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聂文蔚》 [2017/04]
- 爱国者的喜讯,干吃福利的绿卡族回国希望大增 [2017/01]
- 奥巴马致女友:我每天都和男人做爱 [2023/11]
- 周五落轨的真的是个华女 [2017/03]
- 法拉盛的“鸡街”刚刚又闹出人命 [2017/11]
- 现场! 全副武装的警察突入燕郊 [2017/12]
- 大部分人品太差了--- 中国公园里的“黄昏恋” [2019/12]
- 年三十工作/小媳妇好吗 /土拨鼠真屌/美华素质高? [2019/02]
- 亚裔男孩再让美国疯狂 [2018/09]
- 看这些入籍美加的中国人在这里的丑态百出下场可期 [2019/11]
- 黑暗时代的明灯 [2017/01]
- 看看谁给华涌女儿过生日了? [2017/12]
- 智利中國留學生攻擊支持香港遊行的臺灣炸雞店 [2019/08]
- 当今的美国是不是还从根本上支持中国的民主运动? [2017/10]
- 文革宣传画名作选之 “群丑图” 都画了谁? [2024/01]
- 国民劣根性背后----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坏! [2023/10]
- 香港的抗争再次告诉世人 [2019/06]
- Why Xi Jinping’s (Airbrushed) Face Is Plastered All Over China [2017/11]
- 中国女欢呼日本地震 欧洲老公惊呆上网反思 [2024/01]
- 加入外国籍,你还是不是中国人?谈多数华人的愚昧和少数华人的觉醒 [2018/02]
- 周末逛法拉盛,还是坐地铁? [2017/10]
- 春蚕到死丝方断, 丹心未酬血已干 [2017/03]
- 1919年的两本书之:凯恩斯如何预见德国的崛起和后果 [2019/12]
记者:您提到这个帝国分裂,您觉得这个分裂具不具备这个民众基础呢?我记得我以前采访苏晓康先生的时候,他和我提过巴金先生和他谈到的:要批毛,首先要看人民怎么想,人民愿不愿意(大意)。我在想中国人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分裂,象台湾、西藏、新疆,都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的领土。我很好奇您这个愿望的可操作性在哪里呢?
廖亦武在2012年柏林国际文学节的开幕典礼上,提醒各国作家关心藏区层出不穷的自焚事件,他首先回顾天安门事件那年3月发生的、已经几乎被遗忘的拉萨大屠杀事件,当时寺庙的佛塔被士兵焚毁,喇嘛为了救火,在烈焰中被射杀,“给后继的自焚者开了可叹可泣的先河”。他们“一次次呼喊西藏自由,然后烧透汽油点燃自己,因为实在是忍无可忍”。“西藏人不间断地自焚,作为长期关注西藏的中国作家,一种愤怒和内疚夹杂的情感,让我迫不及待想做点什么”。
在德国书业和平奖颁奖典礼上,廖亦武称中国为“灭绝人性的血色帝国”、“地球灾难的源头”和“无限扩张的垃圾场”。他說:
主要作品- 《死城》人民文學月刊(第一和第二期刊合刊)北京1987年
- 《黃城》東北文學月刊「作家」(第二期刊)長春 1989年
- 《偶像》開拓季刊,北京1989年
- 《沉淪的聖殿——中國1970年代的地下詩歌遺照》中文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
- 《邊緣人採訪錄》中文版,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年
- 《中國底層訪談錄》中文刪節版,湖北武漢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
- 《中國底層訪談錄》中文完全版,臺灣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2年
- 《L'Empire des bas-fonds(帝國底層)》法國巴黎,中國藍出版社,2003年
- 《中國冤案錄》第一卷,廖天琪編輯,美國華盛頓,勞改基金會,2003年
- 《中國上訪村》,美國紐約,何頻編輯,明鏡出版社,2005年
- 《中國冤案錄》第二卷,廖天琪編輯,美國華盛頓,勞改基金會,2005年
- 《監獄詩:大屠殺 – 安眠的靈魂》,法國巴黎,馬當出版社,2008年
- 《最後的地主》上下兩卷,廖天琪編輯,美國華盛頓,勞改基金會,2008年
- 《吆屍人——中國底層的真實故事》,英文版,黃文繙譯,2008年5月,紐約藍燈書店;中文由臺北允晨文化出版,2015年
- 《地震瘋人院——四川5月12日大地震記事》中文版,臺灣臺北,允晨文化,2009年; 法文版,瑪麗 侯芷明繙譯,2010年Buchet/Chastel, 巴黎出版
- 《在黑暗帝國深處》法文版. 巴黎: BOOKS出版社. 2013年.
- 《六四:我的證詞》中文版,臺灣臺北,允晨文化,2011年
- 《子彈鴉片——天安門大屠殺的生死故事》中文版. 臺灣臺北: 允晨文化. 2012年. ISBN 9789866274732.
- 《洞洞舞女和川菜廚子》中文版. 臺灣臺北: 允晨文化. 2013年.
- 《上帝是紅色的》中文版,臺灣臺北,允晨文化 2014年; 英文版,黃文繙譯,2011年9月,紐約哈珀柯林斯
- 《這個帝國必須分裂》中文版. 臺灣臺北: 允晨文化. 2015年.
- 《毛時代的愛情》中文版,臺灣臺北,允晨文化,2016年
在德國出版的圖書目錄:
- Fräulein Hallo und der Bauernkaiser : Chinas Gesellschaft von unten [《坐檯小姐和農民皇帝:中國底層社會》]. 中文翻譯彼得·霍夫曼、白嘉琳,Brigitte Höhenrieder. 法蘭克福市: 漁夫出版社. 2009年. ISBN 978-3-596-18525-2.(德文版:中國底層訪談錄)。
- Für ein Lied und hundert Lieder : Ein Zeugenbericht aus chinesischen Gefängnissen [《爲了一首歌和一百首歌:來自中國監獄見證》]. 由彼得·霍夫曼譯自中文. 法蘭克福市: 漁夫出版社. 2011年. ISBN 978-3-10-044813-2.
- Massaker frühe Gedichte [《大屠殺:古拉格情詩選》]. 由彼得·霍夫曼譯自中文. 柏林市: Hochroth出版社. 2012年. ISBN 978-3-902871-00-8.
- Die Kugel und das Opium : Leben und Tod am Platz des Himmlischen Friedens [《子彈鴉片—天安門大屠殺的生死》]. 由彼得·霍夫曼譯自中文. 法蘭克福市: 漁夫出版社. 2012年. ISBN 978-3-10-044815-6.
- 《洞洞舞女和川菜廚子》,由彼得·霍夫曼譯自中文. 法蘭克福市: 漁夫出版社. 2013年.
- 《上帝是紅色的》,由彼得-霍夫曼譯自中文. 法蘭克福市: 漁夫出版社. 2014年.
- 長篇小說 《輪回的螞蟻》,全球首版,由卡琳-柏茨譯自中文. 法蘭克福市: 漁夫出版社. 2016年.
1958年8月4日(農曆6月19日),廖亦武生於四川省北部縣城鹽亭境內,一個叫“海門寺”的鄉村,其生活与当时社会脱节,1980年代,廖亦武經常在中國官方文學雜誌上發表現代詩歌。但多數具有西方創作風格的反叛性前衛作品,曾多次在“反精神污染”和“反自由化”等政治運動中,受到嚴厲批判。於是憤怒的他,選擇在自己參與的多種地下雜誌上,隨心所欲地發表,於是遭到查禁和搜查,甚至有逃跑的經歷。他是中共當局“黑名單”上的嫌疑份子,雖然他自認為不關心政治,是個“無政府主義者”。
1986年至1989年,他相繼發表了《死城》、《黃城》、《幻城》、《偶像》等長詩。
1989年3月開始,中國幾十個城市爆發街頭抗議,隨後的6月3日下午,在天安門廣場集體悲劇征兆頻頻顯示之際,他寫下《大屠殺》這首詩。預測並在詩行裡“親身經歷”了中國軍隊對示威抗議者的清場圍剿。因爲毫無發表渠道,他就在6月4日淩晨,在天安門大屠殺進行之際,同步朗讀了這首詩,並與加拿大公民戴邁河一起,製作並複制成錄音帶,傳遍了全國許多城市。這是當時的血腥鎮壓和瘋狂搜捕中,唯一來自於文學的公開反抗。
1990年3月初,廖亦武組織劇組,籌備並拍攝了《大屠殺》的姐妹篇,詩歌電影《安魂》,主題仍然是對死難者的悼念。再接下來的3月16日清晨,他和整個《安魂》劇組,大約10人左右,在重慶被國家安全局抓捕。隨後,在全國,警察抓捕了幾十個詩人和作家,都是《大屠殺》詩歌的傳播者。其中包括他已懷有身孕的妻子。後來他被判定為“政治犯”,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的罪名,坐牢4年,輾轉了四個監獄,自殺兩次,九死一生。
廖亦武在監獄裡,始終反抗獄守,反抗獄規,經常面臨監獄當局處罰。之後他回憶當時的狀況,寫下手稿,闡述其他囚犯根據嚴格階級之別而組織處罰的規則和儀式,他面臨疾病,折磨和自殺未遂。由於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官方説法乃是基於「表現良好」,廖亦武於1994年1月31日,提前43天出獄。
分別在不同監獄裏囚禁關押的遭遇,將廖亦武的生命至此徹底撕裂。他的戶籍在涪陵,他居住在省會成都,這也成為警察經常光顧他的理由。他的女兒在他入獄時出生,可一出獄,他就不得不離婚,他的妻女都走了,從此極少相見。昔日的文壇故交也躲避著他。他成了總是給人們帶來麻煩的“瘟疫”,為了謀生,他成為各地酒吧及茶館的賣藝人,他在監獄學會的洞簫演奏派上了用場。但是警察一直監控著他,視他為國家的危險敵人,因為他老是參與他的朋友劉曉波,也就是後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發起的精英們的政治簽名。
1999年初夏,廖亦武先後出版過兩本書:《沉淪的聖殿——中國1970年代的地下詩歌故事》和《中國邊緣人採訪錄》,立即成為暢銷書,可隨即,新聞出版局宣布這是“反動書籍”,描寫了社會的黑暗。警察甚至查抄了印刷廠,他的民間出版人也被列為追捕名單。2001年初春,他再次化名“老威”,出版了《中國底層訪談錄》的60人刪節本,讓“不見天日的下水道裡的中國”浮出地面,激起軒然大波。出版社遭到整肅,高調贊揚過他的週刊《南方周末》——據說是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媒體——遭到更嚴厲的打壓,主編和許多編輯被撤職。廖亦武從此成為名符其實的“出版殺手”,被嚴禁在自己的祖國發表任何作品。《中國底層訪談錄》後來在2003年,走私到臺灣,出版了繁體字的三卷全本。在中國的地下市場,也相當地暢銷,由此廖亦武成了卡在獨裁喉管裡的一根魚刺。
2009年的法蘭克福書展期間,這個『從毛澤東到今天,歷歷在目,好似奇珍異品般的純實的中國文化歷史蠟像舘』(赫塔·穆勒語)毫無刪減地以原貌呈現在德語世界,費舍爾出版社的書名是:《坐檯小姐和農民皇帝:中國底層社會》。廖亦武與殺人犯、喪樂師、竊賊、洗厠人、走私人販、鉄嘴算命、同性戀、乞丐、持不同政見者、過氣鄉紳、老鴇、風水大師以及其他許多來自中國底層人群的過往訪談形成一片中國現代浮世繪。於是乎這本書成了非官方的新中國現實主義經典。
此前的2008年,他在美國推出這本書,名字叫做《吆屍人——來自中國底層的真實故事》其中有27個故事,這讓他在西方一夜成名,此書的波蘭文版,也於2012年,獲得卡普欽斯基國際報道文學獎。至今為止,廖亦武的許多作品已被翻譯成英、德、法、西、葡、意、波蘭、捷克、瑞典、丹麥、荷蘭、日本等20多種文字,廖亦武的紐約經紀人彼得 伯恩施坦評價道:“廖亦武不仅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最优秀、最具挑战性和创新的一位,更是一位勇敢大胆的有着独立意志的人,任何时候都会捍卫自己自由言论和自由思考的权利(Liao is not only a fine writer but a courageous and brave and individual willing to stand up at every turn for his right to speak and think freely.)。他曾被身陷獄中的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劉曉波、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塔.穆勒、獨立中文筆會等屢次推薦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廖亦武獲過的其它獎項有:1995年和2003年度,由美國世界人權觀察頒發的“赫爾曼-哈米特人權寫作獎;2002年,由美國《傾嚮》雜誌頒發的“傾嚮文學獎”;2007年,由獨立中文筆會頒發的“自由寫作奬”;2009年,由澳洲齊氏基金會頒發的“推動中國進步獎”;2011年,由美國《當代基督教》雜誌頒發的“最佳圖書奬”;2011年,由德國圖書行業協會頒發的“紹爾兄妹獎”;2011年,由德國廣播協會頒發的“最佳廣播劇奬”。2013年,由德國阿夏芬堡頒發的“公民勇氣奬”。2013年,由法國政府頒發的“法蘭西文學藝術軍官獎章”。2015年,由法國Mouans-Sartoux書展頒發的“法國抵抗詩人奬”。2016年,由前東德秘密警察監獄政治犯基金會頒發的“霍恩舍恩豪森奖”
廖亦武曾16次被阻止出境,2008年,在他寫作後來在臺灣和法國出版的《地震瘋人院——5月12日四川大地震記事》之際,他趁混亂和採訪之際,鑽政權的空子,從戶籍所在地轉回戶籍關係,僥倖地拿到護照。即便如此,2009年以中國為主題嘉賓的法蘭克福書展發給他邀請,他也被禁止出境而不能參加。2010年春的科隆文學,也有類似遭遇,廖亦武在機場被逮捕,同時接受數個小時的審問。稍後他公開向德國總理求救,可见其有深厚的政治背景,終於在2010年9月,廖亦武首度被允許出境,來到柏林參加柏林國際文學節。而在2011年2月至5月,在多次要求出境不被允許的狀況下,廖亦武終於在7月2日走過中越邊境,然後5日自越南河內登機,於6日清晨飛抵德國。
2012年,廖亦武獲得柏林DAAD年度藝術家項目獎學金。4月底,他為了營救自己的獄友,同為天安門血案的政治犯李必豐,而向全世界發出持續至今的呼籲——地方當局在他走出中國兩個月後,逮捕了李必豐,這個第三次入獄的地下詩人和作家,目前已被關押數月,面臨所謂的「經濟犯罪」的審判。
2012年6月21日,聯邦德國圖書貿易協會宣布,廖亦武榮獲德國書商和平獎。10月14日,他在法蘭克福書展期間,在極具象征意義的聖保羅教堂(德國第一部憲法《聖保羅教堂憲法》的誕生之地)發表電視直播演講。與此同時,他記述大屠殺抗暴者的新書德文版《子彈鴉片——天安門的生與死》問市。此書公佈了十幾個企圖阻止戒嚴部隊行兇的「六四暴徒」,他們像原始人類那樣可笑地對抗國家絞肉機,他們的主要「凶器」是棍棒、石塊與火。中國人面對屠殺的英勇震撼了全球。[2]
2013年1月和6月,他的監獄自傳《我的證詞》法文版和英文版相繼問世,隨即暢銷。《世界報》《解放報》《紐約書評》《紐約客》《華爾街日報》《國際先驅論壇報》等幾十家媒體均發表了高度贊揚的書評。他受到法國文化部長的會見,並在著名的紐約公共圖書館舉行了新書發布會,法國前憲法委員會主席對電視媒體稱,這是一部能夠與《古拉格群島》併肩的不朽著作。
2013年9月9日,在法國駐德大使館舉行的有300多人參加的慶賀酒會上,法國大使代表法國政府,授予廖亦武“法蘭西文學與藝術軍官勛章”。
2013年9月18日,在聯邦德國總理府,由赫塔 穆勒倡議的“流亡博物館”舉行開幕式,廖亦武作為首位中國作家,也是本項目發起人之一。
2013年11月9日,也就是突破柏林牆24周年,廖亦武獲得德國阿夏芬堡市民投票產生的“公民勇氣奬”。由費舍爾出版社代表彼得.塞萊門致辭。
2015年年初,廖亦武的Facebook账号被暂时封禁,原因是他上传了一张以裸奔抗议政府的示威人士的图片。对于有人猜测封禁廖亦武的动机是出于政治理念或者商业利益,Facebook表示否认。[3]
2015年9月3日晚間,廖亦武在柏林愛樂廳,在1500多名觀眾和數家媒體前,與被中國政府軟禁4年後,首次出國的藝術家艾未未進行對話,這也是艾未未的首次公開活動。結束之際,廖亦武持洞簫與大提琴手馬庫斯合奏了獻給赫塔.穆勒的歌曲《呼吸鞦韆》,以緬懷那些因政治迫害而失去生命、愛情和自由的人們:[1]
2016年初秋,廖亦武的長篇小說《輪回的螞蟻》德文版由法蘭克福菲舍爾出版社推出,此作第一部分寫於四川監獄,手稿曾在馬巴赫的德國國家文學檔案館長期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