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言-春桃】 [2017/04]
- 【五绝-悼网友】 [2017/09]
- 枫叶飘飘(中篇情爱小说)虚构,18-不宜 [2019/06]
- 回国杂记 (36)捡漏 (37)在洗浴中心见到裸体老美 [2016/10]
- 回国杂记 (16) 小姐,小姐!! [2016/09]
- 回国杂记(44) 作女,不甘寂寞 [2016/10]
- 回国杂记 (93) 这般度假 [2017/03]
- 从一件小事看中美文化差异 [2016/10]
- 回国杂记 (68) 外籍海归,真正的弱势群体 [2016/12]
- 回国杂记 (107) 感恩的心 [2017/04]
- 回国杂记(95)海归 ,可以大有作为 (96) 生活的转折点 [2017/03]
- 现如今回国到底带什么东西好?经验之谈。 [2017/02]
- 谁更会在意国内国外的差别? [2017/10]
- 回美,不再是件小事! [2019/06]
- 回国杂记之 没有尊严的地方 [2016/09]
- 海归的另类烦恼 [2017/03]
- 命悬一线(美国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017/09]
- 家事 -- 写在重阳节的日子里 (多图) [2016/10]
- 是什么使得一些华人在海外生活得如履薄冰? [2017/06]
- 回国杂记 (13) 中国特色 [2016/09]
- 回国杂记(144)聚会,会演变成社会的毒瘤吗? [2017/12]
- 谁不说俺新疆美(多图) [2017/08]
- 在美国经历生死,看吝啬和高贵 (多图) [2017/02]
- 回美杂谈---黑白界(附真实照片若干) [2018/02]
- 一个曾生不如死的人 [2017/06]
- 历史只承认结果 [2018/01]
- 万水千山不了情 [2017/03]
- 我怕我爸 [2017/09]
- 有爱,代沟也会填满 [2017/06]
与稻作人家为伍
【七绝】做客遇稻咖啡
苇深蟹满落花香,遇稻茶勤短话长。
梦里欢声随雁去,一车秋露一街黄。
海归五年,今年破例,随波逐流地在“小长假”外出旅游的潮流中选择了自驾旅游。因为不是一个人出游,所以时间要将就大家,选个大家都OK的日子,十月三号。否则十天的假期,宅着还真算得上漫长。
出门前,谣言已经填满耳鼓,高速公路堵车严重,服务区人满为患,景点人山人海。。。。。。
我倒是没有因为这些口口相传的信息破坏心情,因为我更相信运气。每次出差,每当听到别人因飞机晚点而发出的牢骚时,我还不是都在暗自庆幸飞机提前到达的好运气吗?我相信这次也不会例外!
五个多小时的自驾,除看到几起车祸和因为加油而“误入歧途”以及几起交通事故外,一如既往的顺利,且三辆车几乎同时抵达了目的地。度假村是同事亲属开的,一切都已安排得有条不紊。十分钟后,一桌子的海鲜便让饥肠辘辘的我们享尽口福。
饭后稍事休息就按部就班地开始落实旅游计划。第一个景点就是碣石,乘船亲临当年在小学课本里识得,并神往已久的曹操赋诗处,感受一代枭雄的壮志情怀。
然后又去了抗倭名将戚继光当年保家卫国的场所老龙头敬拜。回来是海鲜、水豆腐
和走地鸡炖葫芦条的丰盛晚宴。接下来的是篝火晚会的热闹,赏烟花时的放松,随孔明灯飞走心愿和K歌放纵。。。。。。
但这只能算是沉浸民俗,后面的旅程完全是计划外的体验,却更雅致和小资,外加结识新朋友的幸运。
回程的路上,朋友突然提出顺便在盘锦留宿一夜。起初因为一切未知,又很被动,故心里颇有些不以为然。但碍于情面又不好拒绝,也只能随遇而安。
早上九点出发,按导航仪预期的时间,12点一刻我们一行四人准时抵达目的地—一个称为“稻作人家”的酒吧。女主人40多岁,个子在160左右,偏瘦,见我们到来立即迎了出来。我们进到两个包房的其中一个坐了下来。一会儿菜就上齐了,主菜是红烧大鹅和一大盘海鲜拼盘,再有就是朝鲜辣白菜和沙拉。饥肠辘辘的四个人围坐在一起,等女主人一落座便狼吞虎咽起来。鹅烧的非常地道,我吃得起劲,用烧鹅的汤汁就着大米饭吃,总之这顿饭吃得舒服极了。
然后我们就被安排在民宿里休息。民宿是朝族人的房子改建的,除顶棚外,清一色现代流派。我们虽然住的是火炕,但垫了三层褥子,并没觉得很硬。其它设施和酒店没什么区别。
睡醒了就开始吃晚饭,一桌金黄色的肥蟹最吸引眼球和胃口。满黄的母蟹吃起来满嘴流油,香极了。我一口气吃了五只,非常过瘾。一天前在绥中吃的都是海蟹,几乎没黄,空空的,哪里像眼前的河蟹,黄满肉鲜。席间我喝了些酒,其实就是饮料,才0.5度,真不能算是酒。饭后,在美酒和咖啡的推波助澜下,尽情唱了一个小多时的卡拉OK,唠了会儿家常,才在摇曳的路灯和漫天的星光中,在两边金灿灿的稻田簇拥下回到房间休息。
记得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拿把手电筒和铜锣,就能在稻田里抓很多螃蟹。我仔细观察了许久,也没看到稻田里有螃蟹出没。其实盘锦能有今天,还得感谢日本人。是他们把盐碱地里种水稻的技术传给当时的朝族人,时至今日盘锦还是离不开稻子,当然还有芦苇和螃蟹。尤其是盘锦大米享誉全国,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粮食主要来源的“南大长仓”。
这家咖啡吧,是由三个人合伙开的,其中一个是美籍华人,一个是新西兰海归,一个是我们的朋友。店里的生意基本由朋友打点,由于朋友尚有一份正式职业,所以只能在周末和晚上来店里帮忙。咖啡吧雇了两名当地女孩,身份是服务员兼厨师,从举手投足中不难看出她们都训练有素。女主人不但经营有道,八面玲珑,而且待人热情真诚,面面俱到。她还为我们搞了许多抖音,让我们整个盘锦之行充满笑声。
其实这个民俗村也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一个窗口,借此吸引外资和八方来客。据女主人介绍,当地的朝族原住民都搬到附近的新楼房里,民宿都是在原住民房子的基础上改建的,在外观和环境上依然保持许多朝族人的风格和原貌。当然室内则清一色的现代化。
我们在此算是真正享受到了整个假期的十几个小时的恬静、舒适、充满咖啡豆和稻香的田园生活。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早餐早已准备停当,白米粥、朝鲜辣白菜、韭菜盒子、甜饼。。。让家的感觉像这里的巴西咖啡一样更浓烈了。
早饭后女主人又带我们去了知青点、海河交汇处、甲午末战原址和已经禁入的芦苇湿地。回家的路上,根本没有出现人们传言的那种拥堵现象,一如既往的顺利,两个多小时就回到了家中。总而言之,这次旅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如果说绥中是粗线条的物质美,那么稻作人家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充满小资情调,远离城市喧嚣和尔虞我诈,如饮甘醇般回味无穷的田园生活。
稻作人家,我还会再来!
1.一起享受午后的阳光
2.稻作人家民俗村简介
3.湿地芦苇荡
4.盘锦知青点
5.河海交汇处
6.肥蟹
7.民宿
8.拓荒者的印记
9.稻作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