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风云-----闭经记(15)

作者:change?  于 2023-7-10 18:4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博你一笑



越写

墨迹中越来越浓重的

酷暑 


我在教女儿小留写汉字。她这种平时不用汉字的孩子写不好字,尤其写不好撇和捺,比如无论撇还是捺,都写得颤颤巍巍的,不成体统。我想着,如果用毛笔练习撇和捺,可能会有帮助吧,就找出了书法用品,结果倒是吴子嘉重燃了书法热。现在我家餐桌上一直放着砚台和毛笔,每次不收拾连餐盘都没地方摆。 


几年前,我看了一本叫做《铃里高校书道部》的漫画书,迷上了书法,热衷了一阵子,燃烧完了,自然凉了下来 



说到书法,我其实从小就在练,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上过习字教室。只要给我笔,我就能写出一幅字。最开始是笔致斜向右上的好孩子的字。初一时不再去习字教室了,整个初中时代都在模仿我父亲的笔致撇向右下的怪癖字体。上到高中后成了圆字。我一心想创造出一种自己的字体。与其说是独创字,不如说,是创造出我自己。 


看过漫画后,我又捡起了书法练习,想写出自己充满个性的字。同时也决定,以前习字时最讨厌de事,现在坚决不去做,比如研墨,上衣现在一直在买现成的墨汁;比如小里小气的半纸(33*24厘米尺寸的书法用纸),我现在又大纸,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小时候我讨厌研墨,也讨厌半纸,每次为了不写出格都要小心翼翼,对我来说,这些一点也不快乐 


这边的日本食材店里能买到廉价墨汁,毛笔是我回日本时在书法用品商店里买的。我还找到一种特别适合的练习纸,是买餐具时附带的防碎包装纸,吸墨程度恰到好处。尺寸大约2030英寸,即5076厘米,我攒了好多(也买了餐具)。 


五照着练习都字帖,无非是空海墨迹和王羲之字帖什么的,其实我的性格不适合临帖,学生时代里老师一直教我们临帖,那会儿我临着临着,觉得很无聊,中途有几次扔掉毛笔不愿意再写了。现在我已是成年人,只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lx,所以决定不写那种一一笔一画的端正楷体。写楷体时每一笔都充满了紧张感,我小时候一直觉得受不了。 


现在没有书法老师管着我,身边只有家人,他们都不懂书法,最多知道我在用毛笔写字。现在我这种随心所欲地练习和书写,说起来真是无政府主义,自由无秩序,就像更年期狂飙过之后的家庭。或者说,像家庭中的我自己。 


夫见我热衷习字,在我生日时时送了我一箱草纸,就是家庭用品商店买餐具时白送的那种纸。箱子之巨大,能装进一整条大马哈鱼。我打开箱子,发现里面除了纸还是纸,简直惊呆了,得有几千张吧。我给夫展示了一下喜悦,但是生日一年只有一次,我想要地生日礼物多了去了!草纸?算了,这事说出来我自己都不好意思。 


练了一阵子,我发现自己走到了极限。以前我以为,我没有自己的字体,我错了,怎么可能没有呢?成年后我没有正经练字,一直未能察觉自己。我当然有自己的字体,而且面目可憎。 


都说一个人的字体是其人格的外观,真是这样吗?比起真正的我,我写的字看上去更烦冗,更执拗,得意扬扬,却依旧停留在框架里,并没有走出来。我的字里有种沾沾自喜,一撇一捺挥洒得忘乎所以,然而真到关键时刻,却缺乏耐心和镇定。 


过去我出版过一本书,名为《女人的绝望,封面标题是我自己写的。为此我写了几十张半纸,一张上两个字。至今有一张还留着,没有扔掉,就贴在熊本父母家中的墙壁上。一打开家门,走进了玄关,两个大字迎面扑来绝望令人毛骨悚然。 


三年过去了,夫送给我的纸完全不见减少,就像古利和古拉(日本家喻户晓的儿童绘本里的主人公)怎么吃也不见减少的蛋糕。现在我用整张餐桌铺开纸,用尽全身力气,随心所欲地写各种风格的字,无论是空海体还是王羲之体,都写得狂放淋漓。无论我怎么写,身上和手上却不见被墨染脏。小时候我从习字教室回家,母亲总是说我看你一身墨脏,真不知道你是去写字了,还是玩羽子板输了让人在脸上画了道道


现在不一样了,每次我练完字都会想,成年人真了不起。这么想着,再看自己怒书出来的大字写出了热风的气势字像积雨云,执拗又喧闹,字里行间浮现着过剩的自我意识。 




附:书法代表作《风信帖》欣赏


今天给大家带来空海书法代表作《风信帖》欣赏,这是他致最澄三通信札并为一卷的总称,是空海归回日本后最重要的书法代表作。据说原有书札五通,每一通各自独立,除现存三通以外,另外两通一通献给关白丰臣,一通失窃佚失。

《风信帖》由于卷首有:"风信云书"四字而得名。第一通是寄给最澄的复信,商量佛法大事,共建法钟等。结尾有:"东岭金兰"四字。"东岭",是指位居京都东方高耸的比睿山,即最澄创立天台宗道场的所在地。"金兰"语出自《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同言,其臭如兰。"表述了空海对最澄的敬意和彼此之间的友谊如金兰之契。

第一、通书札,挥洒率意的行书线条,自然且富于变化;

第二、通用笔雄健庄重、格调清新高雅;

第三、通以潇洒的草书为之,显得飘逸清澄,有白云飘浮秋空之感。

三通信札充分地显示出王羲之尺牍式的娴熟纯正的笔法和魏晋风韵。此件作品被推定为空海四十岁左右时的笔迹,堪称大师遗墨中之白眉。

空海书法,跟随时代潮流,学习奈良朝以来的传统的王羲之的书法,并加入唐朝书法的韵味。不仅是简单地模仿中国的书法,而有自己的创新本书法的产生有了一个萌芽状态。空海的伟大之处不单单是如上所述的部分,还有在日本引进中国的“飞白书”、“杂体书”的也是空海。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7-21 13:4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