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授和当官的得了病 [2019/09]
- 中国的知识分子 [2017/11]
- 道德的变化 [2018/12]
- 从首钢的拆除看国企 [2017/11]
- 东单公园里的那一座小山 [2018/12]
- 领导的权威 [2017/11]
- 村庄 [2017/11]
- 布热津斯基的奶嘴论 [2018/12]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第八章 罪名:企图逃往帝国主义国家 [2016/11]
- 走后门 [2019/09]
- 北京的自来水 [2018/12]
- 大学的硬件和软件 [2017/12]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一章 [2016/11]
- 疯话和实话 [2019/09]
- 方方日记 [2020/10]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016/11]
和一位大学教授谈起刚买到的一本新书,从莫斯科到古拉格,对方问,古拉格在哪里? 不怪这位博士缺乏历史常识。在我国,这个名词最初是在古拉格群岛这本书上出现的,但只是内部出版,在西单的内部书店凭一定等级的证明就可以买到。所以,大家不知道此名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了30多年以后,关于古拉格的书出的不少了,我买到的就有,古拉格群岛;从莫斯科到古拉格;古拉格,一部历史;古拉格气象专家;古拉格之恋。一位大学教授这时还不知道此名词,就有问题了。
美国一位大学校长写了一本关于大学工作的书,提到在他们那里,大学生必修三门课,历史,艺术,哲学。学历史知更迭,学艺术懂美丑,学哲学会思考。实际上,他们的经验是培养人才必须有这方面的修养,反之,则成了只会干活,不会思考的工具。的确,现在的机器人的确能干许多活,能下棋,做手术,安装复杂的机械,甚至会判断,所以,机器人代替了人工的场合比比皆是,但是,就不会思考,不会发明创造,也没有感情。其主要优点就是可以长期精确地工作,不会疲倦,不会闹事。
如果我们的大学教授到了此时还不知道那个名词和那段历史,就比较麻烦了。俄罗斯的普金不久前让历史专家重写联共党史,让他的百姓知道苏联的真历史,就是这个道理。不但如此,还建立了那个时代的纪念碑,当然不是用砖石,钢铁,而是用关于那个时代的文字材料,古拉格之恋就是根据一对情人的一千多封信件写成的。男的是大学生,到古拉格去干活,女的也是,双方的信是通过同情他俩的人传递的,是关于那段历史最完整,最清晰的叙述,所以特别可贵。等到他活着走出古拉格的时候,他俩都不年轻了,但在晴空之下,过上了快乐的日子,这就是真的历史。
古拉格在哪里呢,它离莫斯科很远,在北极圈里,在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里,人们在那里开矿,修运河,伐木。那里有专家,学者,艺术家,作家,还有非常年轻的男女学生。它的名字叫内务部劳动改造营管理局。赫鲁晓夫说,我们从飞机上能看到那些劳动营废墟的围墙。幸好现在只留下废墟的围墙了,人们知道了卡廷大屠杀,知道了斯大林下令把全部的遗传学者都处决了,因为他们反对那个假遗传学家李森科,而这个假货却是斯大林的所爱。到了晴朗的天空出现时(一部解冻的电影),俄罗斯已找不到遗传学家了,这就是历史,这样的历史如果不让人们知道,俄罗斯就不会有今天的模样。
也许有人要反问,俄罗斯不是老饿吗,不是要我们的鸡毛衣服吗,不是穷到把瓦良格军舰都卖给我们了吗,不是那位舰长还哭了吗,恰恰是古拉格已成为历史了,已被人们认清了,
俄罗斯才有了今天的模样,那是怎样的模样呢?只说一点,那里的家庭没有水表,因为热水和冷水都是不要钱的,那里的电灯可以长期不关,因为电太便宜了。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普金下令重写联共党史的原因。
捷克有一本书,叫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作者是伏契克。对呀,最后一句是,人们,你们要警惕呀。真是很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