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聂文蔚》 [2017/04]
- 爱国者的喜讯,干吃福利的绿卡族回国希望大增 [2017/01]
- 奥巴马致女友:我每天都和男人做爱 [2023/11]
- 周五落轨的真的是个华女 [2017/03]
- 法拉盛的“鸡街”刚刚又闹出人命 [2017/11]
- 现场! 全副武装的警察突入燕郊 [2017/12]
- 大部分人品太差了--- 中国公园里的“黄昏恋” [2019/12]
- 年三十工作/小媳妇好吗 /土拨鼠真屌/美华素质高? [2019/02]
- 亚裔男孩再让美国疯狂 [2018/09]
- 看这些入籍美加的中国人在这里的丑态百出下场可期 [2019/11]
- 黑暗时代的明灯 [2017/01]
- 看看谁给华涌女儿过生日了? [2017/12]
- 智利中國留學生攻擊支持香港遊行的臺灣炸雞店 [2019/08]
- 当今的美国是不是还从根本上支持中国的民主运动? [2017/10]
- 文革宣传画名作选之 “群丑图” 都画了谁? [2024/01]
- 国民劣根性背后----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坏! [2023/10]
- 香港的抗争再次告诉世人 [2019/06]
- Why Xi Jinping’s (Airbrushed) Face Is Plastered All Over China [2017/11]
- 中国女欢呼日本地震 欧洲老公惊呆上网反思 [2024/01]
- 加入外国籍,你还是不是中国人?谈多数华人的愚昧和少数华人的觉醒 [2018/02]
- 周末逛法拉盛,还是坐地铁? [2017/10]
- 春蚕到死丝方断, 丹心未酬血已干 [2017/03]
- 1919年的两本书之:凯恩斯如何预见德国的崛起和后果 [2019/12]
《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1973)
Captain Pantoja and the Special Service (Spanish: Pantaleón y las visitadoras; 1973) is a relatively short comedic novel by acclaimed Peruvian writer Mario Vargas Llosa.
是一部揭露、讽刺秘鲁前军政权的长篇小说,文笔辛辣,妙趣横生,它灵活地运用了多角度和多镜头对话与独白的手法,是当今拉美四大文学流派之一——结构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Francisco José Lombardi于1999年在秘鲁执导《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的第二个电影版本,入围1999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1956年8月,炎热的亚马逊地区不断发生士兵强奸妇女事件。于是秘鲁陆军总部的头头们想出了个馊主意: 在那里秘密组织军中流动妓馆——劳军队,以期缓冲。
刚刚晋升为军需上尉的潘达雷昂被召到陆军总部,军需处柯亚索斯·维多利亚将军和人事部门负责人洛佩斯上校亲自接见了他。这是一项秘密任务,要有忠诚可靠的人去执行,潘达雷昂上尉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人: 烟酒不沾,循规蹈矩。
上尉非常感激上司对他的信任和重用,随即带着母亲雷奥诺尔太太和爱妻波奇塔举家飞往第五军区司令部驻地的依基托斯市。这个城市不大,但很可爱,茂密的森林和一眼望不到岸的亚马逊河相映成美丽的自然风光,只是天气太热。
亚马逊地区的第五军区司令斯卡维诺将军对组织劳军队一事却嘟嘟囔囔,随军神甫团长贝尔特兰司令更认为是有伤风化,毫无道理。而此时,他们感到另一头痛的事是,宗教组织的“方舟兄弟会”弗兰西斯科兄弟正在竭力宣传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只有把人钉在十字架上,学习耶稣为人类赎罪的榜样,才能推迟末日的到来。这种无辜把老百姓随意钉死的行为,引起了社会治安的动乱。斯卡维诺将军担心组织劳军队的消息泄露出去,将会更加受到人们的指责和攻击。为了掩人耳目,他决定在依基托斯效区河边腾出一个仓库,要潘达雷昂上尉脱下军装,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隐名埋姓去工作。上尉虽有怨言,但还是忠诚地去执行为祖国陆军服务的“崇高”任务。
依基托斯市妓馆甚多。茅茅、007、独眼猫、小圣胡安等都是嫖客常逛的地方。一转眼,潘达雷昂上尉就变成了招募妓女的生意人,在茅茅妓馆逗留时和其老板娘秋秋蓓一拍即合。秋秋蓓即将妓馆转让他人经营,和情夫秋毕托、老鸨波费里奥成了潘达雷昂上尉的首批民间合作者,每月领受固定筹金,积极从事介绍和雇用劳军女郎工作。不久就招到了4名,但这只是计划应招2115名数字的零头。
上尉的事业大有发展前途。他很快就将劳军队建成了一个具有完备的指挥系统和后勤中心的军事化组织。应潘达雷昂上尉的请求,第五军区秘密动用了曾为海军服务达半世纪之久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帕奇德亚”号军舰,将其改为“爱娃”号,又将空军“列克纳”号飞机改为“达丽拉”,作为运输工具使用,并专门配备了舰载和机组人员以及卫生人员。这种装备使劳军队达到高度机动,从而能深入到各哨所为士兵们服务。细心的潘达雷昂上尉还设计出种种表格,不厌其烦地调查有无能力过性生活的单身士兵,而且隔三间五地将情况不断报告给陆军总部军需处的柯亚索斯将军。
劳军队服务对象的潜在数字有8726人。面对这森林中熊熊燃烧的欲火,潘达雷昂上尉在纳波河岸的哨所精心组织了一次劳军演习。当载着劳军女郎的军舰和飞机到达后,哨所所长提供了22名服务对象名单,然后4名女郎分别进入布置好的4个阵地,有条不紊地进行了整整两个小时的服务。这次演习使整个哨所的军士中充满了平静、愉快和满意的气氛。此后,各地军官纷纷争夺接待劳军队,道貌岸然的炮兵军官叫嚷着,神魂颠倒。潘达雷昂上尉更是据理力争要求增加劳军队编制。斯卡维诺将军不得不承认:“这叫玩火自焚。人们染上恶习,自然也就越陷越深。当初根本就不应该这样搞,现在当然阻止不了这场暴风雨了。”在贝尔特兰神甫团长的一再抗议下,斯卡维诺将军给总部军需处打电话说有一些军官不赞成军队里有这一级组织,柯亚索斯将军却笑着答复道:“上尉工作得很好,你应该支持他,给他拨款吧,要他继续招募些漂亮的、招人喜爱的女郎……”
潘达雷昂上尉春风得意,劳军队很快扩编到15名,并且有一个雅称“潘达乐园”。这时,一位叫做“巴西女郎”的漂亮妓女奥尔姬塔,从玛纳奥的一家妓馆赶到依基托斯,要求参加劳军队。她的到来不仅给劳军队增加了风流,潘达雷昂呢,也由于有这样一位漂亮情妇作伴,生活更是充满了乐趣和活力。
一年后,潘达雷昂上尉以其极大的热情招募了50名劳军女郎,“潘达乐园”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为了庆祝劳军队成立一周年,潘达雷昂上尉在依达雅河畔的队本部举行了友谊午餐会,招待劳军队男女成员。劳军女郎们快乐地演唱了自己谱写,并经总部同意的《劳军队队歌》。纳波河畔的哨所所长还给潘达雷昂打来电报,祝贺他的女儿格拉迪丝出生,并对亚马逊广播电台不久前对劳军队的影射攻击表示愤怒的谴责。
但潘达雷昂上尉的日子并不好过。他的母亲因执意参加“方舟兄弟会”,在家里和媳妇波奇塔闹起来;神甫团长贝尔特兰向斯卡维诺将军愤怒地提出了辞职;亚马逊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辛奇几次到劳军队讹诈钱财不成,转而公开进行煽动,揭露“潘达乐园”的丑闻。波奇塔在听了电台广播后,对丈夫的行为大为惊讶,觉得是蒙受了耻辱,一气之下带着女儿不辞而别,声称返回利马后要找律师打官司离婚。
不久,亚马逊地区的社会治安更加混乱。“方舟兄弟会”竭尽蠢惑,不仅无辜打死了许多人,连不少士兵都成为其“兄弟”。劳军队把老百姓的欲火也挑逗了起来,拉古纳镇有八个家伙钻进军营,劫持走了两名劳军女郎。斯卡维诺将军不得不出动军队协助警察追捕狂热分子和夺回劳军女郎。总部的柯亚索斯将军对此非常清楚,但还是不断给潘达雷昂上尉打气,竭力对斯卡维诺将军说,“方舟兄弟会”才是首先要驱除的对象。
1959年1月5日,依基托斯市的《东方日报》突然刊出特大专号,详细地报道了令人震惊的柯卡玛峡谷血案。原来以23岁的索码为首的七名歹徒在瑙达市前市长莫雷的怂恿下,制定了一个周密的劫持方案,当他们得知一支由六名劳军女郎组成的水上支队,将于一月初到瑙达市等地巡回服务,立即行动起来。这天早上,他们事先在柯卡玛峡谷埋伏起来,伪造了是“方舟兄弟会”所为的现场。下午,“爱娃”号军舰果然如期而来,7名歹徒立即按方案跳上军舰,武力奸淫了6名劳军女郎。得到讯息的军士迅速赶来救援,枪战中,“巴西女郎”被流弹击中,歹徒们即用树干做十字架,将其尸体钉在树上,然后逃遁而去。这位名噪一时的风流劳军明星,终于于1959年的第二天下午结束了她放荡的一生。
潘达雷昂上尉在依基托斯市为“巴西女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由12名陆军士兵组成的卫队列守在公墓入口处,整个劳军队组成了徐徐而行的送葬车队。身穿军官制服的潘达雷昂上尉在宗教仪式后,声泪俱下地致了悼词,称她是“不幸因公殉职的烈士”,赞扬她生前“为秘鲁陆军士兵无私地贡献了一切”。这篇感人至深的悼词,使葬礼达到了悲哀伤感的高潮。以陆军名义操办的葬礼使市民大惑不解,引起了人们强烈的惊异之感。
事后,第五军区司令部对可能将七名歹徒移交军事司法机关起诉的说法进行了辟谣,认为这是一起民事案件。
陆军秘密组织劳军队一事,使全市舆论鼎沸。军方一面竭力否认此事,一面又散布要组织秘密调查的消息,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斯卡维诺将军对潘达雷昂在葬礼上感情用事,暴露陆军军官身份大为恼火。劳军队终于被解散了。
上尉黯然,他谢绝了秋秋蓓她们挽留他继续开办民间妓馆的美意,携母返回利马。在秘鲁陆军总部,两年前那些出馊主意的将军们给潘达雷昂上尉提供了两种选择: 一是败坏军誉,开除军籍;一是保留军籍,贬往他地。潘达雷昂上尉请求继续在陆军呆下去,于是,高寒地区的喀喀湖畔正需要一名军需上尉……
《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秘鲁】 略 萨
,巴尔加斯·略萨,1936年生,秘鲁作家, 记者, 政治家,教授 。1976年被选为国际笔会主席。西方文学界认为,略萨的作品都以政治和社会为题材,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富于批评精神。在艺术上,更以新颖的结构见长,被称作“结构现实主义大师”。
Jorge Mario Pedro Vargas Llosa, 1st Marquess of Vargas Llosa (born March 28, 1936), more commonly known as Mario Vargas Llosa (/ˈvɑːrɡəs ˈjoʊsə/;Spanish: [ˈmaɾjo ˈβaɾɣaz ˈʎosa]), is a Peruvian writer, politician, journalist, essayist and college professor. Vargas Llosa is one of Latin America's most significant novelists and essayists, and one of the leading writers of his generation. Some critics consider him to have had a larger international impact and worldwide audience than any other writer of the Latin American Boom. In 2010 he wo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his cartography of structures of power and his trenchant images of the individual's resistance, revolt, and def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