大林时期,苏联援助中国的项目数量为156个,赫鲁晓夫时期又增加至304项。
1959年,苏联专家接到命令,要在一周内全部撤离,尽管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这一行为表示愤慨,但他还是嘱托周恩来,一定要为这些专家举办一场送别的宴会。
欢送会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对这些远道而来的苏联科研人员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对双方今后无法再继续合作的结果表达了遗憾。周恩来表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从1953年起,苏联援华工作的专家总数最多时超过了1.1万人,在华数年的生活经历,使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和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宴会上,中苏专家恋恋不舍,相拥而泣。
苏联撤走专家后,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中国人民面前: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能不能搞好建设?
毛泽东鼓励大家:“1917年到1945年,苏联是自力更生,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主义的道路,我们也要走这个道路。”他还要求大家: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然而研制原子弹的困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60年代初期的中国,自然灾害使国家经济严重失调,财政相当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耗费人力物力的原子弹研究还应不应搞下去,出现了争论。
中央领导对此进行了多次讨论,周恩来和陈毅、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等,坚决主张继续。
陈毅说:“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迎着困难成长的。就是(典)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没有安全就不能发展。毛泽东提出了自主研究核武器的计划:“原子弹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也是外交斗争有力的盾牌”,“我们要在国际舞台上有话语权,就必须发展核武器,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于是,有这样一群人,隐姓埋名,远离家人,开始了秘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他们奋斗在高原深山中,人迹罕至、物质匮乏。
衣食短缺的生活条件,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恶劣的自然环境,销蚀着科学家们的健康,很多人得了贫血、浮肿、夜盲症等疾病。
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惦记着那些在荒漠上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们。1961年除夕,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办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参加人员都是研制原子弹的科研人员,每人面前放着一碗红烧肉。
宴会上,周恩来向这些科研人员表达了歉意和致敬。他鼓励大家,新中国的情况虽然目前比较困难,可是中国人一定可以挺直脊梁,将这些困难全部打倒。
听到这些话,又听说毛泽东等人已经一年多没吃过肉,却依旧牵挂着要给大家补充营养,钱三强等科研人员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陈毅将自己碗中的红烧肉全部拨到科学家们的碗里,站起来拱手说:“各位专家们,你们要尽快把原子弹搞出来,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子,才能硬起来。拜托大家了!”外交部长的“腰杆子”何尝不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腰杆子”?
听着陈毅的拜托,大家自发地唱起了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熟悉的旋律响起,每一个人脸上的神情都愈发坚定。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凭借有限的苏制导弹样品和图纸资料,像蚂蚁啃骨头那样一点儿一点儿吃透技术、攻克难关,实现了从仿制到独立设计、制造的突破。来时风华正茂,走时却已白发苍苍,换来的,是以惊人的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惊人成就。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导弹、原子弹是饿着肚子研制出来的,唯独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70年,新中国这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