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授和当官的得了病 [2019/09]
- 中国的知识分子 [2017/11]
- 道德的变化 [2018/12]
- 从首钢的拆除看国企 [2017/11]
- 东单公园里的那一座小山 [2018/12]
- 领导的权威 [2017/11]
- 村庄 [2017/11]
- 布热津斯基的奶嘴论 [2018/12]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第八章 罪名:企图逃往帝国主义国家 [2016/11]
- 走后门 [2019/09]
- 北京的自来水 [2018/12]
- 大学的硬件和软件 [2017/12]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一章 [2016/11]
- 疯话和实话 [2019/09]
- 方方日记 [2020/10]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016/11]
学会思考
台湾大学校园里有一座钟亭,是为纪念台大老校长傅斯年先生设立的。老校长告诉学生,我们每天只有21个小时生活和工作,那三小时去思考,所以,这口钟每天敲21响。他在1948年冬天面临去留这个难题时,决定将他领导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全体人员和图书资料,考古发掘文物全部迁往台湾,然后担任台大校长,使之成为亚洲著名大学。
这就是会思考的一个例子,那些留下来的大学者后来的命运如何,这里就不谈了。另一位会思考的人是谁?也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的一位高足奉命去挽留他。说,上面已决定任命你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他的回答是,他们能信任我吗,抛下所有的藏书,带着唯一的一册水经注上了接他的专机。在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直到去世。他就是后来被大批特批的胡适。
这两位世界级的大学者所以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乃是根据他了解的信息,经过思考,得出了结论。再举一个例子,清华大学国学院第一位导师王国维,当他的好友,国学大师叶德辉在湖南家乡因为不满农民运动打土豪,被砍了头,王国维想到,与其被农民运动判死刑,倒不如自己了结,在昆明湖里结束了短短的一生。他的思考比较悲观,但很现实。而第三位大师,懂得14国文字,被尊称为大师的大师,陈寅恪,从北京到了广东,留下了,也是他的一位得意弟子赶到岭南大学,告诉他,上面已决定任命他担任中国科学院中国古史研究所所长,这位国际闻名的大学者却提出了这样的条件,不学马列主义,不开会。其结果是怎样,可想而知。这就是学问大,但不会思考中国现实的一个例子。
再谈谈蒋经国,这个人会思考,也会行动,所以,他将区区一个小岛建成了亚洲最活跃的小龙。当台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条还在运转时,此人想到应该上一个台阶了,他召集各行业的领军人物,倾听他们的建议,塑料大王提出,发展塑料工业,理由是台湾在这方面已有一定影响,而电子方面的专家提出电子工业是朝阳工业,应该走这条路,该拍板了,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按照硅谷的模式建立台湾的桃园,不聘请外国专家,而是从硅谷请回在那里工作的台湾专家,等待他们的是和硅谷同样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于是,大批原来不愿回家的学者纷纷回家了,蒋经国重用本地人的办法立即得到回报,台湾很快成为世界电子工业的一支新军,目前,全球笔记本电脑三分之二出自台湾。这就是会思考也会行动的典型例子。难怪他死后为他送葬的人成片跪倒在地。
蒋介石这人在一般人心中就是个军人,其实不仅如此,到他的故乡溪口看看他给儿子安排的读书环境和写给儿子的信就知道他的想法,一方面是需要儿子干大事,但儿子在苏联被洗脑了,急需再清洗干净,所以就不断去信,告诉儿子许多事,待可以放心了,才安排儿子的工作,不像咱们的官二代,当父亲的只想让子女发财,当官,不想让他给百姓干事。正因为有了很好的安排,蒋经国才在后来做出了很好的成绩。蒋介石当年在孙中山领导下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被派到苏联考察,当然给他看的是最好的场面,可是,他回国后给孙的报告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实践已造成灾难,若在我国实践,则灾难更盛。这就是他思考的结果。
最近读了一册大书,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人的私人生活,作者访问了几百位劫后余生者,得到的结论是,在集权制度下长期只许说指定的话,最后就没有自己的话了,当然也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社会当然没有生命力,其结局就是在维持了70年后便轰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