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课本中的中越战争:中国在越南三光政策真相 [2018/11]
- 回看马航MH370事故,60多位芯片专家丧生,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2019/06]
- 在美德堡工作的印裔曝光:病毒制造后泄露,导师及知情者被暗杀 [2020/08]
- 间谍金无怠到底被谁出卖? [2018/12]
- 网传王立军交待的部分材料流出 [2019/06]
- 老兵披露越南女兵色诱细节 [2019/12]
- 击毙越军头号美女特工阮文慧。, [2018/11]
- 毛澤東發動文革真相:並非晚年昏聵 [2018/11]
- 五名中国女子移民以色列,都因为一个虚构的犹太民族 [2019/02]
- 中越残酷的特工战以越南屈服而告终 [2018/11]
- 沙甸事件镇压的始末 [2019/03]
- 官媒:美国为难中国,一群美籍华人为什么要幸灾乐祸? [2019/05]
- 死亡陷阱——真实的铁列克提事件 [2018/11]
- 中东火药桶爆炸前夜,21世纪动荡的第二个十年来了 [2020/01]
- 美国最大的生化武器基地突然关闭 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0/03]
- 一篇文章,讲清楚长津湖的来龙去脉 [2021/10]
- “饿死三千万”原来是蒋经国出资100万美元炮制而成的 [2019/07]
- 又一个挺方方的女作家被免职 [2020/06]
- 毛主席为何钟情湖北?偏爱东湖? [2020/09]
- 遗憾!如果宋时轮听毛主席的,美陆战一师绝对逃不掉 [2021/10]
- 武汉人、湖北人......都是中国人 [2020/01]
- 陈永贵追悼会:八宝山冷冷清清,大寨人山人海 [2023/03]
- “美国文化革命”?拜你所赐! [2020/06]
- 关于红卫兵运动的历史考察 [2022/01]
- 评谢盛友的 “邓小平 三落三起” [2022/12]
- 给“台独”死硬分子拉清单意味着什么? [2021/11]
- 魏巍:论毛泽东晚年 [2024/11]
- 一声“万岁”,让毛主席喜忧参半 [2023/03]
- 永不消逝的红色——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48周年 [2024/09]
长津湖战役为什么志愿军能胜
长津湖战役为什么志愿军能胜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的主要战役。长津湖地区山高水恶,人烟稀少,冬季气候异常寒冷,滴水成冰。我第20、第26、第27军组成的志愿军第9兵团,在极其险恶的战场环境和劣势武器装备下,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连番苦战,于11月27日至12月12日,予美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以歼灭性打击,掰断了麦克阿瑟总攻势的右翼铁钳,彻底扭转了东线战场的局势。
战略上诱敌深入,主动布局,隐蔽入战,棋高一筹。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敌军虽遭打击,其西线部队全部撤至清川江以南,但我军并未进行大规模追击,麦克阿瑟坚信中国只是“象征性出兵”,计划发起“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以美第10军经长津湖西进、美第8集团军由清川江北上,形成钳形攻势,两军在江界会合衔接后,围歼中朝军队,再向中朝边境推进,赶在鸭绿江冰封前抢占全朝鲜。
早在11月5日,毛泽东即电告前线,要求刚刚抵达东北的第9兵团全力担负东线作战任务,“以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为方针”。志司也决定,在东线战场,以第42军一部在黄草岭等地节节抗击,诱敌深入,掩护第9兵团进入预定作战地域,寻机歼灭美陆战第1师,而后视情扩大战果。
长津湖地区的典型高原山地地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军路线,是进行伏击战的理想地带。彭德怀将预设战场选定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一线,战后证明是非常高明的战略布局。因为这一带通往江界只有一条简易公路,而美陆战第1师指挥所设在下碣隅里,保障右翼的美第7师第31团战斗群在新兴里,陆战第1师主力第5、第7团战斗群在柳潭里,彼此在地形上被长津湖天然地分割开来,有利于志愿军分割围歼。
从11月上旬开始,我第9兵团第20军、27军(欠第94师)约8万人,昼宿夜行,躲过美军飞机的严密侦察,悄然进入了长津湖战区的柳潭里、新兴里附近,秘密完成了战役集结,悄无声息地潜伏到敌人鼻子底下,进入了攻击战位。战后,“联合国军”将第9兵团的这一隐蔽开进称为“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战术上坚持穿插迂回,分割包围,断敌侧后的打法。
11月27日下午,第9兵团突然发起攻击,第27军从正面猛攻,第20军则从侧后实施迂回,至28日晨,完成了对长津湖地区美军的分割包围,形成了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等几个包围圈,战场态势对志愿军极为有利。但此时美陆战第1师展示了其作为王牌部队的强悍战斗力,面对“从天而降”的志愿军,马上组织起用大炮和坦克构筑的环形防御攻势和远近结合的密集火力网,并不时组织反击,加上绝对的空中优势,其被志愿军分割包围在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等数个据点,却无一被攻破。在此后几天,长津湖各处美军的反扑均被击退,但志愿军也因火力不足、冻伤严重,无力攻歼包围圈内的全部敌人,战局呈现僵持态势。
第9兵团对战场形势进行研判后,决定首先消灭相对孤立的新兴里美军。11月30日晚,第27军的4个团对新兴里之敌发动全面攻击,另以1个团的兵力进行迂回包抄,断敌至后浦、泗水里的退路,激战至12月2日下午,新兴里战斗结束,歼灭美步兵7师第31团级战斗队(北极熊团)大部约3191人,连续击毙麦克里安和费斯两任指挥官,缴获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授予该团的“北极熊旗”。“北极熊团”被围歼,东线美军即刻全线动摇,阿尔蒙德命令柳潭里美军向南收缩至下碣隅里,而后共同南下突围逃跑。
战斗上发扬了不畏强敌、勇猛进攻、坚韧顽强的战斗精神。
12月1日,柳潭里美军陆战第1师第5、第7团主力,经囦水里、死鹰岭开始向南突围,沿途遭我军顽强阻击,在付出大量的伤亡后,用3天时间完成了22公里艰难行军,撤退至下碣隅里。第9兵团再次调整部署,决定以正在赶来的第26军为主力,继续围歼集结在下碣隅里的美陆战第1师。12月6日拂晓,当第26军因风雪弥漫、道路不熟尚未到达时,美陆战第1师在大量航空兵、坦克的掩护下,开始从下碣隅里突围南逃。
我阻击部队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的严寒气候下,克服饥寒交加、冻伤减员严重等困难,顽强作战,在堡后庄、龙水洞等地区予敌重创。敌军经东山、古土里、真兴里一路遭遇志愿军强力阻击,狼狈逃窜,迭遭重击,损失之大,前所未有。美国人称其为“陆战队历史上最为艰辛的磨难”。至12日,美陆战第1师在美步兵第3师接应下,到达五老里,逃出了志愿军的重围。
战役述评
此役,面对空前强大的美军王牌部队陆战第1师,面对严酷的恶劣天气和绝对的装备劣势,志愿军官兵继续发扬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意志和精神,以超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坚忍力,以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和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忍冻挨饿,勇猛战斗,涌现出抱着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以身体构成火炮基座壮烈牺牲的“一级英雄”孔庆三,坚守战位、以战斗队形姿态牺牲的英雄冰雕连等一大批英勇悲壮的战斗英雄和团体。经此一役,本不为外人所知的偏僻地区长津湖,永远铭刻在人类军事史册上,有力扭转了朝鲜战局,为争取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正如毛泽东所说:“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长津湖之战,中国军队打出了自己的威风、血性和精气神,让世界看到中国是一股“不可辱”的力量。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和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让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大为震惊。此役缺憾有二:一是未能围歼美陆战第1师,其大部逃脱,没有完全实现既定战役目标;二是我军非战斗减员和作战伤亡较大。此役,我军歼敌13000余人,同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减员严重。战役结束后,骁勇善战的我第9兵团不得不因减员过多而转入战场休整。毛泽东在给志愿军总部并第9兵团的电报中也称“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
究其原因,一是武器装备落后,加上缺乏对美军作战经验,部分部队有轻视之意,对其极为强大的轻重火力、装甲部队和空中支援估计不足,尤其在多次进攻作战中,缺乏攻坚武器,而且敌军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容易在敌军密集火力下遭到较大损失。二是为扭转东线战局,部队紧急入朝,应对长津湖战区山高路险、极度严寒、人烟稀少等气候地理环境的准备严重不足,后勤保障补给能力弱,御寒物资和粮食供应极端困难,导致大量的冻饿减员,战斗力大幅下降,使作战受到了严重影响。可以说,我军在战略、战术上虽然成功了,但残酷恶劣的作战环境、落后的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能力影响了我军的战术执行、战斗效果和最终的战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