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授和当官的得了病 [2019/09]
- 中国的知识分子 [2017/11]
- 道德的变化 [2018/12]
- 从首钢的拆除看国企 [2017/11]
- 东单公园里的那一座小山 [2018/12]
- 领导的权威 [2017/11]
- 村庄 [2017/11]
- 布热津斯基的奶嘴论 [2018/12]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第八章 罪名:企图逃往帝国主义国家 [2016/11]
- 走后门 [2019/09]
- 北京的自来水 [2018/12]
- 大学的硬件和软件 [2017/12]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一章 [2016/11]
- 疯话和实话 [2019/09]
- 方方日记 [2020/10]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016/11]
教授和当官的得了病
中国有3000所大学,假定每所大学有300名教授(这是大大过高的估计),也就是在这个有14亿人口的国家,大学教授有90万人,大约为0.06%。即每14000人里有9位教授。算是最高级知识分子里的一部分了。他们能过怎样的生活,这里就不谈了,单讲我的同事生病后的遭遇。
这位教授下颚起了个包,到牙科医院检查,医院让他去肿瘤医院。北京的两家肿瘤医院都拒绝治疗,这也难怪,全国各地有钱人提着大包现金都没法找到床位,一个教员怎么可能得到床位呢。到了一家普通医院,医生开出了进口药,在中国,进口药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即便是享受医疗福利的人员也要付全价,其二进口药非常贵,瑞士产的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在中国是12000元人民币一瓶,在印度生产的相当于200人民币元,奇怪的是,国家就是不从印度进口。所以,这位教授实在买不起不能报销的进口药,只得再找一家区级的比较小的医院,这家医院说需要输血,但必须让病人家属自己找血。多亏同事帮忙,找到两位同学愿意献血,但是还要去北京血库先献血,再换到病人所需的血型,才能输给病人。这样忙了一大圈,才得到400毫升,没有下次了。医生说,做化疗需要加一种进口药,每针12000元,一个疗程要6次,就是72000元。于是,病人再转到一家军队医院。这家医院立即送进ICU。每一天的费用大约是1万元。最后,医生拿出抢救措施单,让病人家属签字。表示认可或拒绝。到了这儿时候,医生毕竟是军人,说实话,这种病的治愈率为个位数,其次,拒绝抢救是明智的。最后病人死在ICU。
我的同班同学,是派遣捷克留学的炮钢专家,担任国家测试中心主任,也是从肿瘤医院转到一家老年医院,其实就是临终关怀医院。所好的是,这家医院在一片树林里,每人有单间。算是高级的了。死后,他的未亡人告诉我,家里已是光光荡荡了,总共花费60万,可以报销24万,就是用了进口药。所以,卫生部的进口药就是要命药,此乃中国特点之一。
这笔钱,对于我们的高级知识分子就意味倾家荡产,而对那些到美国打高尔夫球的富豪,就是小菜一碟。对享受特种医疗待遇的高级干部,也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一段。
以下就是证明,一个老工人得了脑溢血,送到医院,被告知没有床位,但是已不能再搬动了,问,有什么办法?回答,有干部病床,但价格是普通床的10倍。待搬到最高层的干部病房区,却是另一番情景,干净,清静,人很少。医护人员立即推入太空仪器等。原来。这个干部病区只有两个通道,一个可以对百姓开放,当然收费很高,这位工人住院28天,氧气按分钟计算,不论用或不用一律按24小时收费,太空仪表,其实就是记录血压,心率的。也按24小时收费。只看到每天吃药,没有其他措施。但是几乎每天催交费,28天出院,总计48000元。这是20年前的物价,那时的房子每平米是2000元。大学教授的月薪只有几百元。
这个病区有另一个通道,是干部病房,每人一套,内有卫生间,沙发,办公桌,电视机等,可以看到病人翘起二郎腿,在沙发上看报,似乎已在这里多时了,这里就是免费的养老院。所以,有文章说。中国400万干部长期住院养老,花掉全国医疗预算的80%。
一位离休干部从生病就住进了ICU,靠输营养液活了2年,最后还是死了。我问他的未亡人,总共花了多少钱,她说,不知道。我知道的是,营养液每瓶96元,每天4瓶。ICU每天8000-10000元。写到这里,想起我的同事,一位大学教师,到了最后阶段。医生说需要鼻饲营养液,但是药房拒绝了,说她不够资格。自费也不行。我去药店想买了送过去,但药店说,有国产品,但疗效不详。所以没敢买。她到死也没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