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过年怪象,已经看不到人了.

作者:successful  于 2025-3-20 21:2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14评论

如今的农村, 和我们小时候的农村已经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除了过年的那几天 ,年轻人回到村子里以外, 新年还没有过完, 他们 都已经离开农村, 出外打工去了. 农村变得一片寂静, 除了少数老人和小孩以外, 基本上看不到什么. 农村现在富裕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富裕 , 尤其是边远穷困的山村. 家乡的土胚茅草房, 篱笆墙, 仍然随处可见.这种情景怎么能不令人无限忧虑 , 等到什么时候也和城市一样, 消灭了差别......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回复 浮平 2025-3-20 21:40
值得思考的是,振兴国家、振兴农村与振兴家庭和个人的关系是什么?真正的动力来自政策扶持,还是人的主动性?农村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但如何让农村发展不仅仅依赖外出务工,而是创造可持续的本地机会?

如果为便于理解,也可以作个对比。 为什么人们选择移民(而且不愿意移民到北朝鲜)?为什么年轻人离开农村?道理是相似的 —人会主动选择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而真正的振兴,不只是让人回去,而是让人愿意留下,让留下的人也能拥有更好的生活。
回复 yongbing1993 2025-3-20 22:59
《我们小时候的农村》!农村人民公社。在农村人民公社里来了不少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回乡的知识青年,这是人才。有农村人民公社的贫下中农为骨干的社队干部,这是信仰共产党的一个阶级。所有的人都是农村人民公社的社员,没有地主和特权,没有贫富差距。农村人民公社里有社办工厂,有农机站,种子站,农科所,有人民政府,人民商店,人民礼堂,人民文艺宣传队,妇女突击队,妇女会,托儿所,人民卫生院,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社员们养得起的自己的医生),有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上大学的年轻人国家包一切费用,毕业后回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有五保户政策对老弱病残孤独老人军烈属等实行了五保服务到寿终,有人民调解员调解各种家庭矛盾夫妻吵架邻里纠分,有过食堂,有民兵营,有共青团,有少先队,有学雷锋小組义务为人民做好事,农忙时有城里来的医疗队,帮忙的工人阶级支农等等。如此持续发展至今,每一个农村人民公社都早己成为一个小城市了。就是没有地主和流浪汉。

这就是博主所说的《我们小时候的农村》!当然,各个《我们小时候的农村》的农村人民公社有所不同,例如社办厂就根据各农村人民公社的具体优势的行业,再根各自农村人民公社的具体需求创办的。但都是属于农村人民公社全体社员的公有财产,不是私人的,是不允许让少数人先富的。坚持到现在,农村人还会去城市做牛做马到处流浪看人脸色去当农民工,还被欠薪,而讨薪不到还被抓吗?

《我们小时候的农村》!曾经存在过。后代子孙们自己拿主意要不要?即便想要,也要靠自己。共产党只是指明了方向,共产党己经被走资派消灭了。从头越,一切靠自己。不要也行,子子孙孙当四处流浪的农民工也行。再也没有人来《为人民服务》了。
回复 Wuming123 2025-3-20 23:03
随着城市化,偏远乡村的荒废的无可避免的。少得可怜的贫瘠土地没法维持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准,年轻人外出打工,谋生就成了趋势。这些外出的年轻人,自然会在外娶妻生子,安家落户。如果父母健在,还在过节回去。一旦父母离世,这些人基本上就和生他们养他们的乡村没了关系。

老家好多小村,政府出钱都搬到乡镇。只有农忙耕的时候,才回去打理庄稼。
回复 浮平 2025-3-20 23:07
yongbing1993: 《我们小时候的农村》!农村人民公社。在农村人民公社里来了不少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回乡的知识青年,这是人才。有农村人民公社的贫下中农为骨干的社队干部,这
【《我们小时候的农村》!】 太多人活不下去了。。。真实图片比宣传片更有说服力。只活在自己创造的幻觉中是无效的。

比如,现在的新农村就是上面这些视频揭示的状况。如果没有互联网,一定只会看得莺歌燕舞,亩产万斤所宣传的新农村盛世美景。
回复 successful 2025-3-21 01:32
浮平: 值得思考的是,振兴国家、振兴农村与振兴家庭和个人的关系是什么?真正的动力来自政策扶持,还是人的主动性?农村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但如何让农村
移民, 不管是过去的闯关东 还是今天的世界国际之间的移民, 人们都是想到向往的地方去. 北朝鲜虽然被大部分人否定, 但仍然是有人愿意去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 很多的农民工 远离家乡出外务 工, 客观来讲这也不是什么好事. 他们在外地租房, 生活在拥挤狭小的地方, 虽然有的人有钱买了房, 可是哪能够比自己家乡的房子住的好和舒服. 能够再家乡附近赚到同样的钱,谁愿意背景离乡. 本人认为农民工四处流浪的打工, 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无奈.
回复 浮平 2025-3-21 01:39
successful: 移民, 不管是过去的闯关东 还是今天的世界国际之间的移民, 人们都是想到向往的地方去. 北朝鲜虽然被大部分人否定, 但仍然是有人愿意去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
你认为是生活无奈(也可以说您选择移民是生活的无奈?),但别人是在无奈中的选择,所以你对他人选择的评价并非重要,依然改变不了人们追求更好生存方式的规律。

也许以前的农村人缺少了这样的选择,所以部分人只有接受贫穷和死亡的命运,那是另一种无奈。
回复 Wuming123 2025-3-21 02:53
successful: 移民, 不管是过去的闯关东 还是今天的世界国际之间的移民, 人们都是想到向往的地方去. 北朝鲜虽然被大部分人否定, 但仍然是有人愿意去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
国家的工业化,必然导致人口的城市化,机械化的农业,也必然会使以前只靠农业市场的村庄消失。你看看美国的农业区的小镇,小村,也无不是一幅破落的景象。你去加州,沿着5号公路,随便看看就知道。

以前中国千人级别大村镇的土地,机械化后,可能只需要几十人就可以,所以剩余人口必然迁往工业化大城市。这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没什么好悲伤的!这是中国工业化,农业机械化的必然结果。

浮萍你也别捣蒜,和你有啥关系?
回复 successful 2025-3-21 03:08
yongbing1993: 《我们小时候的农村》!农村人民公社。在农村人民公社里来了不少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回乡的知识青年,这是人才。有农村人民公社的贫下中农为骨干的社队干部,这
记得记得我在初一的时候, 老师教我们唱来一首歌---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歌词中说: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山里头的果子甜又香, 山上有我们社里的树, 山下我们社里的田. -----  人民公社的山水, 是那样的美好, 令人神往和热爱. 可是看到今天那些 生气勃勃 ,美丽的山水不存在了.那些美丽的山村 ,曾经是我们幸福的家园.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杂草丛生, 路途险阻 , 房屋破败, 恐怖阴森的无人村.

在中国北上广,  高楼耸立, 现代化的交通发达重叠, 这里面是不坚实的繁荣.   诈骗, 欠薪, 拐卖, 凶杀 层出不穷. 而这些现象在毛泽东时代是不可能存在了. 伟人的去世, 带走了光明和正义, 千秋万的万代谁人评说?
回复 successful 2025-3-21 03:41
Wuming123: 国家的工业化,必然导致人口的城市化,机械化的农业,也必然会使以前只靠农业市场的村庄消失。你看看美国的农业区的小镇,小村,也无不是一幅破落的景象。你去加
中国和美国的国情是不一样的, 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五倍 而中国的和山川沙漠占据大部分, 中国的山村是不能荒废, 要养活人的, 美国是可以让其荒芜. 中国的粮食本来就不能自给自足, 如果  在中国再发生重大灾荒以重 大战争, 悲惨的情景就会比上世纪的三年自然灾害 严重十倍,  到了那个时候人们 才可能知道 山村存在是多么重要. 中国 100年后不可能达到 美国今天的工农业的繁荣水平.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5-3-21 04:47
successful: 记得记得我在初一的时候, 老师教我们唱来一首歌---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歌词中说: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山里头的果子甜又香, 山上有我们社里的树, 山下我们社里
人民公社好的歌声来自公社社员






《人民公社好》组歌 (1969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4nHwcfdNA

《"人民公社好" - The People's Communes are Good (Chinese Farmer Song)》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0pGhLOYMWk

《人民公社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_fyAzSC48

《60年代经典红歌《人民公社好》唱出了时代感 50年的记忆仿佛昨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rZhbTe1V0k

《1958年毛主席视察人民公社》黑白纪录片电影(无字幕清晰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u1uU28sVEM

《"Nhân dân công xã hảo" (人民公社好 - "công xã nhân dân tố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1dkulLHMj4

《人民公社让铁姑娘撑起半边天 刘桂琴唱出了姑娘们的喜悦心情》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MA6ZpBsYM

《70年代廣東人民公社錄影,村裡男女民兵實彈訓練,肇慶地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eht7i2-vv4

《人民公社时天天听的歌,百听不厌,家喻户晓,今天才弄明白歌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TmUjBfEI8

《人民公社好》歌词:

作词:人民公社社员(现被称为:佚名。)

作曲:人民公社社员(现被称为:佚名。)

演唱:农村人民公社社员们

《人民公社好》歌词全文如下:

“人民公社好 人民公社好
毛主席指出的革命路
我们贫下中农走定了
一大二公 集体化
坚持到底不动摇
代代革命学愚公
大寨红旗处处飘
毛泽东思想来挂帅
鼓足干劲斗志高
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朝着共产主义目标紧跑
朝着共产主义目标紧跑

人民公社好 人民公社好
毛主席树起革命旗
我们贫下中农劲更高
文化大革命 当闯将
阶级大印打牢
凡事公字挂帅
砸了三自一包
毛泽东思想大无际
革命生产双飞跃
紧跟毛主席的战略部署
人民公社干的更加好
人民公社干的更加好
哎嘿 嗨”

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第3期发表了陈伯达写的《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的文章,提出“把合作社办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
  
接着第4期《红旗》杂志又发表了陈伯达写的《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的文章,明确引证了毛主席的指示:“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工业)、农(农业)、商(交换)、学(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装)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层单位。”

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的建立。这时,即1958年6月底7月初,谭震林在郑州主持召开冀、鲁、豫、陕和北京市农业协作会议,他在会议的总结中,讲到了农业合作社的变革问题。他说:“像遂平县卫星社已经不是农业合作社,而是共产主义公社。”会后,他让信阳地委的同志到郑州汇报嵖岈山卫星农业社的情况(当时遂平县属信阳地区),并向他们讲了一番办“工、农、商、学、兵”公社的道理。

信阳的同志回去传达后,地委根据《红旗》杂志两篇文章透露的毛主席关于办大公社的指示和谭震林谈话的精神,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认为合并后的大社,实际上已构成人民公社的雏形。由地委秘书长赵光带领工作组,首先在遂平县卫星集体农庄试点,在原21个农业社的基础上,又并入6个社,共27个农业社、9360户参加。7月初,正式建立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这样,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在河南诞生了。

嵖岈山人民公社建立后,7月中旬,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和《红旗》杂志常务编辑李友久、信阳地委书记路宪文专程到嵖岈山公社,和地委工作组一起,召开社队干部座谈会,并到各队调查,在总结群众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公社研究了一些规章制度,初步制定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章程(草稿)》。规定各农业社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公共财产转为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分配实行工资制和口粮供给制相结合;总结了青年队集体吃食堂的好处,推广了公共食堂;同时成立了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缝纫组;公社设立了农业、林业、畜牧、工交、粮食、供销、卫生、武装保卫等若干部或委员会,下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继嵖岈山人民公社建立以后,信阳地区在小社并大社的基础上,在农村很快形成了走人民公社的道路、建立人民公社的舆论。到7月底,全区农村即实现了人民公社化。7月底至8月5日,由史向生主持,省委在嵖岈山公社召开了各地、市委农工部长会议,总结嵖岈山建立人民公社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毛泽东说:办人民公社好

8月4日、5日,毛主席视察了河北省的徐水、安国县的农村后,于5日晚11时,来到河南的新乡。6日下午,毛主席在吴芝圃等的陪同下,视察了新乡县七里营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在公社大门前,毛主席仔细看着门口挂的“七里营人民公社”的牌子,他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同日晚毛主席到达郑州。

7日凌晨,史向生在专列上向毛主席汇报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情况。当谈到嵖岈山公社试行简章时,毛主席聚精会神,边听边问,他说:“这是个好东西,给我!”他如获至宝,极为高兴。

省委负责同志汇报时,当谈到对大社没有用共产主义公社命名,而采用人民公社作名称时,毛主席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他指出:“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

8月9日,毛主席在山东历城县视察,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等汇报,当提到历城县北园乡准备办大农场时,毛主席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结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毛主席视察三省和“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消息,很快在报上发表。大家看了无不欢欣鼓舞,精神大振。各地立即掀起了建立人民公社的高潮,不到一个月,河南全省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原来的4.9万多个农业合作社,合并建成了1242个人民公社,每个公社平均8000户。

8月底,毛主席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经过讨论,正式通过了《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要求各地在秋收前后,先把公社的架子搭起来。北戴河会议结束后,中央报刊相继发表了“迎接人民公社化的高潮”等社论。这样,把建立人民公社的运动很快推向高潮。

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情怀,很自然让人民公社的社员们想起毛主席与人民心连心的另外红歌,这就是《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和《毛主席是咱社里人》,当时唱响大江南北,感动祖国的山山水水,至今唱来格外亲。

歌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由张士燮填词、金砂谱曲。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首歌曾经唱遍大江南北,千家万户,并一直流传。歌唱的主题是当年毛主席视察四川省郫县红光社的故事。

他们联手创作的歌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调儿清纯质朴,气氛热烈,音乐语言口语化,契合了领袖和人民之间心心相印的情感,表现了建国初期中国农村欢快、愉悦的新生活,抒发了人民豪迈、赞叹和喜庆的心声。一时间。孩子唱,青年唱,老人唱,军营在训练中也唱。不久,这首歌在全国第二届文艺会演中捧回歌曲创作一等奖桂冠,并荣获全国群众歌曲创作一等奖。

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
千家万户齐欢笑呀,
好像那春雷响四方。
毛主席来到咱们村,
跟咱们社员来谈心;
一问咱们除四害呀,
又问咱生产大跃进。
毛主席呀关心咱,
又问吃来又问穿;
家里地里全问遍呀
还问咱们夜校办没办。
主席的话儿呀象钟响,
说得咱心里亮堂堂;
主席对咱微微笑呀,
劳动的热情高万丈。
鼓足干劲大跃进哪,
齐心建设咱新农庄。

《毛主席是咱社里人》是由梦之旅合唱团演唱的一首歌曲。

歌曲歌词:
毛主席是咱社里人
千山那个万水连着天安门
毛主席是咱社里人
春耕夏锄全想到
防旱排涝挂在心
八字宪法亲手定
丰产的道路细指引
千山那个万水连着天安门
毛主席是咱社里人
关心社员衣食住
问寒问暖问辛苦
主席就象红太阳
照在身上暖在心
千山那个万水连着天安门
毛主席是咱社里人
领导咱们来翻身
人人干劲添十分
大干农业齐发奋
人民公社万年春
万年春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刘文玉 词
秦永诚 曲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锦绣河山更加壮丽更加壮丽。
任凭征途风云变幻,
鲜红的太阳永放光辉。
毛主席率领我们奋勇前进,
高举起马列主义伟大红旗。
毛主席率领我们奋勇前进,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和革命人民永远在一起永远在一起。
亲切关怀鼓舞我们,
谆谆的教导铭刻在心里。
毛主席率领我们奋勇前进,
高举起马列主义伟大红旗。
毛主席率领我们奋勇前进,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东风劲吹晴空万里晴空万里。
革命航船乘风破浪,
英雄的人民所向无敌。
毛主席率领我们奋勇前进,
高举起马列主义伟大红旗。
毛主席率领我们奋勇前进,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毛主席是咱社里人》,则是《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和《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的特殊结果和特别印证。由于毛主席走遍农民耕耘的每块土地,也就有了“千山那个万水连着天安门,毛主席是咱社里人”,由于毛主席来到咱农庄,也就有了“春耕夏锄全想到,防旱排涝挂在心,八字宪法亲手订,丰产的道路细指引”,有了“关心社员衣食住,问寒问暖问辛苦,主席就像红太阳,照在身上暖在心”,更有了“领导咱们来办社,人人干劲添十分,大办农业齐发奋,人民公社万年春”。这不是现在的所谓“唱赞歌”,而是毛主席对农业农民农村高度重视极端关心的写照。

毛主席是咱社里人,首先体现在毛主席亲自制定各种制度,从制度上防止剥夺农民利益的行为,保证人民公社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毛主席不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还指引人民群众把讲干劲讲热情讲精神与讲科学讲规律讲历史紧密结合,而且组织制定《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六十条),明确人民公社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等价交换原则,确立了“统一领导,队为基础,三级核算,各计盈亏”的主体框架和运行体系,带领全党制止和纠正了“一平二调””、“高征购”,不给补偿不予安置等“竭泽而渔”、剥夺农民利益的行为,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民公社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了人民公社各项工作的有章可循和有条不紊。

毛主席是咱社里人,也表现在毛主席强调“思想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指导县、公社、大队三级党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除旧布新荡涤陈腐观念,移风易俗消除旧社会残余陋习,形成热爱集体、克己奉公、团结互助、进取向上的“人民公社气象新,人换思想地换装”;毛主席强调与大自然作斗争需要一支庞大的“有文化有觉悟有技术的”红专队伍,在他的倡导和支持下,许多地方以短训速成、半耕半读,举办夜校、农校和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等形式,为服务农村培养了植保员、粮管员、驾驶员、保育员、统计员、卫生员等一大批亟需人才;毛主席指示要把医疗卫生重点放到农村去,“一颗银针治百病,千家万户留脚印”的赤脚医生如春苗脱颖而出,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状况;毛主席强调发展农业以粮为纲,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综合平衡,七十年代中期多地执行“五七指示”,社队工业显山露水强劲崛起,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如虎添翼。

毛主席是咱社里人,还反映在毛主席始终赞扬“干部参加劳动好”,要求干部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要“以平等态度待人”,自觉接受群众和组织的监督。毛主席倡导男女平等,公社里同工同酬,同岗同酬,同效同酬,集体主义精神孕育着各尽所能的劳动态度,按劳分配最大程度上激发男女老少“劳动的热情高万丈”,根本没有什么“懒汉”等。
2 回复 屠龙刀之原界 2025-3-21 05:30
successful: 中国和美国的国情是不一样的, 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五倍 而中国的和山川沙漠占据大部分, 中国的山村是不能荒废, 要养活人的, 美国是可以让其荒芜. 中国的粮食本来
你们城市人还是不太了解农村。就老家来说,北方的旱地(不能浇水),当年包产到户分地时,每人不到两亩!一亩地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也就能产出不到500斤谷子。留下再多的人力都没用。废村不是任凭耕地荒废,而是通过机械化,用很少人力去打理,余下的劳动力只能去城市工作(谋生)。

南方水田,可以精耕细作,可以一年三熟,但是在北方,再多的人力也没用。至于粮食自给问题,在中国以现在的生活水平和人口,是不可能的任务。光是每年近亿吨的大豆,就是中国所有的耕地都 用上都不行。进口粮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钱进口粮食。
回复 浮平 2025-3-21 06:23
yongbing1993: 人民公社好的歌声来自公社社员

《人民公社好》组歌 (1969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4nHwcfdNA

《"人民公社好" - The People's C
这种歌功颂德煽情政宣的不务实方式已经用处不大了。
回复 successful 2025-3-21 15:57
屠龙刀之原界: 你们城市人还是不太了解农村。就老家来说,北方的旱地(不能浇水),当年包产到户分地时,每人不到两亩!一亩地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也就能产出不到500斤谷子。留
可怕的不是没有钱买粮食, 而是封锁不卖粮食给你, 而让你活活饿死, 1959年到1962年 那个时候中国才6亿人, 饥饿的恐怖, 本人是历历在目. 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并非不可能. 现在中国大量的耕地被毁去建楼房,  过去繁华的家乡变成无人村, 人口15亿发生饥荒 ,人吃人的后果就不堪设想.....

中国实质上仍然是贫穷的,. 失去了毛泽东的, 农村是国家的基础治国方针是危险的. 邓小平一帮人首先富裕起来的方针, 比国民党四大家族坑害中国更加有过之而不及. 但愿中国能够坚持奉行自立更生的基本国策.
回复 Wuming123 2025-3-21 23:24
successful: 可怕的不是没有钱买粮食, 而是封锁不卖粮食给你, 而让你活活饿死, 1959年到1962年 那个时候中国才6亿人, 饥饿的恐怖, 本人是历历在目. 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并非不可
当年大饥荒,不是买不到粮,主要是没钱买。当年正当加拿大粮食过剩,为了卖粮給中国,几乎是赊账的办法运量給中国(加拿大政府担保)。真是因此中国一直对加拿大有一份感激之情,直到孟被抓。

现实是被耕耘了两千年的贫瘠土地,无法维持14人口现在的生活水平。估计自给自足,估计最多维持七亿人口。

在可预见的将来,世界并不缺粮。尤其是美洲,粮食生产潜力巨大。粮食禁运是不可能事件。当年苏美争霸,美国都是大量的卖粮給苏联。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军力的提高,胆敢对中国禁运的国家会少之又少。

有道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中国几千来封闭的自给自足,其实也导致了汉民的不思进取,没有扩张的原动力! 欧洲各国资源匮乏,才激励着当年的欧洲人满世界开疆扩土。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successful最受欢迎的博文
  1. 越南课本中的中越战争:中国在越南三光政策真相 [2018/11]
  2. 回看马航MH370事故,60多位芯片专家丧生,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2019/06]
  3. 在美德堡工作的印裔曝光:病毒制造后泄露,导师及知情者被暗杀 [2020/08]
  4. 间谍金无怠到底被谁出卖? [2018/12]
  5. 网传王立军交待的部分材料流出 [2019/06]
  6. 老兵披露越南女兵色诱细节 [2019/12]
  7. 击毙越军头号美女特工阮文慧。, [2018/11]
  8. 毛澤東發動文革真相:並非晚年昏聵 [2018/11]
  9. 五名中国女子移民以色列,都因为一个虚构的犹太民族 [2019/02]
  10. 中越残酷的特工战以越南屈服而告终 [2018/11]
  11. 沙甸事件镇压的始末 [2019/03]
  12. 官媒:美国为难中国,一群美籍华人为什么要幸灾乐祸? [2019/05]
  13. 死亡陷阱——真实的铁列克提事件 [2018/11]
  14. 中东火药桶爆炸前夜,21世纪动荡的第二个十年来了 [2020/01]
  15. 美国最大的生化武器基地突然关闭 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0/03]
  16. 一篇文章,讲清楚长津湖的来龙去脉​ [2021/10]
  17. “饿死三千万”原来是蒋经国出资100万美元炮制而成的 [2019/07]
  18. 又一个挺方方的女作家被免职 [2020/06]
  19. 毛主席为何钟情湖北?偏爱东湖? [2020/09]
  20. 遗憾!如果宋时轮听毛主席的,美陆战一师绝对逃不掉 [2021/10]
  21. 武汉人、湖北人......都是中国人 [2020/01]
  22. 陈永贵追悼会:八宝山冷冷清清,大寨人山人海 [2023/03]
  23. “美国文化革命”?拜你所赐! [2020/06]
  24. 关于红卫兵运动的历史考察 [2022/01]
  25. 评谢盛友的 “邓小平 三落三起” [2022/12]
  26. 给“台独”死硬分子拉清单意味着什么? [2021/11]
  27. 魏巍:论毛泽东晚年 [2024/11]
  28. 一声“万岁”,让毛主席喜忧参半 [2023/03]
  29. 永不消逝的红色——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48周年 [2024/09]
其它[网络文摘]博文更多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21 23:3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