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消息满天飞,粮食危机真的要来了吗?

作者:风轻云淡淡  于 2020-8-20 17:1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一)过度解读的新闻

 

近日,一条新闻在社交网络刷屏,引发了大家对粮食安全的普遍担忧:“8月1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方通报,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了4285.7万吨,相比2019年减少938.3万吨。其中:河北收购355.9万吨,同比减少93.5万吨;江苏收购1083.5万吨,同比减少10.8万吨;安徽收购592.9万吨,同比减少222.4万吨;山东收购661.4万吨,同比减少54.4万吨;河南收购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湖北收购139.0万吨,同比增加6.8万吨。主产区油菜籽累计收购70.6万吨,同比减少5.1万吨。主产区早籼稻累计收购264.1万吨,同比增加12.6万吨。”

 

该通报迅速引爆舆论,粮食减产、粮食危机要来了等各种说法不胫而走、越传越真。但是,从这篇官方通报中无法并得出人们所担忧的种种结论——这次数量减少是粮食收购量减少,并不是粮食产量减少。每年政府都会用一定的底价去收购农民产粮,这是保障农民积极性的举措。今年只是农民愿意拿出去收购的粮食减少了。


 

根据《证券时报》采访发现,的确有区域减产,但更多区域是稳产——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南省,夏粮收购量为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事实是,今年河南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7月16日发布的数据,在夏粮生产条件复杂多变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仍然保持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750.75亿斤,比去年多出1.67亿斤。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小麦生产大省,产量占全国的1/4强,对维护国家口粮安全至关重要。

 

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0年夏粮产量数据的公告》,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比2019年增加120.8万吨,增长0.9%;其中小麦产量13168万吨,比2019年增加75.6万吨,增长0.6%。

 

所以结论是,今年夏粮小麦迎来了大丰收,只不过农民面对政府采购“惜售”了。至于为何惜售,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农民对于粮食涨价的预期普遍存在,所以就先不卖给政府了。往年来说,一旦粮食丰收就会“谷贱伤农”,所以国家设定政府采购价也是保障了农民的权益和种粮积极性;今年虽然也丰收,但是大家都看在眼里,国外疫情一时半会无法结束,粮食价格上涨是一个可预期的行情,所以农民“惜售”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引用一段《中国青年报》的采访:杨会泼是河南省滑县的一位种粮大户,往年一丰收就把粮食全部出售,但今年他却没急着卖,等到一周前价格出现高点才卖出。杨会泼说,今年6月刚丰收时,小麦的价格还不到1.1元/斤,但前些天,价格涨到1.21元/斤。他告诉记者,今年的小麦价格实际上要比往年高一些,去年小麦最高才卖到1.16元/斤。“看着今年这价挺高,大家都想着先存着,等价格更高的时候再卖。”

 

另外还有一个次要的原因是,受疫情影响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找不到了工作,只能回家务农,这样有的家里就平添了一到两个壮劳力,在预期上就要少卖一点粮食,给自己家庭留一点。

 

不过结论也是非常明显的:纵使受疫情影响,我国基础粮食依然迎来了丰收,我国粮食安全依然有一个基本的保障,所谓“粮食危机”“饥荒”等言论是捕风捉影。


 

此外,从库存来看,当前我国大米库存1.09亿吨,在完全没有产量的情况下,足够满足全国9个月的需求;小麦库存1.31亿吨,足够满足全国13个月的需求;粗粮库存2.23亿吨,足够满足9个月的需求。从进出口占比来看,大米进口率(进口占需求的比重)为3.86%,玉米进口率为1.32%,小麦进口率为3.26%,粗粮进口率为5.81%,可以看出,中国主要粮食的自给率超过九成,受进出口影响较小。

 

这几组数据基本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是稳稳的,大家大可不必担心将来吃不饱饭的问题。但是呢,即便没有所谓“粮食危机”,我国今年粮食安全问题也必须值得重视:第一,因为全球疫情结束遥遥无期,全世界——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粮食危机已逐渐凸显;第二,受疫情影响和南方水灾影响,农副产品供应收到很大影响,未来将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涨价趋势。




(二)多灾多难的2020

 

粮食不是大问题,大家不用担心饿肚子;但是肉蛋奶油等农副食品的形式比较严峻,未来通货膨胀的趋势非常明显。近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2%,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5.7%,鲜菜价格同比上涨7.9%。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再次引发关注。



猪肉上涨85.7%,接近翻了一番。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8月1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应称,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由于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餐饮服务逐渐恢复,对于餐饮相关的猪肉需求有所扩大;另一方面是由于7月份南方汛情对于生猪的生产和调运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到猪肉价格使其涨幅过大。2021年我国猪肉产量预计达5000万吨、猪肉消费量预计达5177万吨。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即便到了明年,我国猪肉缺口也有小二百吨,涨价是一个注定的大趋势了,大家要有心理预期。这一波肉蛋奶涨价的根源还是疫情影响。不仅仅是工业,农副产品的生产同样是一个严重依赖供应链的生产活动,需要化肥、种子、农药、饲料的生产、集散与运输,更离不开加工厂、运输公司、批发零售商等上下产业链。大家可以回忆一下疫情初期的新闻,因为各地封城封村,居民停止流动,许多地区都爆出了饿死几万只鸭、几千头猪之类的新闻。



除了肉蛋奶,油料作物也面临着减产,不过直接影响原因不是疫情,而是水灾。虽然我们夏粮大丰收,但主要是小麦增产,重要油料作物油菜籽是少有的减产作物。因为受水灾影响的地区是我国油菜花重要产地,自然收到了很严重的影响,所以油副食品涨价的预期是很明显的。

 

不过虽然从夏季的数据来看,因为油菜花产地受灾,油料作物产量受到了影响的(参见第一部分的数据),但是放眼全年来看,这个还是不用过于担心的,油料作物增产也是一个大趋势。



说起来,1998年我们面临着同样的局面:98年虽然爆发了历史级别的大洪水,但是当年全国粮食依然迎来了大丰收——1998年粮食产量从上年的49417.1万吨上升至51229.5万吨,增产1812.4万吨,增幅3.66%;油料产量从上年的2157.4万吨上升至2313.9万吨,增产156.5万吨,增幅7.25%。赵本山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说:“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此话并非为了押韵而随便说说,我们98年粮食增产明显,而唯独减产的棉花。



今年棉花的产量问题则是综合了“两大灾难”:疫情和南方水灾共同影响,可以说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新疆本来不产棉花,但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用几代人的汗水与心血,“唤醒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让新疆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棉花产区。当时俗语讲“天下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团”。

 

正如上文所说,农业生产也是一个产业链,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的流通、农作物的再加工、农业工人的流动等等,所以新疆疫情对棉花产量也是有很大的影响。




(三)国际局势不容乐观

 

可以总结一下,咱们粮食安全不会出现大问题,但是农副产品涨价的趋势不可避免,然而放眼全球,粮食问题真的可能会迎来一个大危机。

 

先来看看新闻:近日,联合国公布的一份报告,再次为各国敲响警钟。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在2018年,大约有11%的美国家庭已经处于“粮食不安全”的状态。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美国部分州,近一半的受访者报告,新冠肺炎大流行威胁了食品安全。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还使全球粮食供应链面临巨大压力。一些粮食出口国为求自保,纷纷出台限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政策。越南率先宣布停止大米出口;稻米出口国印度也因为“封国”而陷入停滞,小麦出口国俄罗斯也随后限制了出售。此外,严重的蝗灾也在威胁着非洲和南亚的一些国家。有印度学者预测,蝗灾或许会使得粮食减产30%-50%。而对于已经在与粮食不安全作斗争的巴基斯坦,蝗灾的来袭更加致命。

 

与此同时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将新增1.3亿名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发出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这个新闻恐怕不是危言耸听,一直以来亚非拉不发达地区都在人口爆炸和粮食危机的高压线上跳舞,今年的疫情和蝗灾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且又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是,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蝗灾的影响范围,恰恰与亚非拉不发达地区重合:沙漠蝗灾主要出现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随后迁徙至阿拉伯半岛、印度、巴基斯坦。受蝗灾影响,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已经宣布农业生产完全停滞。印度有学者预测,蝗灾将造成印度粮食减产30%-50%。巴基斯坦小麦产量占全球产量的3%以上,为全球主要的小麦生产国……

 

再加上疫情影响,全世界对于粮食安全问题都很重视,各主要粮食出口国纷纷管控——因为大家都有一个不乐观的预期。而这种情况又会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供应问题。其中首当其中的还是肉类,因为饲养鸡鸭猪羊是要喂饲料的,饲料就是粮食,粮食如果优先保障人的话,牲口的供应就会出现问题。

 


我国给人吃的粮食作物基本都能自给自足,唯独给牲口吃的需要大量进口:我国大豆的进口率为88.52%,非常依赖于国际大豆的供应,而且库存量较低,只能满足2.6个月的消耗。虽然大豆并非主要粮食作物,因此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不构成明显的影响,但是国际疫情形势与蝗灾带来的粮食危机,依然会以多种形式波及我国。

 

所以结论就是:我们国家粮食形势数据看起来有点紧张,但除了涨价外没有更严重的问题;世界粮食局势看起来储备数据年年在涨,但是不发达地区影响深远的粮食危机正在酝酿,不能不引起重视。

 

 

(四)勤俭节约

 

近日,国家提出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有些媒体就过度解读,认为国家提议这个是因为粮食出现了危机,但正如本文分析,我国粮食基本安全是有保障的。反对浪费是一个有助于公序良俗的正向号召,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几年前国家就推动过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那个时候大家也没说粮食不够吃了。只不过最近一些相关性新闻出的有点多,大家有所联想也是很正常,但不必杞人忧天。

 

勤俭节约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当然这个要求首要是要求先锋队的,不过既然作为优良传统,先锋队带头向全社会号召一下也是合情合理、职责所在。


 

虽然现在社会发达了,但是节约粮食是有其必要性的。有些东西你消费的越多越好,因为资本主义的一大特性就是生产过剩嘛,你要真有能力像王多鱼一样一个月花光几亿,那国家得给你颁发锦旗,促进消费的大功臣。但粮食不同,粮食供给长期处在供需关系的平衡点上,粮食生产过多就会“谷贱伤农”,所以国家要通过设定政府收购价格来保证农民积极性。所以市场和政府调节下的粮食生产,具有略高于供需平衡点的特性。

 

养猪种地不像生产手机,你今天买下几千个手机砸了,第二天血汗工厂就赶着工人上生产线加班加点生产新的了——工业、服务业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很快的反应。但是农业不行,种粮食养猪都要周期,这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经常在生产过多(水果卖不出去烂在树上)和生产不足(猪肉大涨价)上左右横跳。所以咱是能不浪费,尽量不浪费,毕竟现在国际粮食供应出了问题,但也没限制你吃好吃的。国家号召一下,浪费现象减少,肉蛋奶菜供给就相对充足,价格就可能会下降,受益的还是咱老百姓。

 

同理,之前有流量明星的粉丝们,为了做公益博名,把某国家重点扶贫的农产品一扫而光,这同样是不科学的手段。这会让农民产生对市场错误的判断,大规模增加某农产品种植面积,结果明年这群粉丝不知道到哪去了,又得用上“XX滞销,帮帮我们”这张图了,等于国家的去年扶的贫今年又还回来了,无形中增加了扶贫干部很大的工作量。所以就算慈善公益也要讲科学讲策略讲客观规律。



当然,我也理解社交网络上为什么对“勤俭节约,反对浪费”这件事这么敏感,有些人说天生脑残,主流支持什么他就反对什么,这类人我们不去讨论;而大多数人主要还是对层层加码的官僚系统的担忧。就是那个经典的段子:校长说要九点钟要在操场开大会,院长通知下去八点半集合,系主任对辅导员说八点准时,辅导员让班长按七点半通知,班长要求大家七点钟一定到操场……于是全校师生饿着肚子在操场等了校长两个小时。

 

毫无疑问“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好事,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已经有了形式主义、矫枉过正甚至“扛着红旗反红旗”的苗头,所以老百姓心里犯嘀咕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过正如本文所述,对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大家不需要过度担忧、杞人忧天。只需要合理规划,适度消费,适度储蓄,不要被未来可能的一波波通货膨胀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即可。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4 17: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